关于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基本环节及其安排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9-10 03:13:17

关于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基本环节及其安排的一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254-02

一直以来,审美都是高中音乐课的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是高中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也是我们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几年来,通过大量实践,我对音乐欣赏课的基本环节和各环节的顺序安排有以下几点心得,望与大家分享、讨论。

1一堂完整的高中音乐欣赏课至少应该包含四个环节: “讲解”、 “聆听”、“讨论”、“拓展”

1.1欣赏课中“讲解”要具有启发性,其内容包括作品的名称、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主题音乐、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以及作者的相关信息等。当然,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等可以有详有略。其主要目的当然是帮学生理清作品的方方面面及欣赏此作品应该有的心境,从而达到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的目的。 比如:高二年级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一开始对贝多芬的身世和理想等不了解,对《命运交响曲》只能泛泛地听和理解,后来我尝试先较细地讲讲贝多芬的身世、理想以及耳聋病折磨等,再让学生感受此曲,结果出奇的好,这说明“讲解”是欣赏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一环,值得我们精心地设计。

1.2欣赏课“聆听”是主体。欣赏课中不仅要“听”,而且要反复听,带着问题、带着忠实的“心”去聆听,这是理解作者意图和实现再创造的条件,是欣赏的根本。比如:我在上阿炳的《二泉映月》时,学生对作品如泣如诉的伤感就是反复的“聆听”后感受到的,还有如:例5焕之的《春节序曲》中各段对场景的精确描写,带给听者的美的享受也是反复聆听才得到的。当然这些“聆听”是在我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的,所以,“聆听”是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环节,是否有的放矢地“聆听”更是音乐欣赏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1.3欣赏课的“讨论”就是让学生欣赏后的作品进行讨论、辩论,或者是老师参与下的讨论、辩论。这是学生正确理解音乐的又一保障,也是使欣赏效果得到升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比如前面提到的欣赏《春节序曲》一课中,学生对每段音乐形象的认识就是大家讨论后得出的,这比老师单纯的告诉学生效果要好很多。还有比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贝多芬这部作品做总结讨论时,其中几个同学的发言让我很感动。有同学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深刻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在体会到‘命运敲门’后的恐惧和绝望,以及后来‘扼住命运咽喉’的强大力量”;有同学说:“这部作品反映了贝多芬内心的巨大能量,这是一部英雄主义作品,是人类千百年来勇敢面对困难的缩影,的确是伟大的!”还有位同学含着泪说:“《命运交响曲》让我感受到贝多芬先前的绝望和后来的勇敢,让我突然联想到08年的5.12大灾难的情景,我仿佛正是被压在废墟下而没有丢掉生命的灾民,在巨大恐惧面前顽强的生存下来,并且勇敢的面对现实,投入浩大的重建家园行动中去,我的启示是:像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咽喉’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为崇高的理想奋斗”。到这,部分同学已经眼含泪花,我已经不用再说什么了!所以,恰当的“讨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提高一个档次,“讨论”也是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环节。

1.4欣赏课的“拓展”是指学生学习一个作品后,教师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出发,引出相关的作品,启发学生的比较和思考。比如:欣赏进行曲内容时就可以引入很多国内外不同种类的进行曲,这样既便于学生抓进行曲的共同点,更深刻地理解进行曲的特点,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拓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灵活使用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2虽然我称以上几个环节为基本环节,但各环节安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受内容、学生基础水平、教学手段等等的影响,其顺序以及所占比重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1 各环节的安排受内容的影响。学生比较了解的背景和作者,就不需要详细的讲,作者的身世等与作品联系不紧密的可视情况选择讲不讲,要讲也不需要放在前面讲,可以在后面顺便提一提或者带过,作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即可。 比如,我在上《长征组歌》时,因为大家已经很了解长征了,我只需要从艺术方面作介绍和启发。所以,我将介绍分成了几块,作品的内容,表现等先提了一下,但作者、首演时间等则放在后面一带而过,作品的历史作用则让大家简单地讨论了一下。而“聆听”和“讨论”就充分得多。其中较重要的《四度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既反复“聆听”了又“讨论”了。课后,同学们说原来这种“老题材”真不错,感觉很有“味”的,这证明这样的安排是可行的。当然,如果内容不熟悉则不可能安排这么大的量。

2.2各环节的安排还受学生基础水平的影响。学生基础水平越高,则讲解相应就少点或者偏深层次一点,感受也容易一点,还可以增加一些“聆听”的要求和难度,拓展内容也可以更多;学生基础水平越差,讲的就稍仔细点,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聆听”的过程也必须多点,反反复复,多点启发,使“感受”更深。所以,学生基础水平也是我们安排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

2.3各环节的安排还受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的影响。同样的内容,教学手段不同,安排应该不一样。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则部分讲解内容在适当时候展示即可,比讲解更省时省事。这样就给“聆听”和“讨论”留下更多的时间。如果安排得当,将大大提高效率。

3音乐欣赏课也需要师生充分密切的配合

这对我们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节课的完成需要教师和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当学生状态和我们备课时预想不一样时,我们要果断的调整各环节的安排,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多个环节交叉或融合在一起,甚至还可以增加环节,例如表演等。

综上所述,在审美为核心的前提下,我们的课堂应该有多种不同安排方式,在实际运用中,择其优者。 但基本环节的设计很重要,要多花功夫。我想,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上一篇: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