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望闻问切

时间:2022-09-10 02:58:16

中医这样望闻问切

生活处处有中医,中医药的“整体观”和“个性化治疗”,在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如何看中医?中医究竟怎样“望闻问切”?

望――司外揣内

张先生的父亲在老家患上骨癌,疼痛难忍,行动不便。张先生就去一家三甲中医院挂了专家号,请大夫为其父开药。专家表示,不见病人不开药。无奈,他又去了一家小医院,开了药方寄回老家。谁知,其父吃了中药后,病情越发厉害了。

中医看病,注重四诊合参。“望”为四诊之首,就是看一个人的精气神。一个人的面色、眼睛、舌象以及指纹如何,都与患者的病情轻重等有密切关系。

“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是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和光泽,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可了解五脏六腑盛衰以及邪气所在。如面色萎黄是脾虚,面色红可能就是肝阳上亢。再如望舌苔,舌苔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病邪深浅,从而指导辨证论治。

闻――听嗅知疾

身为中医大夫的老杜给朋友打电话,刚一接通,就听见朋友一向清脆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不时伴有咳嗽声,就急忙询问:“感冒了吧?”

有病了,为什么声音会变呢?声音沙哑多是受外界风寒或风热袭肺,造成肺气不宣、清肃失职所致。中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如患者有无咳嗽、呃逆、哮喘、嗳气,并听其语气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以及身体散发的不同气味,对疾病进行判断。

“闻而知之谓之圣”,如说话少气无力,是身体虚弱的表现;自言自语,多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再如口出臭秽气是胃热,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积滞,二便或经带有臭气为热,腥味为寒。

问――诉之诊病

紫涵因为头痛到医院就诊,一位老中医问她:“感觉是针刺样痛,还是一跳一跳地痛?大小便正常吗?家里有人有头痛的毛病吗?”紫涵十分不解,大夫有必要问得这么详细吗?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指出:“未诊先问,最为有准。”主诉是中医的另一诊断环节,这就是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工”,大夫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原因、病程、治疗经过、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婚育史等情况,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问诊的内容比较广泛,明代张景岳的《十问歌》就说明问诊的内容和重要性:“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切――脉象显证

“是喜脉,你怀孕了!”刚经大夫诊脉的乔慧高兴之余,半信半疑,又去做其他检查,结果证实了大夫的诊断。她有点纳闷,中医摸脉怎么知道自己怀孕了呢?

切诊包括摸脉和按诊。中医经常采用的是寸口脉法,即用手指在病人手腕后的桡动脉表浅部位触摸,以了解病情的变化。摸脉在手腕后寸口三部位置,左边分别与心、肝、肾对应,右边则与肺、脾胃、肾对应。一般常见的脉象有28种之多,如浮、沉、迟、数等,不同的脉象代表不同的症状和疾病。

我们知道,人体内有一个密闭的管道是脉络,它四通八达连接全身,通过气血循环,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人体某个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脏腑气血的变化,并从脉搏上显示出来,脉象显证就是这个道理。“切而知之谓之巧”,就是说摸脉是一种技巧,是其他三诊的补充,只有四诊合参,才能确诊。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上一篇:吃药有技巧 水量很重要 下一篇:硝酸甘油到底何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