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舞蹈表演如何才能克服舞蹈表演怯场现象

时间:2022-09-10 02:49:09

剖析舞蹈表演如何才能克服舞蹈表演怯场现象

【摘要】怯场是舞蹈表演中的一种常见病,由于表演者产生紧张情绪从而造成表演失利,那么舞蹈表演产生怯场现象的原因何在呢?我们又要从哪些方面克服呢?

【关键词】舞蹈表演;怯场;怯场原因;克服措施

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或演出失利。通常情况下,一般人都可能有过明显的怯场体验。这种由第一次造成的怯场,通常会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的逐步适应渐趋减弱以致最终消失。但如果每逢临场过于紧张的情绪始终难以消失,即怯场成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越演越烈,同时还会伴有心悸、头昏等生理症状,这就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那么舞蹈表演者如何才能在舞台上克服怯场问题呢?

一、我们要深入的探究一下舞蹈表演者之所以产生表演怯场问题原因何在:

(一)过度紧张一种高度兴奋的情感体验,也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肌肉的收缩,它往往与活动的关键时刻相联系。有的舞蹈演员演出前就高度兴奋,甚至难以入眠,临场演出紧张加剧,这种现象延续的时间越长,消耗的精力就越大,一旦真的上了舞台,原先熟练的技能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就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

(二)缺乏适应能力(或应变能力)。有些演员习惯于固定的教室,固定的训练伙伴以及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指导老师,只要客观条件有所变化,立即引起心理上的不稳定感从而产生怯场现象。

(三)演员缺乏成功的自信心,甚至总担心要出错。正如你骑自行车到田埂时,如果你信心十足,就会胜利通过。反之,你总想着别掉下去,就有可能掉下去。因为掉下去的表象瞬间在你眼前出现,你就会感到心慌脚软,引起相应的掉下去的运动反应。

(四)个人成败得失考虑太多。演员如果名利观念特别重,甚至非要压倒谁不可,这就会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五)评价忧虑。评价忧虑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表现不十分满意,在考试或表演中,由于有考官老师、评委、观众在对表演者进行单向评价、裁判,所以造成了表演者忧虑更多,心理负担加重,影响自身水平的发挥。

(六)太在乎观众的因素。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表演者在舞台上应当全神贯注于自己表演的舞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如果分散精神,过多地去注意场内台下的反应,会引起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以致影响表演的质量,甚至由于精神的游离而发生错误。

二、那么如何克服和避免怯场心理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训练和调节:

(一 )充分准备、充满自信。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实意地告诉自己你对这次表演准备得十分充分。自己要反复演练,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表演。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说:“当我走上舞台,我便是国王。”这是至理名言。

(二)价值取向。功利心过重,期望值过高,总希望通过演出的机会能一展才华,功成名就。这种“一演即红”的观念误解了舞蹈表演活动对艺术成就的实践作用,对表演者发挥真实水平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为最大目标,不要掺杂任何物质色彩。

(三 )提高舞蹈表演者自身的文化修养。表演者平时应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培养与自己的音乐表演风格所交融的艺术“悟性”和“灵性”表演者文化修养的高低是决定表演个体艺术成就高低的重要因素。

(四)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训练”。在接近赛期时,应安排选手到场地去现场训练,但是仅仅依靠对自然环境的消极适应还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加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训练和心理习惯,以适应比赛环境。

(五)指导老师要多给演员平等排练和演出机会。这不仅仅锻炼他们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上舞台的胆识和适应能力。教师不宜眼睛只盯着自己心目中几个得意的“小尖子”。既要培养尖子也要重视教学质量的大面丰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不能偏废。

(六)演出前排练娴熟,切忌仓促上阵。求每次演出的排练纯熟,促使演员满怀成功的信心,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

(七)演出前多进行运动表象和情绪记忆活动。所谓运动表象是演员想象自己正处在演出过程中,构思出自己将要表演的跳跃、旋转、翻身以及各种舞姿的表象。这种表象越鲜明、清晰、稳定,越有利于发挥舞蹈演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八)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心理训练)。表演者要进行有效的心里暗示,比如临演出前不断提示自己:“不要害怕,我已经掌握娴熟了” 、“别慌,我一定能演好” 、“平静有利,紧张有害”、“我能做到头脑清醒,情绪稳定”、“我心平如镜,我一定能成功” 、“我要冷静,要放松”。在有困难情景发生时默念:“我难人家也难,我不会做,人家也不会做” 、“我平时表演成绩不错,复习也充分.应当比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或者想象自己眼前有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像湖水一般的宁静。另外一种方法是放慢呼吸的节奏,加深呼吸的深度。这样一来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就逐步放松,随之大脑器官也会进入平静状态,原先紧张的情绪就能较快地消失。有些演员在赛前用立体耳机将自己与观众隔绝开来,听自己舞蹈的音乐或一些放松的音乐,也取得了很好的放松效果。以上这些自我暗示起作用的原因在于有效地利用了神经活动中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的情绪体验的调节和指导作用。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舞蹈得以完美展现的基础。在舞蹈教育与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中。对怯场现象心理成因以及解决途径的研究,将及时有效地指导舞蹈者的演出活动、助推其舞蹈艺术魅力的持久彰显.舞蹈表演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涉及到认知、情感、想象、性格、感知、记忆等心理及思维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它是表演作品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具有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特质。任何一个表演者都必然会经历表演中的怯场问题,因此,表演者应该大胆地面对紧张怯场,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音乐表演中的各种问题,把自己的心理、生理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现怯场紧张。当然,从积极的意义看,适度的紧张也是有益的,这会使你对演出更加重视,更加刻苦地练习,力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克服音乐表演中的紧张怯场,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实践中注重调适自己的心理,恰当地处理好表演艺术中“有我”和“忘我”这对心理矛盾.,并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掌握形成科学良好的技艺水平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音乐表演者才能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2003,

[2]平心.舞蹈心理学.高档教育出版社,2004,9

[3]赵国纬.舞蹈教育心理.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李小明(1980.12--),男,汉族,大专,国家三级演员11

上一篇:中西音乐史学之粗浅比较 下一篇: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写生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