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作文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

时间:2022-09-10 12:56:04

培养学生作文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

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是普遍现象。作文课上,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有的学生“挤牙膏”,只有三言五语;个别学生甚至抄袭。究其原因,第一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第二是没有培养起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热情,这是主要的。有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非常重要了。

一、 激发创作欲望,增强学生动力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作文课目的的认识并不明确,当然本身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不高,作文水平提高缓慢。为此首先应从加强作文目的教育入手,增强学生作文的动机。动机是由于个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是物质的需要还是精神的需要,只要它以某种形式指向一定的对象,并激发起人的活动,就可以构成行为的动机。

学校开设作文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的社会的需要。那么写作水平提高有没有标准呢?答案是肯定的,标准就是发表。其实发表作文的途径有多种,我这里讲的“发表”不光指文章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还包括其他方式。如:(1)教师对学生习作的阅读是最基本的发表方式。学生作文后是很想让老师看的,希望得到老师的点评,老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2)在作文评讲课上,在班上朗读优秀习作,这也是发表,老师还可以把习作中的“闪光点”推荐给学生。(3)利用学校和班级的黑板报定期发表优秀习作,这是一种见效快又省时省工的好办法。(4)定期和不定期出班报或班刊,起初优秀习作较少,可以选几篇打印成册。以后优秀习作多了,可以集中打印成班刊(每期发表十多篇),并给发表作品的同学颁发奖品,这样做对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作用很大。学生把这种打印报刊带回家,在家长、邻居、亲朋好友之间传阅,发表者及家庭成员高兴异常,未发表者也会积极写稿争取发表,效果极佳。通过以上种种途径,尽量满足了学生的发表欲望,极大地激励学生,从而改变了他们对作文的态度。

二、 创设作文情境,诱发学生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教师一旦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写,刻苦地练,从而使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几年来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突破口。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实际上是创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让学生在这种状态下,爆发思维联想、想象,形成强烈的表达欲望。 创设生动、合理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创设、演示生活情境,通过图画、音乐展现生活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2. 走进生活,激发兴趣。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观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火花。

为了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发现美好的景和物,闪光的人和事。我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四季景物的变化,到工厂、集市、农村去体验火热的劳动生活场面,甚至有时在课堂上我也及时捕捉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置身于这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才能从心底产生一种感动,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

3. 注重鼓励,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做出成绩,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学生的习作不可能完美无缺,有些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写作心理的分析和研究,经常对学生抱以挖苦、讽刺,评分过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望“文”生畏。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利用作文评价的弹性来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就不难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确立其作文的信心。可在学生习作本上写一些激励性批语,在班上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等,激发其对作文的兴趣。

三、 体验多彩的生活,培养学生情感

我国古代文章大家陆机在他的文学评论名著《文赋》中说过“情动而辞发”。这确是经验之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没有作文欲望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是提高其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情感”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的心理状态,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写作情感”即学生在作文时对要描写的人和事、景和物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越强烈,学生的写作欲望越高,写出来的文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越正确。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人往往把自己经历过的愉快的事讲得绘声绘色,娓娓动听,令听者动容;把自己经历的痛苦的事讲得哀怨凄惨,悲痛欲绝,令听者伤心。这即是“情感”的作用。同样的道理,“情感”对学生的写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时采用恰当的方法、有效的途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 强化作文的习惯,磨练学生意志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意志,使他们的兴趣稳固起来,很有必要。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在写作过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使学生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把注意力、感知、思维等智力活动坚持下去。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写作成功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呢?

1. 加强训练,培养坚持力。学习作文要有恒心,要坚持长期练习,否则,学生不会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可通过观察、练笔、修改等环节,切实加强学生意志行为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坚持力。鼓励学生写日记是指导学生练笔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既可以丰富作文的素材,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顽强意志。要使学生把写日记当成一件乐事来做,能坚持做,其中教师认真收阅可谓关键。学生的日记,付出了脑力,教师应当珍惜,及时批阅,对精彩的可宣读、赏析、传阅,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2. 严格要求,培养耐挫力。小学生生活条件的优裕与学习的艰苦形成极大的反差,导致他们的意志力脆弱,对压力的心理承受力不高,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就放弃了学习和思考。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抗挫折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帮助他们在失败后采取正确的态度。例如我班有个平时作文比较好的学生,在一次作文竞赛中没有取得好名次,显得闷闷不乐。我及时找他谈话:“你这次没获奖,只是一时的失误,相信你能从中吸取教训重新站起来。”听了这番话,这个学生很受鼓舞,他激动地说:“老师,谢谢你,我一定记住你的话,重新开始。”我也高兴地说:“老师相信你。”

3. 积极引导,培养自制力。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既需要教师的教育,更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励志著作的名人事迹,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用以自励,克服自己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写作计划,并引导他们按计划实施,时时对照,自觉执行。使他们明白只有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优化他们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让学生轻松地畅游习作的乐园,尽情地享受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

上一篇:探索初中想象作文的教学 下一篇:《荷花》教学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