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秋”与“荡秋千”

时间:2022-09-09 11:42:39

师范刚毕业那年,我在家乡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由于年纪最小,又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学校的各种公开课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那天,学校来了许多领导、同事。为了这次教书生涯中的第一堂公开课,我拿出熬了几个通宵才设计出来的自认为很不错的教案。为了适应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特意扎了一个很高的马尾辫,穿了一条天蓝色的裙子。这样,我带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走上了讲台。前一部分教学,一切都在我的预想中进行得很顺利。我紧张的心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看图说话”的环节到了。小孩子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我高兴地点了小胖墩的名。他大声地说了起来,冷不防地冒出了一句:“有几个小孩子在‘打吊秋’。”“在干什么?”我问道。小胖墩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老师,在打吊秋。”话音刚落,坐在后面的领导、同事们都笑弯了腰,教室里“哄”的一下笑开了场,当时什么教育机智都被我忘到了脑后,我的脸已涨得通红。我又点了一个学生,没想到,“笑剧”再一次上演,什么“猫系(jì)子”(小猫)、“细鸡公子”(小公鸡)都一股脑儿地登场,这节课的最后十来分钟就在一片哄笑中收场了。

下课铃声一响,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刷刷地掉了下来,孩子们都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坐在教室里,平日铃声一响,一窝蜂跑出教室的情形不见了。望着孩子们那满脸无辜伤心的样子,刚想要发脾气的我,又静下心来,孩子们又有什么错呢?他们很少说普通话,他们不懂呀!我不是老师吗?此时,我觉得我肩上的担子又多了一个。

从此,我们班又多了几节普通话课,我和孩子们在普通话的世界里聊天、朗诵,讲故事……教室里回荡着我们的笑声。每每哪个孩子坚持不下去了,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拍手说:“打吊秋,羞羞羞;打吊秋,羞羞羞……”

几句家乡话搅浑了一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周老师当时的窘态和懊恼可想而知。但是,从她将要发火又静下心来,还在自己肩上多加了一个教孩子普通话的担子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和对学生的爱;从孩子们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坐在教室里满脸无辜的样子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对老师的理解。而这些,都是我们从一个个朴实的文字中,听周老师将她最难忘的一堂公开课平淡地道来的。有些东西不用渲染,只要你将它真实地再现,就能感染人。同学们,或许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说说你和某个老师之间的一段故事。

上一篇:雷老师,您一路走好 下一篇:三招妙法帮你巧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