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改造的探索

时间:2022-09-09 11:33:24

旧城区改造的探索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改造旧城区,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对城市旧城区改造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旧城区改造,以达到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旧城区;改造;现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旧城区按原有的格局来控制已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旧城区的改造对于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一、城市旧城区改造现状

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区域,―般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居住人口较为密集,也是本座城市发展最为原始的地区,公共设施较为简单,交通不便,常常伴随着道路狭窄拥堵,建筑一般一单层和多层诸多,外观陈旧。旧房大多数且为家庭人口数量较多的代表,一家几代人住在一起,成了典型的底层人口密度大的特征,由于随着城区发展,四周逐渐被高层建筑湮灭,和周围高层高密度的布局成了鲜明的对比。社会的发展,城区的扩建及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旧房主人对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条件的迫切愿望,城区旧房改造的利益空间大,自然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瞩目的焦点,也成了城区中旧房改造的必然。。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旧城区在用地结构、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布局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继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实现新老城区的互动发展,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二、旧城区改造分析

1、针对旧工业区的改造

城市中的旧工业区往往存着污染严重的问题,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现代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有许多的旧工业区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生态恢复。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原来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后来设计师理查德・哈格本着生态第一的原则,对西雅图油库公园进行了改造,现在的油库公园成了一个郁郁葱葱的场所,成了人民喜欢的休闲地。在进行生态恢复的改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污染土地的治理。土地的治理可以分为表层土地治理和深层土地治理两个方面。把这些旧工厂中污染最严重表层土地运到远郊地区慢慢治理,同时从远郊运来不曾受到污染的土壤,填充到新的治理区去,这种表层土地转移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理土地的表层污染。针对土地污染治理的难点,也就是深层的土地治理,我们主要采用生物的方法。土地深层的二甲笨等污染物,需要在深层耕种中引入能消化石油的生化酶,并添加下水道中沉淀的淤泥、修剪草坪剩下的草屑和其他可以做肥料的废物,促进泥土里的细菌去消化多年积累在土壤深处的化学污染物。土地的深层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用生物的方法慢慢治理,才能彻底的治理好被污染的土地。

绿化带的应用。对旧工业区的原有树木进行保留和修剪,同时进行广泛的绿用植被的种植,尽量避免地面的出现。

对旧工业区的改造需要认真而长期的执行。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对旧工区的改造模式是可以同时应用在同一个改造区域之内的。比如在进行恢复生态为目的改造中常常可以实现旧工业区的功能转变。同时,在实现功能变转变的改造中也可以实现生态恢复的目的。因而,在我国推行旧工业区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推行两种模式,让两种模式并行在一个改造区域中。

2、居住区改造

对旧的居民区的改造是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旧居民区的住房常常存在着房屋严重老化,居住危险的问题。同时,也有着居住面积狭小,煤卫不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居民区的拆迁可以根据居民的原有房屋面积进行一对一的相关比例补给配套新房屋。在旧房拆迁和新房建成的过渡时期,可以建造简易的出租房供居民短暂性的居住。我国的房屋拆迁政策日趋完善,越来越人性化和合理化,对居民的拆迁补贴也落到了实处。坚持完善拆迁政策,可以使我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道路少很多障碍。

在旧城改造居住区环境设计中,通过提高建筑层数,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率的方式来变相增加容积率,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并没有相应提高人均住宅用地面积,使人均户外场地面积减小,看似高标准的户外环境却隐藏着低质量的实质。从整体居住区环境质量出发,合理地调整与确定开发强度,综合平衡环境质量水平与开发强度及开发效益的关系。

在旧城居住区改造中要注重综合品质的提高,以改善并提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居住区发展和文明居住的方式建设,使小区在物质和非物质方面均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规划师应以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基础,方便居民生活,促进邻里的交往、合理有效地利用小区的资源,努力塑造小区的空间环境景观特征。

居住区的环境空间景观应从建筑层数的选择与布局,各层次外部空间的布局、形态、用途、尺度,各层次外部空间的衔接以及走道的格局和建筑的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平面、立面景观的组织,特别要注意沿小区内部道路和周边道路行进的环境景观变化及特征表现。而不应该只强调局部重点位置的环境刻画,忽视居民经常逗留的宅前屋后的环境营造。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基本要求之一,自然环境景观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居住区在旧城改造重建后,其环境空间景观应尽可能保持利用,适度改造自然景观,尤其要避免不顾一切地乱砍乱伐,同时注重将小区内外的自然景观综合纳入小区空间环境景观的整合之中。

3、建筑形态控制

运用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新型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大力提倡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单体设计强调风格的统一协调,强调外观的现代感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观资源,在规划范围内进行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简约设计,配合绿化自然环境的材料与色彩,以居住建筑作为为空间依托,以办公和酒店形成规划区整体建筑空间的标志,营造既开放又相对封闭的人性化空间;住宅体量贴近人性尺度,通过不同的建筑单体组合成一个丰富多变的环境。建筑外观应采用简洁的造型手法,与现状建筑的尺度、材料、色彩相配合,不宜用突兀、繁琐的处理来标新立异。

4、旧城区路网建设策略

(1)科学布局,优化路网结构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交通规划的要求,按照路网先行的基本思路和道路标准适当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科学规划城市路网,合理确定道路等级、设计车速、干道间隔、通行能力等。

(2)打通断头路,解决交通瓶颈路段

对老城区内的断头路交通瓶颈路段进行改造。在交通量大,人流多的重点路段和广场修建地下通道或人行过街天桥,进一步解决交通瓶颈,提升区位优势。

(3)畅通微循环,促使交通更便捷

小街小巷是道路体系中最小的类别,不仅承担了交通功能,也与小区、单位等出入口、内部道路紧密相连,关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方便与舒适,与市民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路网密度一定要高。

结束语

现代城市进程中,老城区的改造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更好的提高老城区改造规划的质量。研究表明。在面临着新老城区矛盾和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作出科学的决策,坚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阎小培,周素红.“以人为本”理念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借鉴[J].科学中国人,2012(4):43-45.

[2]刘旭飞.无为和有为――关于城市老城区改造的一些思考[J].山西建筑,2011,(10)

[3]何露珂,程亮,陆宜旺.浅谈城市街道景观整治中的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武夷大道市区段沿街建筑立面.福建建筑,2010,8

上一篇:关于如何有效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路桥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