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会:以我所爱教我所爱

时间:2022-09-09 08:58:46

当你对一件事情发自内心的热爱时,你就会倾注全部心血。当你倾注全部心血的时候,付出就会成为一种享受。

张秋会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对英语教育怀有挚爱之心、把付出当成享受的师者。这种教育之爱让她的学习和思考停不下来。

她说作为教师,她很幸福,因为能够学习和思考,让自己不断获得成长;能够把自己热爱的英语教给学生,贡献自我的价值。

“越学习越觉得自己不知道的太多”

张秋会老师的朋友、同事经常对她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能学得进去,还这么折腾自己。”

说到学习,张秋会老师可以说是一个好学不厌的人。在初任教师的时候,她爱好学习;在成为特级教师之后,她爱学之心有增无减。

这股学习不知足的劲,让她禁受得了任何的折腾。

90年代,受学习条件的限制,作为英语老师的她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可选择的学习方式就一种――听广播。英语广播有函授课,在每天固定的时间上课。张老师每天放学之后,疾步回家,拿出收音机,抽出收音机天线,摆放在一个信号暂时最好的方位,开始每天的英语学习。之所以说把收音机摆放在一个信号暂时最好的方位,是因为在山区信号时好时坏,需要不断调整方位,找到最佳信号的位置。

后来,她有机会接触到区、市教研员老师,她珍惜每一次与教研员老师的见面,请教教育教学的问题。在参加教学比赛前,她会不断地跑去找教研员老师指导或者打电话请教,直到比赛结束。教研员老师来学校指导,她除了认真听报告之外,还会寻找任何时机去请教。

最近,她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名师工程学习班,为期两年。班里的每一名成员都会配有一位理论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理论导师是一位在英语教育理论方面卓有建树的教授,实践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英语学科教研员。她非常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所以她又开始了折腾自己。她每周五都会到北师大听课,见导师,讨论问题。从密云到北师大还是挺远的,坐车都要倒两三次,但是她每周一次与导师的见面交流风雨无阻。

她说她自知自己中专毕业,欠缺的知识很多,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她珍惜每一次进修、培训或者教研等学习的机会,并享受学习的过程。在她的同事看来,她是一个有思想、有魅力的老师,但是她自己却不如此认为。她说越学习就越觉得自己不知道的还有很多,越觉得时间不够用。

“思考使我对英语教育的理解变得深刻了”

张老师可以“动若脱兔”,也可以“静若磐石”。你可能会奇怪一个人怎么可以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个性。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两者皆源于那颗对教育的挚爱之心。正是对教育的爱,她才不停地折腾、学习;正是对教育的爱,她不停地思考如何教学、如何促使学生发展。

她的思考不是空洞的,而是有依据的。她不去凭空地去想一节课怎么进行教学设计,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如运用布鲁姆认知目标层次理论来设计一节课,她要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达到低阶目标(记忆、理解和应用),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达到高阶目标(分析、评价和创造)。

但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往往需要不止一个理论,而是多个理论的综合。例如,对于文本的解读,她综合了语篇分析理论、图式理论和“三中心”理论,最终确定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文本,主要分析文本讲的是什么、内容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语言是如何为表述主题服务的、为什么要采用这个文体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她说这样的一个文本解读的方法是一种整体的分析,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她没有将原文肢解,保证了原文的整体性,抓住了文本的本质。这样的一种分析方式得益于她的理论学习,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知道埋头苦干,虽然吸收很多好的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所以不知道如何设计一节好课,走了很多弯路。她认真思考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最理想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发展。

此外,张老师认为英语阅读的本质是获取信息、拓展认识,而不仅仅是获得英语阅读的技巧。她认为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不是在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而是在教学生如何应付英语考试,故而,英语教师极端重视英语阅读技巧的教学。在张老师看来,这其实是本末倒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考试分数挺高的,但是却不知道这个短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用做题技巧能够得到高分,但是真的没有学到东西。这个弊端延续到高中和大学之后,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会读书、读不明白书。

张老师是一个对自己苛求、对学生负责的师者,她将一腔热血完全倾注于对教育的思考。张老师认为教育是单行道,走过去了就不能再回来。所以她要求自己不断地思考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只希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精彩,不留遗憾。因此,她苛求自己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哪怕有一个学生落下,她都会深深自责。

“我爱我教的每一个学生”

张老师深爱她的学生,葆有童真之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学生听得明白的语言进行交流,与学生没有代沟。

她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这种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言谈举止,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抚摸,教育之爱蕴含其中。

她习惯一只手撑着学生的课桌,一只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身体下屈,头与学生的头同高。这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将教师的关爱直接传达给了学生,学生的心灵能够感受到这种关爱。

这种对学生的爱能够忽略掉那些无关因素,只把眼光聚焦在学生的发展上。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学生不能做到天天洗澡,在夏天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喜欢运动,如果不洗澡,身上就会有异味。有一次,像对其他同学一样,张老师把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给他讲题,非常认真。事后,有人问她闻到学生身上的异味了吗?张老师诧异地说,什么异味,没有闻到。她说,她与学生之间就像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母亲永远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所以张老师从不嫌弃她的学生,她不在意学生的手脏或者不脏,只要学生递给她吃的,她就会直接吃掉,因为这是学生对她的一种爱。

正是这样的一种相互的爱,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所以学生有什么心事都会跟张老师讲,张老师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心事,帮助他们疏解心理问题,甚至有一次到学生家里帮助学生劝阻学生家长吵架。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健康地发展,为其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在张老师的眼里,无它,只有对学生的成长的关爱。这种爱是自然的,不是做作的。爱,一是指爱学生,一是指爱教师这个职业。其实两者是相通的,爱学生就是爱教师这个职业,爱教师这个职业就是爱学生。有了爱,学生才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她爱教育,所以不知疲倦地思考和学习;她爱她的学生,所以投入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张老师的话,那就是“以我所爱教我所爱”。

上一篇:试分析职业教育的目的 下一篇:马尔扎诺六步词汇过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