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09 08:29:17

林学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大学林学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调整教学目标、修改教学大纲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林学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社会进程及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林学专业 数据库应用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76-02

随着数据管理技术的迅速普及,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是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最有效的手段。随着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加速,特别是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林业和精准农林业概念和框架的提出,数据库技术日益成为行业专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

数据库应用课程是广西大学林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行业的需求,选择了微软公司开发的Visual Foxpro作为授课软件平台。本文探索林学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培养出适应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社会进程及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一、林学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课程的背景

为实现林业信息化、提高林业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林业局提出建设“数字林业”系统。所谓的“数字林业”就是利用“3S”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⒘忠档母髦痔卣饔檬字化的形式表述、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最终通过数字化途径真实地再现林业状况。它是以林业空间数据为依托、用宽带网络连接各分布式数据库,以虚拟现实为特征,具有三维显示的开放林业信息系统。用户可以录入林地变化数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实时地调用和获取信息。目前,林业各部门研制了大量的地方性的专业性软件,比如国有林场二类调查统计软件、林业有害生物GIS信息管理系统、林地年度更新平台、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研发系统大大减轻了调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森林资源更新和管理的水平,更便于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化监测。为完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更好地应用系统,需要大量既有林业专业知识又掌握数据库技术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林学专业肩负着培养这样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针对林学专业特点和林业部门对数据库技术人才的需求,在高等院校林学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中,应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特别是掌握数据库技术。

二、林学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广西大学自开设林学专业以来,农村生源一直占70%以上,且80%以上的生源地是广西区内。而受中小学教学条件(尤其是广西)的限制,农村生源的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城镇生源地的学生相对较薄弱,因此对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学习尤其是程序设计部分理解和掌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课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强。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针对林学专业的数据库应用教材,现有的教材都是学生管理系统或图书管理系统为例题,此类例题数据结构简单,与实际的林业类案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致学生在课后实际操作结构较复杂的林业类案例时感到陌生,往往无从下手。

(三)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一些社会调查结果表明,林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已是用人单位首选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数据库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环节包括随堂实训和实验两部分。由于该课程内容繁多而课时相对较少,因此随堂实训的时间不够充分。通常实验内容也仅就教材某个知识点进行操作练习,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实验实战训练,容易出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脱节的现象。且课时的设置理论课时多于实践课时,这也是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反映了行业的发展态势及社会对相关行业的重视和需求程度。通过走访林业局、林业科研院所、林业规划设计所等林业相关部门,了解用人单位所需的林业专业人才须掌握的数据库应用技术及熟练程度,同时收集林业相关部门管理森林资源、林业有害生物、二类调查数据统计等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调研情况,本文从调整教学目标、修改教学大纲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一)调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2014年9月,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数据库应用课程参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标准,着眼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应用技能,在给学生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自由探索、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机会,更多地关注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理解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组织形式、数据彼此的逻辑联系及联系方式等基本范畴的基础上,掌握基于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数据分析方法及操作数据库的技巧,并能开发简易的森林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毕业之后能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修改教学大纲,结合林科类专业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在总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从而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立足林业应用,在了解现代林业发展的特点、林业部门对人才需求、林业行业技术应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林学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设置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之能够与相关专业课衔接紧密,反映最新的林业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以适应林业部门提出的人才需求和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要求。教学内容以数据库建立及查询为重点、以面向过程及对象的程序设计为难点进行设计。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结合科研项目,由知识驱动式教学模式转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由于Visual Foxpro是林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也是唯一一门计算机语言,在刚开始学时,部分学生会认为Visual Foxpro已经为其他数据库语言所取代,不应该再学习一个已经过时的语言。基于此,在教学的第一堂课就需强调数据库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Visual Foxpro在林业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性。然后演示几个具有较强趣味性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学会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渴望,从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少讲多练,即讲即练”。结合在林业部门收集的案例和科研项目,筛选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案例,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研究过程。例如,在学习“数据库的管理”这一章节内容时,引入林业部门管理森林资源常用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先简单介绍系统的组成模块及基本功能,然后练习在系统中创建数据库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并且后续的教学内容如数据库表的创建、查询、维护等仍可在此系统中M行实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做到举一反三。例如,程序设计部分循环结构中有一个求“从1累加到100的和”的程序例题,在实践课中,还应要写出“求1-100之间奇数的和及偶数和”的程序。课程最后阶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具有查看、修改、删除等编辑功能的简易林地资源数据更新管理系统。

实践表明,林学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兴趣,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库应用技能。但是,随着数据库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应用范围领域的不断扩大,也应持续不断地对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冯仲科.林学专业3S技术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7(2)

[2]梁机,陆道调,秦武明,等.加强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S1)

[3]杨进,郑先荣,唐德玉.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4]陈春丽,高光大,肖奕,等.基于不同专业的数据库教学案例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6(12)

[5]马玲玲.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6]何丹丹,王立娟,秦放.基于项目驱动的《Oracle数据库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4(10)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117);林学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喻素芳(1978― ),女,湖南浏阳人,硕士,广西大学林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莲花的开落”当作何解 下一篇:独竹漂运动推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