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路径浅析

时间:2022-09-09 07:20:29

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路径浅析

摘 要: 文章从分析职业意识内涵入手,提出全程化、系统化构建职业意识教育体系。主要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渗透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引入企业文化进校园、建设专业化指导队伍、加强企业顶岗实习、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全程系统化地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并最终形成高职生职业意识实施方案。

关键词: 职业意识 渗透 系统化 实施方案

1.引言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终身教育理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教育学依据。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意识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努力促进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2.职业意识内涵

职业意识主要是在职业环境中形成的职业认识、理解和态度,是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综合。主要包括诚信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敬业奉献意识、质量效率意识、交际沟通意识、创新竞争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学会学习意识、规范意识、法律意识、独立意识等。职业意识是发展和动态的概念,随着职业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1]。

职业意识是形成健全人格的核心,决定了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意识是学生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的思想基础。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强调职业意识教育,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职业意识教育是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也是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3.职业意识教育必须全程化、系统化

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将职业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如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毕业教育环节等,但职业意识教育的系统性不强,缺乏科学规划,以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为主,并未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确定、实现职业目标,对学生终身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本质帮助,导致学生就业定位不准、盲目从众、创业意识较差、理想与现实脱节等[2]。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必须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其贯穿于人才方案的全过程,并有机地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全面科学地构建职业意识教育内容体系,树立系统全程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世界观。从大一开始,就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全员重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全程系统化职业意识教育路径分析

4.1着力构建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院模具专业课程的调整、选定由校企共同确定,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之路。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本着突出能力、优化体系、尊重认知规律等原则设置课程。课程的内容及时关注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及时更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动态调整之中。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通过知识、技能的应用,提高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强调文化与专业基础课为职业能力服务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就业导向等原则,设置我院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构成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拓展与素质拓展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五大功能模块。

4.2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意识教育。

4.2.1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意识教育。

专业知识教育无疑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感知职业角色、激发学习的动力、主动探索未来的职业方向,并不断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规划自己,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效衔接。专业教学中,院系共同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环境,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与动力,逐步形成职业角色意识,树立健康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观。

4.2.2职业意识教育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我院实践教学以校内为主,穿插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定岗为主,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践行自己的职业责任与行为。随着感性认识的积累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会产生质的升华,从而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业角色,并感知未来的职业。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营造企业氛围、突出实践过程、重视安全环节等途径培养职业意识。首先,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特别是在危险系数较高的金工实训、模具拆装实训、数控实训等实践中,强化场地、岗位设备、动手操作等的安全规范与管理,注重细节,并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不断强化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意识;其次,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劳动观念、独立协作意识、规范自律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等,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体验创造的辛苦,磨炼坚强的意志,锤炼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再次,精心营造企业氛围,主要从建设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室、实施情景仿真教学等方面入手,营造真实的职业教育环境,融企业要素、职业岗位为一体,使学生进入实习场所就能感受到企业工作环境氛围,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

4.3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

指导高职生特别对大一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从新生入学开始指导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大学三年生活,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及职业目标,逐步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端正职业态度,进而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社会情感,自觉、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职业品质和职业认同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3]。

4.4引入企业文化进校园,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职业意识能力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德国职业院校强调学校、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特别重视企业环境对学生社会意识培养的作用。融入企业文化的职业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法律责任意识、道德规范意识、诚信服务意识、质量效率意识、创新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等。目前,面临就业难的新形势,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竞争与创新意识,树立合作创新理念是大学生今后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职业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营造有企业氛围的教学实践环境、校内实践实施企业班组制管理、与企业人员座谈交流、企业见习、假期企业实践、长期聘用企业人员定期兼职授课、企业招聘进校园等,使学生具备现代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增强对未来任职企业的文化认同感,加深对社会能力的内涵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4]。

4.5加强职业意识指导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创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职业指导队伍,有意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努力为学生提供全程、科学、系统、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

4.6企业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意识教育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大多职业院校注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和社会实践,坚持走校企合作路子,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校企合作使学生提前完成角色转化,融入企业速度加快,在获取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同时,增强了质量意识,形成了工时与效益观念,极大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的综合能力。我院十分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走工学结合道路,努力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目前,我院模具专业试行“2.25+0.75”模式,即在第5学期12周后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同时在毕业之前,合计安排1周毕业教育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是目前我院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4.7强化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是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创新意识是构成职业意识的核心要素。只有富于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开创性、冒险精神、大胆进取、不怕艰险的意志、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合作沟通能力和竞争能力。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因此,要在专业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就业、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敢于拼搏的勇气和决心,敢于大胆设计改造产品技术等。创业意识教育除突出掌握专业技术之外,还需加强有关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就业形势的宣传教育,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发展,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建立导师制的创新创业团队,是职业意识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与有效形式。近年来,我院模具专业通过创新团队活动,团队协作意识教育等初见成效,团队获得江苏省工科院校创新制作竞赛三等奖一次,两项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并顺利结题,连续三年获得华东区三维CAD竞赛一等奖四人次,二三等奖若干,多人次成功创业。院外获奖与创新项目的省级立项等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鼓舞了其他创新小组创新的激情。在创新团队活动中,他们在团队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学会了沟通、协作、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了学生职业意识初步形成与稳步发展。

5.实施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方案

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方案应贯穿三年的教学、课内外活动与顶岗实习的始终,三年培养内容措施及形式各有不同,呈递进式。第一学年,内容侧重专业认知与发展、职业特点、素质结构、价值观、专业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等内容,教育形式主要有:新生专业介绍、军训、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社团活动、社会调研、网络宣传、专题讲座、人文选修课、企业考察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专业,了解行业现状,稳定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初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责任诚信、交际沟通、社会服务、学会学习、法律、自律、独立等意识。第二学年,侧重在专业理论及实践素质教育中渗透职业意识,注重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操守、团队协作、创新竞争、规范等意识,采取的主要形式有:工学结合的专项实践训练、短期企业感知实践、创新团队、社团活动、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进一步熟悉专业发展方向、清晰社会人才需求的综合素质要求,获取专业核心技能与证书具备一定创新创业基础能力等。第三学年,主要培养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熟悉市场需求、求职方法技巧、挫折体验等,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敬业奉献、质量效率、交际沟通、社会服务等意识,主要采取基于校企合作的综合实践项目训练、顶岗实习、心理咨询、企业招聘进校园、与优秀往届生座谈、升本教育等,帮助学生合理设定求职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从容就业[5]。

6.结语

强化对高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从分析职业意识内涵入手,主要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渗透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等方面全程系统地分析高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路径,并实施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方案,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证之.21世纪职业意识内涵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0(15):19-21.

[2]吕明.浅议高职生职业意识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0(2):79-80.

[3]杨东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28-130.

[4]魏玲.职业意识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9(7):153-154.

[5]蔡婧.大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要素的实证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119-122.

课题来源: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教研1202-89)“高职生终身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以模具专业为例”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论新课改下的初中学生课堂心理环境设置策略 下一篇:探索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