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课文和绘本之间搭建低年级主题写话桥梁

时间:2022-09-09 04:17:10

徜徉于课文和绘本之间搭建低年级主题写话桥梁

摘 要:针对低年级学生阅读量小,写话难的现象,结合课文的单元主题教学内容,巧借“绘本阅读”的东风,在课文和绘本间搭建句式训练的桥梁。以统一主题为前提,“课文学习、绘本阅读、写话指导”三位一体,经历“阅读、仿写、创作”三步曲,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如何写话,并能逐渐学会关注生活,我笔抒我心。

关键词:低年级; 单元主题; 绘本阅读; 写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78-002

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明确的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指导写话的首要任务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根据低年级儿童认知特点,以图为主的绘本阅读就能很好地弥补教材相对比较单一枯燥的不足,在视觉上易引起孩子的愉悦情绪,从而有兴趣去大量阅读。

不过,绘本阅读只作为教学的辅助,课文学习才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写话指导的重点是巧借大量“绘本阅读”的东风,找到课文教学、绘本阅读中相关联的“写话点”,通过教师在课文和绘本阅读中进行有意义的提问和“有序”引导,把它们请进写话教学中,在课文和绘本间搭建句式训练的桥梁。学生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经历“阅读――仿写――创造”三步曲,写话水平必然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下面笔者以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在统一主题的前提下,让课文和绘本相牵手,在低年级写话指导上的尝试:

一、紧扣单元主题,有针对性地大量阅读绘本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而儿童心理学家陈鹏对绘本这样评价:“当孩子读第一遍时,会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读第二遍时,会懂得一种认知的方法;读第三遍时,会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读第四遍时,会完成一样动手的作品;读第五遍时,会掌握一项思考的窍门;读第六遍时,会了解一类生活的情趣;读第七遍时,会体验一次好玩的游戏;读第八遍时,会想象一幅美丽的画卷……”从这个意义上说: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它对于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及写话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课文是教学的主阵地,绘本阅读只作为教学的辅助,因此,笔者在一年级下册开始,紧扣教材的单元主题,推荐给学生阅读的都是和单元教学主题相关的绘本,将课文教学和绘本阅读紧密结合。

比如一下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主题,因此笔者推荐阅读四个关于春天主题的绘本,让学生随着课文教学的节奏,感受春天的来临、发现、趣事和留恋:

主题一:春天的复苏

《春天的兔子》《花婆婆》《小种子》《树真好》《大熊抱抱》《爱花的牛》《我是小花匠》《这片草地真美丽》《格林爷爷的花园》《小牛的春天》等。

主题二:春天的蜕变

《999个青蛙兄弟的春天》《小老鼠忙碌的一天》《让路给小鸭子》《好饿的毛毛虫》《苹果与蝴蝶》等。

主题三:春天的游戏

《和甘伯伯去游河》《14只老鼠去春游》《好奇的乔治去野营》《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鼠小弟荡秋千》《藏猫猫》《遥遥的风筝》等。

主题四:留住春天

《巨人和春天》等。

一般来说,一个单元的教学需要两个星期的教学时间,而绘本的文字描述往往比较简短,因此笔者建议学生每天阅读一本绘本,周末可以有所增加。除课堂上师生间的分享阅读,更多的绘本阅读时间是主张亲子共读,这不仅能弥补教师课堂引读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孩子的遗憾,更有利于创设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

大量的绘本或家长购买,或租(/wenzhoura)或图书馆借阅,因为有了针对性的主题推荐阅读,有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领,学生的绘本阅读不再盲目,能由课文学习,辐射学习到相关主题的各个方面内容,将课堂中掌握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自主阅读中。由点及面的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外,拓展学习到更多相关知识,开拓了视野,积累了大量写话素材。

二、精读一本绘本,有目的性地仿写句子

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因为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所以其中“听教师大声读”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式,这样既能在读中积累,又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孩子们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学习模仿表达其中的一些语言形式。但单一地仿写绘本中的句式,则将绘本和课文教学完全脱离了。因此,笔者尝试每隔一周,从绘本的“图”、“文”、“主题”三方面着手,精心选择一本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绘本,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阅读,然后选择绘本和课文的课后题、提示语、语言重复处等相关的契合点,将绘本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专题句式仿写训练,将绘本和教材中包含的优质写话资源互相融合,让绘本为低年级写话教学注入灵动的活力。

第一种形式是借助课文中的重点句式想象表达绘本的内容。

如一下第二单元教学《胖乎乎的小手》,课上引导学生发现全家人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兰兰的小手帮家里人做了很多事,体会到兰兰对家人的爱。课后“读读做做”安排了一组句式训练:

为了让学生说得好,笔者推荐学生阅读绘本《我会关心别人》。简短的绘本里涉及到伙伴间、家人间的关爱:“当我受伤的时候,有人关心我。当我生病的时候,有人照顾我。当我难过的时候,有人安慰我,让我感到好过些。我需要别人的关心。别人也需要我的关心。别人受伤的时候,我会感到难过。有人生病的时候,我会关心他。有人难过的时候,我会安慰他,让他感到好过些。我会关心别人!”笔者在引导学生读着这一句句温暖的文字的同时,先让学生想象:有人生病的时候,我会怎么关心他?让他用上课后题的形式来说一说:我替(谁)(做什么?);我给(谁)(做什么?)我帮(谁)(做什么?)。接着回头再读句子“当我受伤的时候,有人关心我。”时,又提供了课后题的加强版句式:(谁)替我(做什么?);(谁)给我(做什么?);(谁)帮我(做什么?)。而在读到句子“我需要别人的关心。我会关心别人”两句时,再提供提高题:我为大家(做什么?);大家为我(做什么)。这本以画为主导型的绘本中,文字不多,但图画精妙绝伦,带给孩子们最新鲜的视觉享受、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及出人意料的构思,虽简单却涵盖了生活中许多细节,又能与课后题巧妙结合。因此,在阅读绘本时,在笔者引导下,孩子们反复观赏绘本,仔细描摹,结合自己的生活,从图画中解读出“原文本”未表达的故事,再借助课文中的句式,翻来覆去地进行多层次地练习,相信这样的句式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了。接下来让学生进一步回答课文中的提示问题:“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果然,学生也能很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接下来的写话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另一种形式是在阅读绘本时,抓住绘本中有特色的词句段,让孩子将课文内容以绘本的句式表达出来,迁移仿写。

如教学《看电视》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绘本《我家是动物园》。在一片笑声中,孩子们发现之所以把家里人比作猴子、浣熊、长颈鹿等,是抓住了家里人的特点。在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时候,笔者让他们再读读课文《看电视》,面对这充满爱的一家人,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工作等,可以把这家人比作什么动物呢?为什么?然后延伸到说自己的家里人,会是什么动物?为什么?最后让小朋友选择其中一个人,仿照绘本写一两句话。孩子们都很有兴趣,也都有话可说,孩子们有的说妈妈是红太狼,爱漂亮,对自己像对灰太狼一样;有的说爸爸是牛,人高马大,平时都不怎么说话,工作特别辛苦;还有的说弟弟是熊猫,全家人都把他当成宝贝……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其实已经教会孩子们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为今后写人作文的指导埋下伏笔。之后,笔者还推荐学生课后去阅读绘本《我爸爸》《我妈妈》。学习里面的句式“我爸爸(妈妈)像_____一样。”介绍自己的家里人,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个个兴致盎然。

不管哪种形式,都是在学习课文后,精心选择一本与课文有共通之处的绘本,与学生一起分享。因为绘本特别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言行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在阅读绘本时,学生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不知不觉联想起自己生活的故事。这样,课文、绘本、生活相互联系着,绘本和课文之间相互模仿文本中有特点的句子,在增加词句的积淀的同时,掌握了句子的规范表达,为学生的自由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观察画写”,有方向性地“创作”绘本

孩子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经意间,孩子们会表达出诗一般的语言。而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最常用的写话练习方式之一,但教材提供的素材很少。纵观第一学段的教材,第一册41页、75页、139页,第二册78页、157页,提供了看图说话的“图”,第三册80页看图写话,第四册132页自己画图并写下来。一是量太少,二是所述故事单一,不利于孩子个性化表达。语文练习册中出现的看图写话的“图”因受印刷的限制,常常比较粗糙,有的甚至比较枯燥,毫无童趣。所以,在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好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绘本阅读和有目的性地进行仿写训练的同时,更不能忘记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去有方向性地观察生活细节,把握好生活这幅“画”。如果没指定主题方向,生活五彩缤纷,学生不知道该去重点关注什么;如果没进行课堂的指导,学生不知道如何筛选那么多的“重点”内容。因此,笔者在每个单元课文的主题教学和主题绘本阅读后,结合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等内容,安排一个单元一次的“我画我写我快乐”“写画”指导,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拥有一本自己的“绘本书”了。

因此,笔者就在第一周开始布置去“找春天”,找的方向是课文中、绘本中提到的春天景色,然后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春天景色画一画,不要求画得多美,但要突出重点景色。接着告诉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写一写自己画的春天。作为教师,只告诉学生在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没想到,孩子们笔下春天的画、春天的文字都是那样富有童趣。像有的学生就画、写春雨,并且能巧妙地将课文《春雨的色彩》中的句式进行了拓展写话:“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迎春花丛中,迎春花黄了……”

再如第二单元是有关关爱家人的主题,结合“三八”妇女节,笔者布置学生在节日里为妈妈或其他成年女子做一件让他们快乐的事,再把那场景简单画一画,写一写。家长们纷纷夸赞这样的活动好,让写话更生活化、人性化了,孩子们也愿意写自己实践过的事情。虽然孩子们的话语还是很稚嫩的,图画还是粗糙的,但这正是一本本童真的绘本雏形呀!孩子们就在这样轻松的画画写写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学会了写话。

相对应的,第三单元安排“送垃圾回家”活动,第四单元“找夏天”,第五单元“我有一个好办法”,第六单元“快乐的节日”,第七单元“我是勤劳的孩子”,第八单元“未来的桥”。

这样一次次有方向性地“创作”绘本,孩子们巩固了单元知识,又能图文并茂地将阅读学以致用,学会将生活表达在写话练习上,从而从规范写话逐步过渡到自由表达,达到质的飞跃。

总之,以课文的单元主题教学为主阵地,巧借绘本阅读的东风,大量阅读,目标鲜明、锲而不舍地进行阅读引领和写话指导,发展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写话不再是难题,更为孩子一生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更亲近热爱母语,提高阅读兴趣,由衷地爱上阅读和写话(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4]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悠贝亲子阅读图书馆[R/OL] http://.cn/youbeiledu

上一篇:建构“学研相融”的师训新范式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