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PRSD模型修正与对策

时间:2022-09-09 03:45:51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PRSD模型修正与对策

摘 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倍受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新常态下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也是促进区域经济、资源、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研究区实际,提出由传统的PRED系统到ERSC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型修正,并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PRSD模型修正;ERSC系统;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28-02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上就以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优化调控生存环境为目标,提出了区域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发展(Development)――简称PRED系统(模型)的协调发展,使之形成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区域PRED复合统一体[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梵净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优美的生态环境,其自然、文化资源形成了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的原生态精髓,亟须重视和保护。保护区PRSD模型是保护区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并具有多层次性的复杂开放系统,该结构发展模式对于保护区的人类活动、资源环境的开发深度与广度,以及保护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也决定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演替或逆向衰退[3]。

一、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丰富和发展梵净山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

近年来,关于梵净山生态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侧重于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要素的考察与研究,对区域环境、文化遗产的一体化保护与管理的研究还几乎没有涉猎;针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方面研究更少;当前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基础资料的收集阶段,具体层面研究不足。因此,需要通过PRSD模型修正研究以丰富其研究内容。

2.为国内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辽阔的疆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自然遗产资源,极具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因此,如何更好传承历史文化、保护自然遗产等都考量着我们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思维和智慧。基于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来看,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特殊性,但不能忽略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国内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一员[4],也是一个重要缩影,具有可借鉴的普遍性。

(二)现实意义

1.拓展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提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模型与方法,为地方政府与梵净山管理局加大对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建设梵净山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提供技术支撑,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可行性,推动建立梵净山保护区以经济发展、资源、社会、文化四大系统为基础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展现保护区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梵净山的地质地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在武陵山片区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美学、科研、科普和游览观光等价值,既有利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发展和创新,也有利于科学探索、考证和研究,激l人们的求知欲和创作精神。在这方面,梵净山作为精神食粮,其作用将会是无可替代的。

3.优化保护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保护区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区域。旅游业作为铜仁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型产业,其贡献集中表现为产业链条的扩散和延长,从而更好发挥联动效用,极大促进梵净山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直接创造以及拉动相关行业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对于缓解地方就业与财政赤字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4.推动保护区生态美丽乡村的建设

党的十首次针对“美丽中国”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保护区是一个以珍稀动物和植物为主、具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域,做好其可持续发展工作,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保护区系统结构模式修正

(一)PRED系统的不足及修正

现有研究表明,传统的可持续理论分析偏重于研究PRED系统,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PRED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然而,对保护区而言,若仅仅研究PRED系统还存在不足,还必须考虑到其他重要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完善、修正PRED模型。保护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出现象明显的地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在保护区内具有关键的、显著的和不容忽视的作用。从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来看,区域各级领导重视梵净山文化产业的发展,致力于保护、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保护区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等的传承也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既是一个子系统,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将原有的PRED模型系统进行修正,将原来的人口(Population)子系统修正为社会(Society)子系统,将原来比较宽泛的环境(Environment)子系统、发展(Development)子系统分别修正为具有针对性的文化(Culture)子系统、经济(Economy)子系统,同时,针对各影响子系统的影响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最终得到修正后的系统模型,即经济(Economy)、资源(Resource)、社会(Society)、文化(Culture)――简称为ERSC系统(图1)。

(二)保护区系统协调结构模式

1.经济(E)子系统是保护区ERSC系统的核心

经济发展是ERSC系统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促进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资源环境的修复与改善,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5]。

2.资源(R)子系统是保护区ERSC系统的基础

作为维持人类生存的源泉、支持人类活动的基本原材料和各种投入的来源,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不可取代的生命支持功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资源系统的存在为保护区ERSC系统的其他子系统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与前提。

3.社会(S)子系统是保护区ERSC系统的保障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集合,是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的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长久形成的彼此相依的一种存在状态。社会子系统其实也是ERSC系统的一个缩影,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与进步,也是其他子系统进步与发展的环境与保障。

4.文化(C)子系统是保护区ERSC系统的动力

一个国家若没有文化,就树不起民心;一个地区若没有文化,就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灵魂。保护区聚集着内容丰富、主题各异、鲜明特色、民族多元的地方文化,文化进步可以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改善当地居民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非农就业和脱贫助困,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活条件等。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

通过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来统一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思想与协同发展;通过分解任务目标让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以促进措施落实;通过宣传动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树立典型,促进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高度参与、高效推进。

(二)强化保护区项目的支撑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找准项目需要破解的难题,对内挖掘潜力,向外诚邀智库人才;重视技术指导工作,创造项目对接平台,积极开拓教育资源,开展“订单教育”,实现高校合作,促进项目对接;出台优惠政策,加大科研项目扶持力度,引进用好人才,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建设。

(三)抢抓“互联网+”机遇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保护区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通^“互联网+”平台与经济(Economy)、资源(Resource)、社会(Society)、文化(Culture)四大子系统紧密融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保护区各领域当中,开创提升保护区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扩散能力,奠定经济子系统的巨大优势。

(四)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进一步深化各种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动实践教育与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工作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鼓励和发挥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服务团体等参与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科技服务、社会实践与宣传中,形成整体合力,大力推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Rapport D,et al .Ecosystem Health[M].Blackwell Science,1998.

[2] 周政贤,杨业勤.梵净山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3] 陈锐,王俭,汪云林,等.克里雅河流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实践,2015,12(12):11-17.

[4] 周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保护和利用――以福州市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5] 刘同德,赵黎明.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PRED模型修正与发展原则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5):15-16.

上一篇:建筑工程招标阶段的工程成本管理研究 下一篇:试析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