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探索

时间:2022-09-09 03:42:13

“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 “锅炉原理”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后续实践课程教学以及就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联系几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希望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关键词 锅炉原理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 教学联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66

Abstract The course of boiler principle is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core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effec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also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subsequent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practice courses.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principles of boiler,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rgeted solutions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levance.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exploration is good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Keywords boiler principle;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technology;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relevance

0 引言

随着本科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就业难度也逐年增大,因此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扎实与否就至关重要。而专业课教学效果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对专业课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自省与改进。

“锅炉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大型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作为研究对象,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电站锅炉的工作原理。

本文根据高等教育所提倡的“淡化专业,拓宽口径,加强基础,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锅炉原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教学内容的优化

物理学家严济慈说过:“教师对他所教的课程是越透彻、越深刻,就能讲得越简单、越清楚。”因此,保证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1.1 明确教学目的

确定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教学过程的一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服从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来源于教学大纲,体现了教学大纲的核心价值,因此对教学大纲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掌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时刻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来判定教学内容的详略增补。

1.2 合理删补教材内容

在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删补,合理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部分锅炉原理的教材仍针对的是300MW以下机组,但我国新建机组均在600MW以上,这就造成了课堂所学内容与学生将来就业去向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进行一些删补。比如:针对煤粉制备系统,直吹式负压系统已使用较少,因此可以删减相应章节。而目前燃煤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因此需要增加清洁燃烧技术相关内容。

2 教学手段的发展

内容多而学时少是“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矛盾,因此教学效率成了制约教学效果的瓶颈,而教学手段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

2.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锅炉原理”课程使学生首次接触到热力系统,热力系统中设备繁多、结构复杂,各种管线连接密如蛛网,且电厂锅炉一旦建成即成为封闭整体,即使身处现场也难见锅炉的内部结构,甚至有的同学“站在锅炉旁不知道锅炉在哪里”,难以将课本所学内容与实物联系起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若仅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明白设备的真实结构,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传统课堂带来了改进。比如:在讲解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结构时,仅结合图片来讲解烟气和空气如何M行换热是不够形象的,而使用了flas之后,使其运动起来并将其内部结构展开,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但同时需要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就是用多媒体课件取代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易导致教学节奏过快,因此在进行重要内容讲解时,传统板书必须同时配合使用。比如:在进行燃煤理论空气量公式推导时,使用传统板书有利于控制教学节奏,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2 教学模型的使用

教学模型可以更具象地展示出教学内容,直观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讲解锅炉省煤器管的布置形式时,可用硬纸卡自制一组蛇形管,现场演示省煤器管垂直或平行于前墙的布置形式。而专业实验室内的电厂全厂教学模型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上的二维简图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更好地理解电厂的整体工作过程。

2.3 网络教学的使用

大学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较少,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获得教学反馈,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学方式的改进

由于“锅炉原理”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且有较多内容是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合理选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在引入新知识点时,平铺直叙会令课堂气氛沉闷,而若采用闲聊导入法、设问导入法、案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等,若选择得当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解“锅炉”的概念时,就可以采用闲聊导入法,提出家里用燃气灶烧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锅炉系统。这样就可以将学生与锅炉的距离迅速拉近,也使学生更迫切地想进一步了解锅炉。

3.2 课外教学方式的改进

由于“锅炉原理”课程内容多学时少,若学生没有及时预习和复习,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且课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授之以渔。

首先,每次课后把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先行自学,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提问,这有利于督促学生进行预习。

其次,需要适当增加课后计算题。比如:燃料及燃烧计算一章涉及到不同基准下煤的成分换算、煤的高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等知识点,需要布置相应计算题作为课后作业。在批改之后,针对典型错误进行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选做内容。比如要求学生自愿完成一篇关于锅炉发展概况的小论文,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探索新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考核方式的改进

考核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因此考核方式必须符合教学目的。传统考核方式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考试卷面成绩占70%。一般平时成绩由考勤情况决定,卷面试题又多是课本上的原题,这就导致出现了大量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因此需对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改进。比如:将平时成绩的30%细分为出勤率占5%,作业占10%,课堂提问占10%,选做小论文占5%。考试卷面试题需保证题型多样性、范围覆盖广、与实际相联系,且保证有部分难题,以消除学生自满心理。

4 教学联系的加强

“锅炉原理”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学生将在第六学期末的生产实习、第七学期的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和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将相关知识学以致用。因此在“锅炉原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后续实践课程的联系。

4.1 生产实习

本专业生产实习基地一般为电厂,但大量实习生进厂学习不仅会影响电厂正常的生产活动,而且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电厂往往将学生视为负担,直接影响实习效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实习效果就成了关键。

生产实习所需锅炉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锅炉原理”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实习内容穿平时教学中,提前把《生产实习手册》发给学生,让学生预先了解实习目的和内容,针对实习思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采用CAI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进行生产实习教学,通过CAI软件中的录像、图片等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2 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锅炉课程设计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熟练掌握校核热力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设计锅炉机组的初步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而无论毕业设计具体题目是什么,锅炉校核热力计算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可见,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的质量,都取决于该课程的授课效果。可以提前将课程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便于有针对性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对于锅炉热力计算的内容讲解必须详尽,重板书而轻课件,课后所布置的计算题可以使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煤质参数,相当于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设计的内容。

5 结束语

锅炉设备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压力容器,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在“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是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以上的教学探索,希望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均有所提高,更希望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王培萍,李伟然等.“电站锅炉原理”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80-81.

[2] 叶江明,潘效军,陈广利.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 谢育卿.“工业锅炉”课堂教学的方法与体会[J].山西科技,2005.2:83-84.

[4] 赵雪峰.“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课程教学研究讨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97-98.

[5] 何雅玲,陶文铨,何茂刚.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6] 于广锁.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9.3:29-31.

[7] 谭华.“锅炉设备与运行”课程教改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42-44.

[8] 杨晨,苟小龙,唐胜利.以仿真实习为主导的热动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J].践教学,2009:107-109.

[9] 李加护,闫顺林,刘彦丰.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上一篇:发电机励磁系统参数辨识方法综述 下一篇:利用PLC实现工厂液氨制冷设备的供水与供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