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及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09 02:56:50

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及策略分析

摘要: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 推广绿色建筑的步伐并不快, 原因在于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探讨了发展绿色建筑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制约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伴随而来的是严峻的能源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18~20 亿m2,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 倍,同时建筑还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原材料等,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绿色建筑可在建筑活动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

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且已取得一些成效,从宣传推广、技术创新、建筑实体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总体上来说,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现真正的建筑绿色化差距还是很大的, 绿色建筑并没有在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中被广泛的使用。目前, 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调控。绿色建筑最终要在市场中得到有效发展,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宏观调控不可或缺。首先,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采取措施, 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消费激励机制。但是, 目前这方面的措施政策还不尽完备。其次,绿色建筑的市场是由消费者、开发机构、建设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构成的。这其中,多方利益主体的调和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性调节是不够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此显得尤为必要。要由政府来整合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使之形成一股合力,这样才能推进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政府对绿色建筑市场的调控还是没有从全方位视角出发, 即使有所调控也大都是片面的、不深入的。

2、投资者方面。首先,由于绿色建筑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出于投资风险考虑,投资人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并不高。其次,绿色建筑的投资回报期会很长,构成了吸引投资者的一道障碍。再者,绿色节能建筑的环保效益目前还无从体现。使用能源,尤其是石化能源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而治理污染需要大笔花费, 有效的环境监管应该提倡在购买能源产品时提前预付环境治理的花费。谁耗能多,谁就多交钱,再用于环保支付,这样对每一个消费者才公平。但当前我国的能源价格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份额,于是在经济效益中无法体现出主体的公平。

3、公众方面。首先,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淡薄。在购房时,消费者考虑的诸因素中,绿色环保因素得不到应有重视。其次,消费者对政府支持推广绿色建筑制定的一些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知之甚少。再者,绿色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消费者掌握信息量少,处于信息弱势。开发商以绿色住宅为名提高售价,但售价增额是否合理,消费者不能了解真实情况, 从而产生了绿色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发展绿色建筑策略分析

由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和瓶颈,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因地制宜,进行绿色设计规划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同一省份的气候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绿色建筑应从不同气候地区的实际出发,吸取传统建筑的绿色成分,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设计师必须意识到国外绿色建筑体系中的许多设计理念是基于欧美国家的自然、文化和经济条件,并不一定适合于我国的国情。当前我国经济水平较低,要重点关注节能降耗,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建筑冬季都采用地暖辐射采暖,但目前在国内只能在发达地区的小部分楼盘里采用。其他大部分寒冷地区或农村则是采用暖气片等其他较原始的采暖方式,所以,当前必须以我国各地的气候和实际经济情况出发,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房屋的冷热负荷,从而达到舒适的目的。

当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须贯彻绿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统筹规划,杜绝不必要的拆除、重建工作。成套小区规划要合理控制楼栋间距,街区主轴线尽可能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或保持夹角最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穿堂风,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前提下,合理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并提高房屋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开发和推广新型低成本的遮阳设备和工艺,如窗户采用中空玻璃或Low-E 玻璃、可调节外遮阳技术,玻璃夹层中间设置可调节遮阳技术等,以减少夏季通过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在冬季又适当地接收太阳辐射。

2、以人为本,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最关键的一环,是事关能否将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内容实现的最根本过程。具体要求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

施工现场要建立完善的疾病和质量安全事故防控预案,防止员工食物中毒和疾病传染,施工企业要加强管理,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2)采用绿色建材

工程招标优先选择当地的建造商和制造商,建材尽可能在50~60 km 的半径范围以内选择,尽量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包装简单的建筑材料,减少木材的使用,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优质的免烧砖、粉煤灰砖等,严格控制装修材料中的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成分。

(3)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减少煤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工地茶炉应尽量采用电热水器,以减少大气污染。办公室和员工宿舍人员离开时应熄灭灯具、电脑、空调关闭,杜绝长明灯、无人开空调、电脑现象。杜绝不必要的施工机械空转现象。

(4)文明高效施工

施工单位要做到文明高效施工,粉料储存运输要做到遮盖、密封,防止扬尘。运输道路畅通、定期做好清扫、洒水除尘工作。减少施工中因浇筑混凝土、土方开挖、切割下料等操作带来的噪声污染,城区施工现场要禁止夜晚打桩作业,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施工单位要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做好沟通工作,发现设计图纸错误等问题应立即停工,并通过建设单位联系设计单位及时变更。各工种密切配合,做好“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特别是与结构安全密切相关的施工部位和施工工序,如钢筋混凝土、外保温施工、吊顶装修等隐蔽工程环节,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做。

3、加大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降低运营能耗

政府应对节能照明灯具生产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开发生产低成本的节能新产品,加快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的相关研究和工程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应用LED 灯、红外线控制灯等节能灯具,加快亮化工程、城市公共照明的节能改造。

4、加大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力度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有2 种:①让雨水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②收集雨水处理后回收利用,可在预建的单位、小区、道路等配套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并将雨水收集项目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

5、加强宣传,普及节能知识

大力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引导人们在关注绿色建筑的成本时,不能只看一次投资,还应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建筑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运营成本。某些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增加一次性投资,但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如节能的目标,虽然会造成建造费用的增加,但会使得运营成本大大减少。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住户参与到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中来,全民共建绿色小区,同创绿色城市。

6、政府要加大配套政策和财税补贴力度

政府要做好法规和政策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方案,加大相关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和财税补贴力度,促进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的投入,如尽早解决对风能、太阳能等电能上网的补贴问题,此外,太阳能光电屋顶工程等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施惠生,姚玉梅.绿色建材及其发展趋势(二)[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7(11)

[2] 黄庆瑞.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初探[J]. 建筑. 2007(21)

[3] 张光灿.绿色建筑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战略[J]. 建筑经济. 2007(09)

[4] 赵声萍,郑洁,蔡贵生.绿色建筑的节能评估[J]. 江苏建筑. 2007(04)

[5] 王有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点[J]. 建设科技. 2006(07)

上一篇: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 下一篇:建筑结构中的风载体型系数及体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