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灌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时间:2022-09-09 02:13:12

关于深化灌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通过多灌区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灌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等三大主要问题,并推出了深化灌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建立以聘任、聘用为基础的用人制度;统筹管理,严把职工总量控制关等四项对策,一提高灌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对策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multi-irrigation area of human resources, to identify three main problem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llocation and personnel structure is irrational, and introduced the basic idea of deepening the irrigation area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ointment, employed as the basis employment system; to coordinated management and strict workers total control off four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rrigation area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dea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是单位不断创新的源动力,是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实践证明,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石津灌区管理局是一个拥有360多人的水利事业单位。多年来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机制、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不到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较为短缺,队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政策制度尚需改进完善。

一、人力资源现状

1、人才资源配制和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灌区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206人,职称结构为:正高级职称人员1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副高级职称人员4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中级职称人员5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5%;助理及以下职称人员9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6%。学历结构为:硕士研究生学历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大学本科学历11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5%;大学专科学历7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8%;中专学历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从人才引进方面来说,灌区引进人才的等次较低,与水利设计、研究单位只引进博士、研究生相比相差一个大的档次,导致灌区高素质人才、拔尖人才少;另外,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灌区连续3年招收了近50名水利中专生,灌区急需的人才不能引进,导致人才资源的配制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结构与灌区发展不协调的现状。

2、技术工人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断档问题突出。

在138名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结构为:技师17人,占技术工人的12%;高级工99人,占技术工人的72%;中级工15人,占技术工人的11%;初级工7人,占技术工人的5%。在138名技术工人中,30岁及以下人员6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31岁至40岁的24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7%;41岁至50岁有36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6%;50岁至59岁有72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灌区引进工人途径单一(每年接收的复员军人),工人年龄老化问题突出,断档问题严重。

3、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活。

尽管近几年灌区在职工管理、工资、奖金和福利分配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但是力度不大,个别岗位仍存在干多干少报酬、待遇一样的问题。在科级干部使用上,尽管采取了竞聘、聘任等制度,但仍存在只能上、不能下的问题,用人机制没有真正搞活;在职称评聘问题上,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评聘分离,有资格有岗位就聘任,就兑现工资,职工没有压力感。

二、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制定“三制”、“四定”办法(即:“三制”为对科级干部实行聘任制、竞岗制,对一般职工实行聘用制;“四定”就是定编、定岗、定员、定待遇),推进岗位管理工作,完善科级干部队伍管理,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和工人队伍建设,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灌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实力,增强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以聘任、聘用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1、深化科级干部选拔聘任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不断深化干部选拔聘用制度改革,完善民主推荐、竞聘演讲等制度,探索公推公选、公推竟职等竞争性选拔方式,推行党委讨论决定主要干部票决制,试行“新提拔干部机关、基层双向挂职一年”制度,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竞争力度,为优秀人才尽早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全面推进干部培养、选拔、聘用、交流、考核、监督等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完备的干部制度体系。总结运用考履职情况、考现实表现、考公认程度、开展谈心谈话“三考一谈”的经验,形成既有考核内容又有考核指标的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真正解决干部的能上能下问题。

2、完善职工全员聘用制度。结合灌区实际,研究拟订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统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和特设岗位的控制比例及等级设置,明确有关条件、政策和机制,本着“制度入轨,平稳过渡,逐步到位,规范管理”的原则,力争全面落实全员聘用制。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和工勤技能岗位聘任制。建立正常有序的考核、竞岗、聘用和解聘制度,推行评聘分离,实行动态管理。定岗、竞岗是搞好评聘分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评聘分离工作开始前,必须首先搞好各岗位的设置、竞岗、聘用等项工作。岗位设置既要兼顾单位之间横向平衡,又要突出单位特色。聘用各岗位职务不能突破上级部门设定的比例。出现空岗,可由初次取得和原来竞岗落选人员竞岗。竞聘到相应岗位的人员与灌区签定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职责,按照合同条款,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实行评聘分离后,各类人员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突出岗位与报酬的关系。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的能进能出问题。

(二)、统筹管理,严把职工总量控制关。

本着量出为入的原则,加强对职工总量的控制,每年招录的人员不超过退休人员数量。要按照灌区2011-2015年人力资源规划要求,职工总量控制在370人左右,不突破390人的编制。一是严把人员的调入关。本着引进人才的原则,适当引进一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灌区所用。要向水利科研、设计等单位学习,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定框子、定条件,用政策做挡箭牌,挡人情、挡面子,不符合条件的要敢挡敢拒。二是严把招聘学生入口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灌区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拔尖人才越来越多,招收学生的学历也越来越高。灌区人力资源规划中强调2013年之前,本科以上学历保持在100%,非水利类专业控制在20%。2014年之后,二类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0%,争取到2015年达到80%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灌区职工队伍素质,才能把好职工总量控制关。

(三)、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人才资源。

在现有人才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和培养灌区高层次人才,合理培养使用各类急需的实用人才,满足人才总体需求和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抓好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着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依托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工作研究,强化人才资源的统一配置,形成专业技术人才锤炼基地,加大加快青年人才的培养,按照人力资源规划要求,5年内在工程建设、用水管理、水利发电、财务管理、资产经营、人力资源等方面努力造就5―10名科技带头人和数支高水平创新团队。

在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使用上,要敢于打破身份界限,做到发挥优势,人尽其才。

(四)、建立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搞活内部分配。

要结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讨薪金之外的岗位分配系数等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不仅体现责任、贡献大小,而且体现工作量饱和度,避免因人因事设岗,鼓励一人多岗。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开阔思路,逐步探索并建立适合灌区自身特色的工资动态增长机制。

上一篇:浅议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 下一篇:泵送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