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啊”的音变

时间:2022-09-09 02:07:12

【摘要】 笔者在一线工作,对象是语言文字,面对的是求知若渴的学生,在今年接到新的班级后,发现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授课中,常常遇到学生读书或说话从没有音变现象,“啊”只读(a),在读“劲”等时,只读(jin),音变、儿话“从不计较”,我很纳闷,这能不影响阅读的效果?不要说被文章内容所打动,入情入境更不用谈;为此本人根据《桂林山水》及《汉语词语词典》为参照,就“啊”的音变及音变效果发表自己浅显的认识,文中举了大量实例阐述在不同情况下“啊”的音变规律,以求和读者共同探讨,或许能引起你我的注意。

【关键词】 规律 探讨 认识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27-01

我们在读书会话或看报时,语气助词“啊”出现的频率都非常的高,好啊,坏啊,多啊,少啊,等等,尤其是小学课本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最为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文不到400字,“啊”字竟出现6次。助词“啊”常因前面字音的不同而发生音变。

“啊”字在句首作叹词和在句尾作语气词时,由于受到前后语流和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音变,掌握“啊”字的音变规律,有利于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说话。

为了警示自己,共同学习,本人认为,就“啊”字的音变,有必要谈谈:

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中最主要写的六个字就是山的“奇”“秀”“险”和水的“清”“静”“绿”,而与之相搭配的都是“啊”字,而它们的读音却发生了变化。

文中一段写“山”的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文中另一段写“水”的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上述6个“啊”字,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读音也不同。

其一,当“啊”字前面一个汉字韵母的韵尾出现“n”时,“啊”受到前面韵母n收音的影响而发生变音。这时的“啊”不读“a”,而读“na(哪)”。如:“桂林的山真险(xian)啊(a),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中的“险啊”就应读作“险哪(xia′na)”。

其二,当“啊”字前面一个汉字的韵母是“u、ao、ou、iu"时,后面的“啊”不读“a”而读“wa(哇)”。如:“桂林的山真秀(xiu)啊(a),像翠绿的屏障……”中的“秀啊”就应读作“秀哇(xi′ua)”。

其三,当“啊”字前面的一个汉字韵母的韵尾是“i”时,这时的“啊”不读“a”而读“ya(呀)”。如:“桂林的山真奇(qi)啊(a),一座座拔地而起……”中的“奇啊”就应读作:“奇呀(q′ia)”。

其四,当“啊”字的前一个汉字的韵母是“ing、ong”时,后面的“啊”则应读后鼻韵母的韵尾“ng”和“a”的混浊音,但读音不宜太重。如:“漓江的水真静(jing)啊(a),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qing)啊(a),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中的“静啊”“清啊”分别就应读作“静啊(ji′na)”“清啊(qi′na)”。

当然,根据“啊”的音变规律,在书写时可以根据有形式上的区分。如“呀”“哇”“哪”是也可以用一个“啊”来表示,但在朗读时,一定要按照“啊”字的音变规律去读,在汉语拼音拼写时,一律写成“a”;“啊”在句末或句中,常受到前一字韵母或韵尾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音变,也可以写成不同的字:

“啊”字的几种音变,在人教版教材中虽随处可见,但并不难分辨,它的读音完全取决于这个字前面字的读音,当前面字的音节最后一个字母是‘i’的时候,那“啊”就读‘ia’,若前面的字的音节最后一个字母是‘u’的时候,那“啊”就读‘ua’,当前面的字的音节最后一个字母是‘n’的时候,“啊”就读‘na’;另外,也可以根据它的读音分别写成‘呀’‘哇’‘哪’;总之,只要能掌握通篇文章,及“啊”前面的字的音节韵母尾音,“啊”的读音就不难弄明白了。

作为教师,应当正确掌握每个句子的语流及汉字的读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人情入境,被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所打动,否则,阅读效果必将会大打折扣。教学中的点滴,展示给同行,以求同行们的指教,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更好的认识应用。特别感谢!

上一篇: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下一篇:探讨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