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研究 扎实“导学互动”

时间:2022-09-09 12:40:50

依托校本研究 扎实“导学互动”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抓住新课改契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在与新课改携手走过的日子里,带着一种责任和使命,透着一种激情,我们实验小学勇立课改潮头,依托校本研究,全力以赴抓课改,扎扎实实推进“导学互动”教学。

关键词:课改;导学互动;教研;教师;教学

一、统一思想,构建目标,营造氛围

09年春,县教体局在全县推行“导学互动”课改,我校迅速行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及教师动员大会,贯彻上级文件课改精神,带领大家认真学习“导学互动”课改理论,明确了开展“导学互动”的教学工作中心,为课改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

紧接着,我们根据教体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经过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提出了我校“导学互动”课改的总体目标和三个阶段发展过程目标。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实施小组,构建了课改立体化网络组织,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为课改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

同时,我们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邀请专家到校讲座。在校园里悬挂标语,在门口墙面和校内橱窗设立课改专栏,每次有主题,每月一更换,大力宣传“导学互动”课改理论知识,交流课改学习心得,为课改顺利有序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推进课改

我校紧紧围绕“导学互动”课改这一核心工作,大胆尝试,勇于改新,制订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为“导学互动”课改的推进保驾护航。

(一)教案改革。我校在借鉴他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情,印发实小“导学互动”课改专题备课本,严把教师备课关,实行“备课过关制”。为上好每一节课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教研改革。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力求细化与扎实。在日常教研的同时,加强对“导学互动”的专题研究,采取了“围绕主题,分解细化,共同研讨,资源共享”的措施。每月由学校统一确立一个大的教研主题,各教研组实行级段主任和教研组长负责制,紧扣主题,分解内化,确立人人研究的子课题,然后在教学中去分头实验,探索,撰写经验材料,提出不足与困惑。在每周教研中组织经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出现的问题,再实验再总结,再交流,于每月底认真撰写一份研究材料上交教导处,并挑选优秀材料,分学科召开全校性的经验座谈,交流其成功经验,在全校推广。自09年春开始,我校先后确立的课改专题教研主题有18个。每期每位教师撰写“导学互动”研讨材料3-4份,学校举行两次经验交流会,选取优秀材料汇编入我校《课改导航》一书中,并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到CN刊物上。

(三)管理改革。1、推行领导班子“四带头”。①带头学习。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座谈,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深入地分析“导学互动”课改理论知识和“四步十环”基本模式,以此来促进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自觉学习,深入钻研,给老师们作出表率。②带头实践。我们推行“领导分包级段,带头参与实验”制度,副校级领导分包1-6年级各级段,带领组织本级段老师扎实开展“导学互动”。深入一线,并在自己所教的科目中带头坚持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上课。③带头听评课。每个学期,我们都对领导班子的听课节数作了具体要求,校长、书记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级段主任不少于3节,且听后必评。④带头作成果展示。一是每期包学科领导至少上一次校内公开课。二是带头撰写课改论文、教学设计等。近三年,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在CN级刊物上发表的“导学互动”方面的论文11篇。

2、实行教研组捆绑评价及教师分层次管理机制

(1)教研组捆绑评价制。我们实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管理措施,从备课,教研,上课,比赛活动,,教学成绩,科研课题等各方面对各教研组进行量化,每期评定一次。

(2)教师分层次管理机制。在教师中实行四个层次的评选,即学校名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合格教师。并制订了一套科学详细的评选办法,其中,把“导学互动”课改情况和自觉抵制“三乱”现象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

3、师徒结对的管理与评价。我校一是建立了导师制度,由各方面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与有待迅速成长、全面提高的教师自由结合,建立师徒关系。二是确定帮教内容:主要有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三是制定帮教措施,要求师徒间要进行备课研讨,听课,评课,交流管理经验等。四是制定评价标准,从帮教记录、课堂评估、学生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五是制定了帮教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导师进行奖励与表彰。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部分年轻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取得了明显进步,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日渐成熟起来。

三、打造平台,提升素质,展示成效

每学期我校围绕“导学互动”课改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展示课改成效。

1、以“四课”、“四关”为抓手,严把课堂关。每学期,我们坚持在全校开展“四课”活动,确保人人过“四关”。一是学校名师、优秀教师上“导学互动”示范引路课;二是新教师上展示课;三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导学互动”优质课。采取抽签的办法,实行教研组捆绑评价制,最后评选出“课堂达标先进教研组”,给予奖励。四是参加县组织的“导学互动”听课活动的教师回校后要上汇报课。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说课、评课的力度,训练教师过四关:备课关、说课关、讲课关、评课关,确保教师不仅能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而且能说课会评课。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确确实实认识到,只有在这样的平台上反复摔打锤炼,才能取长补短,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素质和驾驭“导学互动”课堂的能力。同时使教研组成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发现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教师和课改标兵。教师们能熟练、规范、灵活地操作“导学互动”课堂模式,“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的理念体现得更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占优势,其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在不断加强,课堂更扎实、更和谐了。近三年,我校教师获得县“导学互动”优质课奖励42人次。

2、以学习、评比为推手,严把教师素质关

(1)强化业务学习,锤炼教师基本功。我校自09-10学年开始,坚持举行教师业务学习,培训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或周三下午放学时间,有计划,有主题,有针对地组织各种活动。如:分学科举行新课标、“导学互动”课改等理论学习,现场说课评课活动,“导学互动”教案设计比赛等。组织语数教师书法训练与比赛,由专业教师指导,练习硬笔字,粉笔字,并举行了教师书法比赛展评活动。在日常听课中,发现教师基本功不过硬,学生读书水平低,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及时组织了语文教师的朗读比赛:第一轮是朗读课文,第二轮是课外经典美文朗读。通过业务学习和以赛代练,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积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掀起了“比学赶超”的高潮,切实使教师的基本功得到了提高。

(2)加强总结评比,提高综合素质。每期,我校都要组织两次“导学互动”课改论文,案例,课件等评比,开展一次“导学互动”现场教案设计比赛和小型课改实验课题总结等。这些评比活动促使教师积极认真投身与课改实践的同时,养成善于反思,勤于总结,乐于撰写的习惯。两年多来,我校发表在CN刊物上课改论文有30余篇,荣获市县级论文、案例等奖励的有42篇,已经立项的课改实验课题有8个。

走在新课程改革征途上,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将依托校本教研,扎实推进课改实践工作,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学校形成特色、教师形成风格、学生形成个性,继续谱写一曲曲新课改的华彩乐章!

(上接第8页)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教师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卢富斌.《安徽教育》. [2]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3卷总第52期. [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谈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现象及其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