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课程,促进少先队文化建设有形化

时间:2022-09-09 11:57:54

依托校本课程,促进少先队文化建设有形化

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具有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特点。法国社会学家多洛曾说:“从地域上来说,无论其范围上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社区,文化的系列也是十分繁多的。”结合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发利用相应的校本课程,无疑会形成一种浓郁的少先队文化氛围,影响队员的一生。

一、依托校本课程,促进少先队礼仪文化建设有形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和辉煌文明的礼仪之邦。自古流传“人无礼不定,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的训诫。但是几年前,一篇《中国儿童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使多少默默耕耘在三尺杏坛,手执五色粉笔。传道授业的老师们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文中说道。中国儿童行则叫苦连天,停则涣散无仪。食则杯盘狼藉。言则粗俗鄙陋。人们不禁反复思考:“中国孩子到底最需要什么?”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桥梁,它比最高的智慧还要重要。”为了使队员们系统的学习生活中的基本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陕西省咸阳市某小学着手编写了《小学生学礼仪》一书。书中从餐饮礼仪起步,以社交禁忌结束,其中有待客做客礼仪、亲情礼仪、校园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通讯礼仪、外事礼仪,共九部分。每课内容的设计匠心独运,富有儿童趣味。“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如春风化雨,教给队员们一些礼仪常识。“真心照一照”让队员们排找缺点,“请跟我练”栏目重点训练队员的行为习惯,“请跟我来”则以儿歌的形式告诉队员一些礼仪知识,努力调动多种活动因素。着力通过气氛营造、礼仪感染、群体互动、情感点拨、体验回味、表彰激励等多种手段,努力使每一个队员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和教育。同时淡化教育痕迹,使《纲要》的实施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少先队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校本课程及少先队教育的实效性。

二、依托校本课程。促进少先队乡土文化建设有形化

党的十七大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新的提炼和概括,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列宁也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凝聚在人民心中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员,爱国必须先从热爱家乡开始。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家乡的人会热爱他的祖国。于是,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编写了《可爱的家乡――宝应》一书,比较系统全面地向队员们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乡土课程从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出发,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依托校本课程。促进少先队艺术文化建设有形化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美感研究作为人类文化的中心和个体审美的必须中介。而艺术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对绘画艺术和音乐节律的感应过程,能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一言概之,艺术没有国界,她能引起全人类的共鸣。

浙江省宁波市某小学编写了《儿童简笔画》、《形体与律动》、《少儿歌曲大家唱》等校本书籍。队员们在学习了《儿童简笔画》之后,常常能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队员们多次参加全国绘画大赛,好多人获了奖,一等奖的人数还不少。学校附属楼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队员们精心绘制的作品,许多参观的客人都发出由衷的赞叹。每次歌咏比赛、联欢活动就成了队员们尽情展示才华的舞台,他们唱着校本课程中学到的儿歌,跳着校本课程中学到的舞蹈,尽情享受着快乐的童年。

四、依托校本课程。促进少先队探究文化建设有形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小学阶段,期望少先队员搞出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显然不切实际,但是队员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必须从小培养。几年前,《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矿矿(作者黄全愈的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让全班学生做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他一开始就摆出一副正经八百做课题研究的架势,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自始至终,他都处于一种独立工作的状态,收获是巨大的。这在中国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文化生活乃在永远创新,永远变化的过程中”。结合时代的需要,结合少先队员精神文化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无疑将会为少先队员成长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实现教师“三种境界”的跨越 下一篇:抓好教研教改促进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