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着浪花一朵朵

时间:2022-09-09 11:28:31

岁月的长河匆匆流逝,个人的悲喜得失似有若无。在廿载杏坛时光里,我用心耕种着教育的一分田地。

上学期调入新的学校,我当起了初二(3)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接手的是“全校最差”的班级,男生的“放浪形骸”和女生的“放任自流”,于我而言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是个全新的开始。从营造班级生态环境入手,对班级实施种种“宏观调控”,对学生进行各种“微观调控”。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超出我预期之外的是,在改变他们的同时,我自己也在渐渐发生变化。

浪花一:感恩

一次语文课,我组织学生讨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罗站起来说,她的父亲于半年前不幸遭遇车祸,目前仍在治疗之中,她最大的愿望是父亲能早日康复,回到温暖的家……说着说着,她不禁潸然泪下,我见状急忙递上面巾纸,示意她擦去“不争气”的泪儿。

百善孝为先,我深深地被她真诚的“孝语”感动,思潮翻涌,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环顾四周,发现小黄也在凝噎,泪水在眼角迷漫。足以看出她们心中有一首歌,歌中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接着,我打开QQ音乐,让学生分享歌曲《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下课铃响了,却没有一个学生想离开座位……

浪花二:坚守

小邓从开学起,每天下午放学后都准时(4点50分)送日课表到东边的教学楼,这是学校的规矩,她从没落过一次。她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全班。对于她的“坚守”,我在班会课上多次夸赞过。

我曾在一次班会课上问她,为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她向我们讲了一则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官吏想排挤他的同僚,向老谋深算的师爷问计。师爷问:“其人最近的言行举止如何?”

“他工作辛苦,但表情轻松;他生活清苦,但操守廉洁;他处境孤单,但不求闻达。”师爷摇头说:“毫无办法,你现在打不倒他,还得忍耐,以后再说吧!”

三年后,蓄意发动攻势的一方又来找师爷商量。师爷又问对方的言行举止。回答是:“对方工作辛苦,但表情烦恼;操守廉洁,但言谈偏激;不求闻达,只饮酒博弈。”

“情况大有进展,露出一线希望。不过,你想挤掉他,目前还言之过早。”师爷说。

又过了三年,旧话重提。那个被算计的人此时的境况是:“表情倔强,言语沉默,纵酒享乐。”师爷说:“是时候了!他已经觉得不耐烦,他开始认为不值得,他有了绝望和自暴自弃的心情。他必然焦躁易怒,甘居末流。你的机会来了。”

“我应该怎么办?”

“第一,设法刺激他,常常给他一些小小的瓜葛,他会受到别人看不出来的伤害。第二,利用各种机会告诉你的同僚,说他是个多疑善妒的人,使他没有对象可以诉苦。第三,与他发生较大的争执,使他崩溃。”

“然后呢?”

“然后你就成功了。不过,你要永远记住你是怎么成功的。一个人什么时候觉得不耐烦、不值得,他的前途就已到终点,他已难以适应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人依计而行,果然奏效。

小邓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只有稍偏瘦小的身影来回于东西两边的教学楼。每每想到她的“坚守”,在我的每一个教育和教学细节中,她的身影都会从我的灵魂深处跑出来,告诫我该怎么做一个老师,让我在感激中前行。

学生如此,教师亦然。我喜欢这种“坚守”,也需要这样的“坚守”,使自己从“教师的滚滚红尘”中挣脱出来,坚定地成为看守心灵月亮的教育者。

浪花三:激励

在全班26个男生中,大部分是“问题生”。为此,我时刻关注着、捕捉着“问题生”的“亮点”。只要有点滴进步,我都记录在案,利用班会课一一鼓励。

小刘原是个顽劣的学困生,在一次的语文课上,故意大声疾呼,以此来破坏课堂纪律。他万万没想到,我会用“积极发言且声音响亮”来褒奖他。他当时就羞愧难当地低下了头。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第二天,我滥用班主任的“职权”进行“择位微调”,将他调与表现和成绩都不错的小黄同桌。

小座位,大学问。他感受到了“因不努力而落后”的“痛楚”。我谆谆地激励他――努力、奋进。只要他有点滴进步,我就毫不吝啬地向他竖起大拇指。

“读书哪有那么难?!”是我对他最常说的一句话。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是这种“痛楚”,像一样强烈地刺激着他的兴奋系统,推动着他“不理性”地追寻一种理性的美丽。而今他的生活价值取向,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看到小刘“而今迈步从头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爱”的味道――我成功了。

浪花四:竞争

上学期学校共举行了三次月考,每次都将全级前60名学生张榜表彰。

第一次月考,排在全级前10的都是各班的学生。但我发现,班上小罗、小邓、小陈分别位居全级第12、14、17名。我仔细分析原因,衡量得失――离前10名不远!

“加油,相信自己!”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口头禅”。

到了第二次月考,小罗排在全级第2,小陈第3,小邓第6。如此“飞跃”,让我惊讶不已。急忙跑到教室宣布“战果”。与此同时,还发现在全级前60名中,有我班学生21人。

我窃喜着。

2012年12月24日,是欢欣鼓舞的日子。第三次月考,小邓夺冠,小罗居二,小陈位四。且在全级前60名中,就有24名是我班学生,比第二次月考还多了3人。他们群情激动,笑着,欢呼着:“203,加油!”

当我与全班学生分享这份愉悦时,听到爆发出来的阵阵掌声和看到一张张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评价着自我的价值――值。

浪花五:比赛

元旦学校举行全校演讲比赛。我班经民主投票选举,黄晴脱颖而出。大赛压身,对她来说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激发。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充分的预设,难有精彩的生成。

我给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旁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因为在当时的雅典,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必须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富有辩才。为了成为卓越的政治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做了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进行了异常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他最初的政治演说是很不成功的,由于发音不清,论证无力,多次被轰下讲坛。为此,他刻苦读书学习。据说,他抄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8遍;他虚心向著名的演员请教发音的方法;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去掉气短的毛病,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对着镜子练习演说;为了改掉说话耸肩的坏习惯,他在头顶上悬挂一柄剑,或悬挂一把铁柄……最终他成了著名的演说家。

在那些困难和“低吟浅唱“的日子里,小晴独自承受着重重的压力,争取时间勤加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中,她张扬个性,赚足人气,赢得喝彩,荣获全校第一名。幸福的浅笑充满着她的整个脸庞。

“学生的幸福就是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这是我的教育法则。

事后有老师夸我有“方法”,只有我知道,带着个人独特经历与独特感受,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方法”,才会影响并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这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大有裨益。

每个时代、每个群体的人都需要“正能量”。尤其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更应善用“正能量”,因为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时间匆匆而逝,平凡的故事却延续了23个年头。我与学生一起携手,一路欢歌,一同收获。感谢教育带给我更多的理性与成熟。数着浪花一朵朵,我心中是欣慰和感恩。

愿所有同行,用我们相同的爱,共演绎同精彩!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大埔县石云中学)

上一篇:材料作文“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导写 下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