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家教 第12期

时间:2022-09-09 11:14:12

宝贝家务全攻略

陈 纳

忙乱了一天,看着满地的玩具、乱糟糟的房间和在睡梦中露出笑靥的宝宝,你在松口气的同时,是否意识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会成为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障碍呢?

事实上,孩子在家务事面前绝对不是插不上手的,而是“幼有所为”,只要你做个有心人,时时处处都能找到适合孩子做的家务。

孩子学会做家务,既能让大人省心省时省力,又能对孩子自身的发展起到促进,听起来是件一举两得的美事,可想要让它变为现实,的确需要足够的耐心、时间,当然还得有适宜而巧妙的方法。

攻略1:“帮帮我”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社会感情”这个术语,他认为,“孩子和成年人都有一种连接他人的愿望――在与他人的相互合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社会感情每个人生而有之。

因为生理上的不成熟,孩子需要得到成人的照顾,当两者之间形成了情感上的紧密依恋之后,孩子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依恋的成人高兴,进而使成人更喜欢自己。因此,当孩子能够较稳当地走路之后,成人就可以向其发出“帮帮我”的邀请,孩子不仅不会拒绝,反而会非常高兴地接受。

比如,下班回到家,邀请孩子“宝贝,帮爸爸把拖鞋拿过来”;在厨房择菜时,邀请孩子“宝贝,帮妈妈拿个小板凳吧”,孩子会乐颠颠地跑去完成任务。若你回报以一个大大的拥抱或称赞,那孩子会感到无上的光荣。

攻略2:“自己来”

当孩子能够胜任“搭个手”的角色后,成人就有必要让孩子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他自己的事情了。如吃饭,可以给孩子一个大小合适的勺子,开饭时先给孩子盛一碗,鼓励孩子“自己吃”(不要担心或责备孩子洒饭),想吃什么菜就自己取食;煮好的鸡蛋别忙着帮他剥好,鼓励他自己设法剥蛋壳……穿衣服、整理玩具、叠被子、打扫自己房间等,都应该循序渐进地鼓励孩子自己先动手做,成人再来搭个手。

当孩子掌握了这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他不仅能很快适应集体生活,还可能因为这些方面的出色表现而经常受到称赞。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无疑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攻略3:“一起做”

多年的带班中我接触过不少“家懒外勤”的孩子,当我告诉家长今天他的孩子非常热心地帮老师整理了活动区,家长就会叹口气说:“还是老师有办法,在家里他自己的玩具从来不整理。”老师真的那么神,能够把一个懒孩子变成勤快人?不是的,正是因为老师“没办法”照顾到每一位孩子,才迫使孩子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而在家中,孩子不做自然有成人替他把什么事都做了。

其实“家懒”不仅仅是孩子外在的行为常态,它反映的是亲子间的教养互动模式;同样,“外勤”也不能说明孩子已经具有了对高尚道德的认识与履行,只能说它是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与成人和同伴的一种交往策略。在道德取向上,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可以说是最利己者,想让他变得利他,成人必须引导孩子看到该利他行为的最终结果里有利己的成分。

对于五六岁的孩子,在他能够大部分事情自己独立完成时,就应该也是时候承担一些公共的家务了,如拿报纸、倒垃圾、晾晒和收取衣服、准备晚餐等等,当成人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别忘了叫上孩子“一起做”,而不是“一边玩去”。

也许有些孩子更愿意选择看动画片而不是做家务,那么成人可以分析给孩子听:如果你来帮忙做这些家务,那么大人就可以省下做这些事情的时间,更多地陪你玩;反之,你就只有等大人将所有的事情做完。这就是“帮人等于是帮自己”的道理最直观的体现,也就是让孩子知道有一种使大家都满意的“双赢”的结局。

攻略4:“看妈妈”

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做“真正的”家务了,帮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摘菜、剥豆、掐尖等非常适合“八门级”的孩子。成人宜先在地上铺一张报纸或塑料布,将要整理的菜、盛菜篓、垃圾袋井然有序地摆放好,然后卷起袖子边示范,边用简洁的语句进行补充说明,主要是交代重点、难点和几个步骤,这样的示范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做家务也需要动脑筋。

接下来可以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做,都说“百闻不如一见”,做家务是“百见不如一做”,在孩子动手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刚才听懂了什么,没注意到什么,而这些其实都反映了孩子的学习风格和方式,家长可以及时地给予指导。

再大些的孩子(5岁以上)就可以让他接触真刀了,当然刀口不能太锋利。成人可以先示范切技术要求不高的滚刀块,边切边强调主刀手与辅助手的位置关系,然后将刀刃朝里放好,鼓励孩子来试试,他会感到非常兴奋。西红柿、冬瓜、土豆等是合适的原材料。

攻略5:“听指令”

具有一定家务经验的孩子,再学习做新家务时,成人就不必示范了,可改为“君子动口”――“遥控”那个小人儿一步步到位。这样既训练了孩子听话的能力,又给他留出了自己做选择的空间。如家中养了小金鱼,每天换水的事情自然是交给孩子去做了。在没有鱼捞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够不使小金鱼受伤又能将它们倒腾两次后放回盛装了干净水的鱼缸呢?对孩子来说这是个难题。

那就发口头指示吧:先把洗脸池洗干净,塞上塞子;再把鱼缸里的水和鱼一同倒进洗脸池;洗鱼缸;将洗脸池里的塞子拔了放走脏水,然后再塞上塞子注满水;用鱼缸捞出小金鱼,倒入足够的水。OK。

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做“遥控”时不必句句说到,让孩子在做完上一步之后,自己先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做,然后给点提示。当看到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鱼缸,眼睛紧盯着在清澈的水中畅游的小鱼,满脸欢喜地走向你时,你是什么感觉?

功到自然成

恭喜你,从此以后你的孩子已经能够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在生活自理上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了。

借用爱默生的一句话:“你要教孩子走路,但是,得让他自己学着走。”改为“你要教孩子做家务,但是,得让他自己学着做。”试着用用以上的这些方法吧,它会带给你惊喜的。

一次特殊的钢琴课

刘 畅

阳阳5岁,一个蛮不错的小男孩,他是自己想要学钢琴的,所以学得很投入。那天,我正好去他们家玩,阳阳主动要求为我们演奏,可桦姐(阳阳的妈妈)则希望儿子先完成今天的钢琴作业。看这架势,心想反正也是闲着,不如就替桦姐当一次陪练吧。如果能把表演和练习结合起来,岂不两全!

事先申明一下,我喜欢教育孩子,当(且仅当)一个孩子接受我的教育的时候,我就会非常非常地爱他们!

可我发现,阳阳明显表示出愿意教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教或指导。我

说,“请你教教我,好吗?”他欣然同意并马上进入角色,先跟我大谈手形的重要性,讲得头头是道,我认真听讲,就差记笔记了。听他把想训的话都训完了,我断定手形的意识已深入他心,无须再强调。

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请求他随便演奏一段来听听,他很乐意,但却把琴谱翻到第一页,弹了最简单的一曲。

弹完了,我说,“真好听,可是太短了,不过瘾啊!能不能来一个代表最高水平的?”

阳阳把琴谱翻到最后一页,弹了今天刚学的《公主圆舞曲》。我听后拍手称赞,然后一脸哀苦地说, “这个太难了,我怕学不会,可第一个太短,我没兴趣,能不能教我《划呀划》(那是他今天的第一个作业)?”

他说那首很好听,就学那个吧!我请他演示,并复述老师是怎么教他的,请他点明这首曲子的难点和要点,请他看我试弹时的手形并指出毛病……整个过程全部是他主讲,我只提些问题,如:节奏怎么掌握啦,这个符号什么意思……看似是我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请他解答,其实就是为了帮他复习和消化。

我的姿态是谦卑的、虚心的,一直用跟成年人说话的语气,一直用严肃的表情,眉头微皱,认真聆听。这种态度看似未曾给他任何压力,事实上却让他有了极大的压力:面对我的严肃,他也很严肃,他得把今天刚学的东西用语言组织好,再表述给我,让我听懂。现在,他的角色是“老师”,得教会我!我的目的达到了。

后面一个作业叫《乘黄包车》,我看到他的教材上有老师写的一句话“请弹出黄包车的感觉”。嗯,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等熟练了、准确了、节奏没问题了,就该关注表现力了,不能说因为这是一个刚开始学琴的孩子,咱就忽视这最最灵魂的一点,否则,孩子学音乐干什么呢?

我问阳阳:“坐过或者拉过黄包车没有?”他摇头。

我说:“你看书上这幅图,这就是黄包车,这个小怪物拉车拉得气喘吁吁,快累死了。”他咯咯直笑,觉得特好玩儿。

我接着提示:“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个拉车的小怪物会是什么感觉?”他又咯咯地笑,“那太累了!”

“对呀,所以现在人都坐小汽车了,没有黄包车了!以后的人都不知道黄包车是什么样子,就来听你弹琴,你一弹这个曲子,人就知道黄包车是这样的,拉车的快累死了!”他又笑得差点掉到地上。

“现在你想着自己就是那个拉车的,一边想一边弹,快累死了!我闭上眼听你弹,看能不能听出你快累死了!”

阳阳正经八百地酝酿了一会儿,开始弹奏。我睁开眼,气喘吁吁地对他说,“好累啊!咱们再来一次!”他乐得不得了,又弹了一遍。

我再次睁开眼,又气喘吁吁,又用手擦汗,“行了,快累死了!”我俩都笑得不行,我是真心地笑得不行。

等再次弹奏《公主圆舞曲》的时候,哈哈,真不错啦!今天的作业顺利完成,我也胜利下课,起身告辞。令我无比欣慰的是,迈出门的那一刻,阳阳一边跟我挥手道别,一边模仿着拉黄包车的姿势在跑。成功了!

双语宝贝出笼啦

陈 纳

总结我十多年的双语教学经历和近十年的做母亲的经验,打造一个“双语宝贝”有几个要点:

1、目标:树立坚定、明确的目标是第一步。

培养一位双语宝贝,是一件耗时、费力的事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年,视孩子的兴趣与天赋。所以,父母如果想使英语成为孩子日后求学时的一件称手工具,那就一定要趁早树立这个目标,而且不可以遇到困难就放弃。

2、勇气:勇于开口说英语,养成和孩子说英语的意识和习惯。

和孩子说英语,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英语的交际环境。当然,在刚开始这么做时,你会非常地不习惯,但这正是考验父母决心的时刻!只要能熬过最初的一个月,就习惯成自然了。

孩子在语言学习方面的神速进步,会时时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最初的一个月里,最好是在孩子生活作息等各种活动中用英语和他交流,因为这些活动中肢体语言较为丰富,场景较单一,配上的英语短句孩子容易理解,诸如晨间的问候“Goodmorning”,晚上盥洗时的“Brushyour teeth”、“WaSh yourface”等等。

3、环境:创设口语和书面语并重的环境。

每天和孩子的英语口语交流只是一个开端,它的作用是令孩子对英语不感到陌生,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到一些简单的词汇和表达法。在孩子有了一定听的经验之后,父母就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适合其年龄认知水平的原版VCD,内容可以是儿歌、歌曲、卡通片等,最好是带英语字幕的,这样在看、听的同时有书面文字的刺激。

另外,可以在家里各处(大门、床头、饮水机边、厨房门上、鞋柜门上、大镜子上等)贴上相关的英语短句和图片。只要你经常带孩子看一看、读一读(边读边用手指在文字下划过),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认识了、会念了。

4、游戏:英语不妨“玩”中学。

教孩子记26个字母,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事。一些有趣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掌握字母和字母表:

做做猜猜:尝试用身体(或身体的某个部位)做出某个字母,或一人做另一人猜。

转伞认卡片:将26个字母做成单个的卡片,准备一把伞,在每根伞骨的尖上系一根短线,绑上一个夹子,将字母卡片一一夹上,就可以开始游戏了。家长转动伞柄,孩子喊“停”就停止转动,孩子如果能读出面前那张卡片上的字母,就可将卡片取下,再补夹一张上去,接着孩子转伞,家长读卡片。如果孩子认不出来,也还是换作他转伞。最后将所有的字母卡片取完,比比谁手中的卡片多。这个游戏带有竞赛性质,对年龄稍大的孩子会很有吸引力。

玩积木记字母:买一套质量较好的带有字母的积木。家长可以先示范收拾积木时按字母排列顺序摆放,一段时间以后要求孩子也这么做,这可帮助孩子记忆字母的顺序。还可以玩玩“哪个字母不见了”或“排在第×个的字母是什么”等游戏。

用英语“写”信:比如给圣诞老人或自己喜爱的迪斯尼人物写英文信。写错或写不好没关系,主要是让孩子有书写英语的兴趣。这时,一本图解的英语字典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助手,而查字典反过来又促进了孩子对字母表的掌握。

打字游戏:给孩子下载一个打字软件,通过玩电脑游戏,孩子既可以熟悉键盘,同时又进一步内化了每个字母的音和形。

总之,双语宝贝并非天赐,也无需依赖英语教育机构替你打造。只要父母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适宜的方法,双语宝贝出笼指日可待。

上一篇:宝贝在园 第12期 下一篇:健康教室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