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时间:2022-09-09 10:28:58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劳动是人和自然关系间之间的媒介,人与自然相处要以和谐共生为真谛。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结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以及主要内容,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自然观 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与人类关系总和的观点,为人们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提供本体论基础与方法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然界以及与人类关系总和的观点,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精华基础上,结合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融合而成的,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与时俱进性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复杂性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系统以进化和退化交替的方式经历着从混沌到有序的不断交替的循环。

系统自然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论,强调了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与系统的客观实在性。系统自然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现了从认识物质实体到认识系统关系的转变。系统自然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角度,主张人与自然界价值关系的统一性,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融合与统一的。系统自然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主张人和自然界的实践关系是系统的关系,在认识天然自然界和社会自然界,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方面实现了辩证统一。

(二)人工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和发展规律以及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界是在天然自然界基础之上,在人类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人工自然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人工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及其价值论的统一,强调了生态化的人工自然界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对于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以全球生态危机为背景,以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为根据,对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人类按照可持续性原则以及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人应该是这种协调发展的主体,也应该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生态自然界把天然自然界与人工自然界统一起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劳动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的控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主要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人与自然既具有对立性,又具有统一性。

从人与自然的对立的角度来讲,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必须对自在自然进行不断地改造,因此创造出人化自然。由于人的活动范围会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所以,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否则,就会产生人与自然的异化,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从人与自然相互统一的角度来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自然。人们从自然中获取基本的生活条件。自然同时也作为人类实践的对象。人与自然的协调平衡,关系着双方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会有可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非常强调自然界的重要性,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之内,不能把人类排除在自然界之外,更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人类与自然界应该是协调、和谐的有机体。

首先,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然生产了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p374-375)

其次,“人直接的是自然地存在物”[2](p105)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具有自然的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而同时人又是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是受动的,是受制约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2](p105)。再次,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环境。马克思指出,自然界不仅仅“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4](p45),而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4](p45)马克思总结到:“自然界,就它自身而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4](p45)

(二)劳动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的控制

马克思主义没有把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仅仅停留在人与自然的原生态层面上,从生产劳动的角度上揭示出劳动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中介。

第一,人能动的对待自然界,马克思认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的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明自身。因此,正像人的对象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自然对象一样,直接的存在着的、客观的存在着的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人的对象性。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存在着”[2](p107)这就是说人要有目的能动的改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统一是通过现实的劳动实现的。第二,劳动把自然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不断推动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变。“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成为实际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2](p92)这就是通过不断发展的实践,人类逐渐的把自然界对象化、人化,使自然界以适合人的需要的方式提供给人。第三,劳动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变换过程”[3](p201-202)因此,人的需要只有与自然规律相协调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上一篇:浅议提高机械天平计量准确性的对策 下一篇:浅析企业政工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