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苗木类型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2-09-09 08:57:34

探析苗木类型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

摘要:结合油茶成活率,对不同苗木类型与整体造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较高,造林后幼林长势良好,其中无纺布轻基质苗成活了高达90.6%。容器苗造林成活率与苗龄有着较大的关系,其中3年生容器杯大苗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8.3 %。与容器杯嫁接苗相比,容器杯实生苗的造林存活率较高,但花芽生长时间较晚。

关键词:油茶;苗木类型;造林效果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5502

1 引言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油料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油茶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油茶林的种植技术逐渐完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带动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1]。自2009年以来,全国油茶造林面积已超过58万hm2,仅福建省就达到18万hm2。油茶造林的过程中,由于苗木质量控制出现漏洞,苗木生长同时的抚育管理不到位,最终导致苗木造林成活率低,总体产量较低,经营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内油茶产业的发展和进步[2]。鉴于此,主要对苗木类型与造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油茶造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苗龄影响研究中的试验用地

试验用地位于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该地区为低丘岗地,海拔280~350 m,坡度在25°以下[3,4]。该试验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 ℃,月平均气温4.6 ℃,极端最低气温-10.4 ℃,极端最高气温42.7 ℃,该地区内年降水量1378 mm,年平均湿度81%,年日照时数1814.8 h,全年无霜期长达280 d,该地区内的腐殖质层15 cm,平均土壤厚度,90 cm以上,pH值4.5~6.8。

2.1.2 无纺布轻基质苗、容器苗和裸根苗试验用地

无纺布轻基质苗、容器苗和裸根苗试验用地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国有林场,位于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湿润气候区,降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 mm,年平均气压1000 Pa,年平均气温17.8 ℃,全年无霜期274 d,年均日照辐射总量447 kJ/cm2,年日照时数1688 h,年平均风速2.4 m/s,年平均相对湿度82%。该地区土壤为酸性红壤,pH值5.0~6.0。

2.1.3 容器杯嫁接苗和容器杯实生苗试验用地

试验用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该地区飞机分明,年平均气温17.1 ℃,月平均气温23.8 ℃,极端最低气温-12.6 ℃,极端最高气温40.0 ℃,年降水量1300~1700 mm,全年无霜期284 d,年日照数1547 h,年均日照辐射总量435 kJ/cm2。地质以版页岩为主,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红壤,PH值4.5左右。

2.2 研究内容

应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共设置10个不同的处理,在每一个处理中设置3个重复组,一个重复组的样地面积为600 m2。研究过程中在每个样地中随机抽取30株幼树,统计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等数据,苗高和新梢长度指标均应用卷尺测量,精确到0.1 cm,地径和新梢粗度指标均应用于卡尺测量,精确到0.001 cm。

3 结果和分析

3.1 容器杯苗和裸根苗造林效果

该项研究中保证相同的立地条件和栽培后管理措施,表1是容器杯苗和裸根苗的造林效果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容器杯苗的造林成活率与裸根苗成活率之间的差异显著,无纺布轻基质苗的造林成活率高大90.6%,明显高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从容器杯苗造林后的生长状况来看,与裸根苗相比有较大的优势,无纺布轻基质苗抽梢率为82.3%,土杯苗抽梢率为76.5%,明显高于裸根苗,与裸根苗相比,无纺布轻基质苗和土杯苗的新梢个数具有明显的优势,新梢长度和新梢粗度指标均高于裸根苗[5]。

3.2 不同苗龄苗木的造林效果

针对不同苗龄容器杯苗而言,其造林成活楼率当年的抽梢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三年生容器杯苗的造林成活率较高,最高达98.3%,当年抽梢率为100.0%,成活率和抽梢率指标明显高于一年生指标。

3.3 嫁接苗和实生苗造林效果

表3是嫁接苗和实生苗与油茶造林效果的关系,表4是嫁接苗和实生苗对油茶造林后的影响统计。

造林5个月后调查统计,与容器杯嫁接苗相比,容器杯实生苗的成活率和抽梢率具有明显的优势,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94.2%和100.0%,造林8个月后,对容器杯家系苗的苗高、地径和一级分支数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指标均高于容器杯嫁接苗。针对容器杯嫁接苗而言,造林两年后出现少量的花芽,而容器杯实生苗没有出现花芽。

4 总结和讨论

与裸根苗造林方式相比,油茶容器苗的造林成活了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其中无纺布轻基质苗造林效果最好,与国内相关学者[6,7]的研究内容一致。在造林成活分析过程中发现,油茶根系的完整性会严重影响到成活率,目前福建地区造林主要以容器杯嫁接苗和裸根嫁接苗为主。应用容器杯培育幼苗,可以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油茶根系受到损害,苗木在造林后也没有明显的缓和期,因此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

与一般土杯苗造林相比,无纺布轻基质苗的造林效果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主要原因是无纺布轻基质中含有大量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机物,可以为根菌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产生大量的酶和激素,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同时,提高了苗木抵抗病菌的能力。

油茶苗木造林成活率与苗龄有着较大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发现1年生油茶苗木的造林成活较低,2年生容器杯苗木的造林成活率较高。

与容器杯嫁接苗相比,容器杯实生苗在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生长状况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花芽出现的时间较晚。

综上所述,在油茶造林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苗木成活率,适宜选用2年及2年生以上的苗木,且应用轻基质容器杯苗最佳。另外,应用实生容器杯苗造林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与容器杯嫁接苗相比,造林后幼林的生长状况也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实生苗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嫁接苗相比,开花结果的时间较晚,所以如果应用容器杯实生苗造林,最宜选用通过质量检验的杂交子代苗。

参考文献:

[1]陈隆升,陈永忠,王 瑞,等.苗木类型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J].福建科技导报,2012,39(5):54.

[2]姜志娜.油茶低产林分类改造技术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7(4):114.

[3]周华融.水分胁迫下普通油茶嫁接苗生理特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

[4]郭 .优质油茶的种苗繁育和栽培生态学研究――以附件清流县为例为例[J].福建大学学报,2009,25(4):125.

[5]田大清,刘凡值,卢如举,等.贵州旱坡地油茶植苗的成活率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183~185.

[6]张志伟.环境对油茶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农业技术),2014,26(7):145.

[7]鹏.油茶造林的关键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14,21(4):86.

上一篇:例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互动方式转变 下一篇:杜仲综合开发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