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描述技术在胜坨南部沙三中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9 08:13:06

储层描述技术在胜坨南部沙三中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胜坨油田南部沙三中浊积岩油藏储层描述存在储层薄和地震分辨率低的两个难点,本文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攻关,运用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等技术,建立了针对胜坨地区南部沙三中储层描述的关键配套技术流程,发现并描述了多个勘探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关键词】胜坨油田 沙三中 浊积岩 储层描述 地震属性

1 地质概况

胜坨南部沙三段浊积岩主要分布于胜利村和坨庄构造的南坡。沙三段中期,该地区地势相对较低,为深湖-半深湖环境,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古地形、重力等作用,其前缘砂体产生松动、滑塌,沿斜坡、断层下降盘的低洼处,形成大量的浊积砂体。通过对该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细化分析,可进一步分为前缘砂体和前缘滑塌浊积砂两种沉积模式,主要发育浊积扇、浊积水道、席状砂三类砂体。

1.1 地层对比划分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借助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沙三段高精度层序地震解释,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确定胜坨地区全区发育稳定的沙三鼓包、上高压、中高压为测井对比标志,并在标志层控制下,展开精细地层对比,进一步将沙三中地层划分为中1、中2、中3三个砂层组。

1.2 砂体展布特征

平面上主要呈东西向和东北-西南向展布,主要集中于胜二区南部,规模小、数量多;纵向上砂体叠合连片。

1.3 存在问题

沙三中地层以大套暗色泥岩沉积为主,既是良好的生油岩也是优秀盖层,只要在其中找到储集层就有可能找到油气藏,因此,寻找和描述储层就成为油气藏勘探的关键。目前储层描述难点具体表现为两点:

(1)油藏规模小,砂体厚度薄。 单砂体厚度

(2)油藏埋藏深,埋深3000米左右,常规地震分辨率低,地震识别难度大。

2 沙三中储层描述技术

针对制约沙三中储层描述的两个难点,我们建立了从面到点、逐步细化的四步关键技术流程(图1)。

2.1 古地貌恢复确定有利方向

根据“底型控砂”沉积理论,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推进过程中,砂体优先在构造低洼处沉积,在T6古地形上,沙三段沉积时期,胜坨南部是一坡度较缓的斜坡带,沉积非常有利,其构造背景低洼处是沉积有利的方向。

2.2 综合地震属性分析确定有利区带

2.2.1 地震资料评价

地震资料是一切技术分析的基础,通过对沙三中地层中开发井砂岩和泥岩速度的统计,泥岩速度:2650―3050m/s,砂岩速度:3000-4500m/s。地震资料频宽:10-40H z,计算地震理论最高分辨率:λ=3200/4*40=20m。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差,不能满足储层描述的需要。

2.2.2 地震特殊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地震地震资料品质,为技术分析提供保障,对地震资料进行了特殊处理。具体处理办法:首先,采用采样率1ms胜利村高精度地震三维;其次,利用3DRNA技术提高信噪比;最后,利用反Q高频补偿技术提高分辨率。

2.2.3 综合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的能够反映储层岩性、流体的特征参数。根据东方物探公司的研究成果,地震属性能够解释λ/4 储层,突破分辨率的限制。所以,沙三中开展属性预测分析具有理论基础和适应性条件(表1、图2)。

(1)合成记录标定

合成记录标定是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子波提取是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其技术关键是限定目的层段时窗,提取尽可能与地震波的吻合子波。

(2)精细构造解释

精细构造解释是属性分析的基础,在区域地质标志层(沙三鼓包)的约束下,将沙三中地层细分解释了7个标志层。

(3)正演模型分析

依据储层结构特征,建立了3种正演模型,并开展属性响应分析,筛选敏感属性。

正演结果:

②随着砂岩单层或累计厚度的增加,反射振幅逐渐加强;

②对地层组合不同、总厚度相等的两套砂岩与砂泥岩薄互层组合而言,反射振幅强度与间距有一定关系,间距减小,振幅逐渐加大。因此,振幅类属性对地震岩性反应最为敏感。

(4)振幅类属性分析

在正演分析的基础上,对精细解释标志层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时窗±20ms。从均方根振幅属性成果图上看,虽然振幅性属性对于区域岩性差异反映明显,但因地质条件复杂,明显存在多解性。利用单一的振幅属性预测储层风险较大。

(5)地震相属性优化

针对单一属性多解性,我们引入地震相划分技术,该技术是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波形分类,根据地震属性之间的差异性或者相似性进行地震相划分的技术,主要用来优化、筛选地震属性。该技术关键是选取地震相关性差别较大的属性进行地震相属性优化。通过对该区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半能量衰减属性、即时相位属性、即时频率属性,采用K-Means Clustering Seisclass 属性优化,将四类属性叠加采用非督导的聚类分析。

根据属性优化图上,用黄色和紫色区域分别代表了坨74和坨143油藏的储层区带,这样就成功划分了坨74油藏和坨143油藏具有相同属性的有利区带,并大大消除了多解性。

(6)分频分析

针对沙三中砂体厚度薄的难点,我们采用了分频分析手段。分频(拓频)技术:基于余弦相关变换算法,该算法用某一特定频率的非常窄的余弦函数与地震数据进行互相关,结果是某一特定频率的相关数据体,主要用于揭示薄层岩性变化。在精细解释基础上,对沙三中3下段发育薄层砂体的地层进行层间分频分析,划分了薄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分频成果图表明,分频频率在25-35hz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明显的看到浊积水道。

2.3 地震相模式识别确定目标突破点

根据沙三中油藏砂体发育类型,建立了浊积扇、浊积水道、前缘席状砂三种储层地震相模式:

(1)浊积扇:孤立的较强反射,呈现“透镜体”特征;

(2)浊积水道:连续的较强反射,砂体边界不明确;

(3)席状砂:弱-中等、不连续的、较长的反射轴。在地震属性划分的有利区带上,再次回到处理后的常规地震体上解释和描述砂体,从而指导了油藏勘探发现。

2.4 测井约束反演(道积分属性)确定目标砂体的展布范围

道积分能起到伪波阻抗剖面的作用,可以快速指示孔隙度变化的作用。在描述目标砂体时,利用道积分属性和测井约束反演,可以用来定量描述砂体的展布范围及边界。从对比图上看,道积分剖面、测井约束剖面比常规剖面更能清晰的刻画坨143油藏(西扩)砂体和坨74油藏(东扩)的展布形态及分布范围。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祝传林,王风华.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扇体特征与岩性油气藏[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3)

[2] 汪平,顾伟康,杜旭东,等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储层横向预测在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试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39(增刊)

[3] 刘芳,李学雷,李英涛.胜坨地区沙三段浊积岩油藏滚动勘探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24(1)

[4] 庞瑞峰,高树新,王风华,等.胜坨地区勘探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上一篇:石油勘探解释评价的要义解析 下一篇:浅析油气藏储层裂缝预测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