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09 07:36:45

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56例妊高征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孕产妇全部救治成功,无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经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可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22-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特征,是产科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认真做好妊高征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提高孕产妇及围生儿安全、减少其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08-2010年共收治56例妊高征患者,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6例,初产妇42例,经产妇14例,年龄22~41岁。其中,轻度32例,中度18例,重度6例。孕周38~40周47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高危孕妇住院时多有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可引起失眠、头痛、血压升高、病情加重等症状。入院时热情接待并给予精神安慰,做到和蔼可亲,体贴细致,解除思想顾虑,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克服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1]。

1.2.2 病情观察 根据医嘱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经常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昏、眼花、呕吐、心慌等症状,如有立即报告医生。观察尿量的变化,正确记录24h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每天测尿蛋白(必要时每1~2h测),同时测腹围、体重,了解腹水的增长情况和肾功能代偿情况。加强护理巡视,观察胎心和宫缩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2.3 饮食指导 宜予清淡可口、易消化、低盐、高营养的饮食,根据水肿、血压情况确定钠盐、蛋白及水的摄入量。食盐控制在3g/d,若水肿明显者应无盐饮食;蛋白控制在2g/kg/日,以优质蛋白为主,尽量用植物蛋白和含量较高的动物蛋白;脂肪摄入应在50-60g ,应以植物脂肪为主;增加钙、锌的摄入,如多吃海产品和奶制品;重度水肿、高血压者应限制水摄入[2]。

1.2.4 环境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声光刺激[3],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控制家属的探视,减少对外界的接触以防感染;在护理治疗中,注意整个过程的协调性,动作轻柔熟练,以保证孕妇不受刺激;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可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四肢被动操的运动,以防肢体血栓形成。

1.2.5 用药时护理 临床常用硫酸镁进行降压解痉,静脉滴注时浓度不要过高、用量不可过大,滴速不能过快,浓度一般不超过5%,如25%硫酸镁40-60ml加入5%葡萄糖500ml内静滴6-8小时滴完[4]。用药前后及时测血压,并做好记录,进行床头交接班。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胀、全身发热感、疲乏、嗜睡、说话含糊不清,或常感胎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应减缓滴速或停止使用,静推10%葡 萄酸钙10ml对抗。如使用冬眠合剂时,要严密观察血压,使用利尿剂时,应准确记录24h尿量,严防水电解质紊乱。

1.2.6 抽搐时的救护 一旦发生抽搐,操作时动作要熟练、轻柔,做到忙而不乱,有秩序地进行抢救,上紧床栏杆,以防摔伤。口中置入开口器防止咬伤唇舌。并使 患者头低侧卧位,以防黏液吸入呼吸道及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有黏液者用吸引器吸净,以免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或未完全清醒者禁食水,以防引起吸入性肺炎。留置导尿,并观察尿量及颜色,同时记录24h出入量。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被褥。抽搐时需预防早产的发生。

1.2.7 加强产后观察 产后继续注意血压变化,妊高征患者由于产前使用大量解痉、镇静剂,产后易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而发生出血,因此,产后应及时排空膀胱,密切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防止产后出血。做好护理和早吸吮,提倡母婴同室、母乳喂养,重症者暂不哺乳。

2 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经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实施有效、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认真做好妊高征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提高孕产妇及围生儿安全、减少其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国娟.妊高症的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0.6:167-168.

[2] 易绪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0.5,49(14)92-93.

[3] 冯瑞华,王满英,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临床研究,2008.2:49-50.

[4] 陈善美.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2010.5:122-123.

上一篇:心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护理重要性及体... 下一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抑郁情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