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09 05:40:52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点。以淳安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状,剖析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田清洁化生产技术、优化农业用肥结构、多层次开展畜禽养殖业综合治理、建立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开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手段。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对策;浙江淳安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225-02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以及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造成的污染。相对于工业污染来说,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涉及千家万户、治理相对困难等特征[1]。淳安县地处浙江省西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浙江省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因此,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1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1.1 种植业污染现状

1.1.1 化肥污染。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家肥等有机肥被越来越多的化肥所替代施用,过量地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大量氮磷流失,使土壤酸化、地力下降。2012年,全县化肥施用总量为57 342.9 t,平均施用强度362 kg/hm2(折纯N)。

1.1.2 农药污染。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农药使用量也越来越大。过量的农药使用,会使农药残留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中,造成水体污染。2012年淳安县农药使用总量为422 832 kg,平均施用强度为2.7 kg/hm2(折纯N),其中农药使用中草甘膦等广谱灭生性化学除草剂所占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1.1.3 农林生产废弃物污染。农林生产废弃物主要为农作物秸秆及林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通过近几年淳安县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该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全县2012年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在24万t左右,综合利用率达到80%。

1.1.4 废弃农膜污染。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塑料地膜的使用量有了大幅度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全县农膜使用量主要集中在种植大户基地,占使用总量的90%以上。2012年,全县农膜总用量在165 t左右,其中可降解农膜19.3 t,农膜回收率在95%左右。

1.1.5 废弃农药包装物污染。废弃农药包装物主要指农药(兽药)的瓶袋,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残留农药毒性,易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现已成为较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2-3]。2012年全县产生废弃的农药瓶、袋包装物在700万个左右,由于缺乏统一的回收利用渠道,回收利用率很低。

1.2 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2012年,全县年存栏生猪100头、存栏蛋鸡0.3万羽、出栏本鸡0.6万羽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共70家,统计存栏生猪3.6万头、蛋鸡25.86万羽,年出栏本鸡14.49万羽。根据测算标准,全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产粪污总量16.47万t,其中粪便3.6万t,污水12.87万t。通过开展排泄物治理和实行资源化利用后,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总量达到15.94万t,综合利用率达96.78%。

1.3 渔业养殖污染现状

渔业养殖污染源主要为渔用饵料、药物等养殖投入品。至2012年底淳安县千岛湖内网箱养殖面积为33.33 hm2,库湾内网箱养殖面积6.73 hm2。根据统计,2012年水产养殖向各类水体投放饲料10 821 t,其中水库及库湾网箱饲料投放量为9 434 t,池塘养殖饲料投放量为1 387 t,另向各类水体投放各类渔药4.5 t。

2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偏高

根据通行划分,生态型经济施N量在235~350 kg/hm2,经济型施N量为405~495 kg/hm2。目前淳安县化肥平均施用强度为362 kg/hm2,使用水平高于生态型施N量,低于经济型施N量。根据淳安县生态保护规划,全县纯N施用量应低于250 kg/hm2,淳安县距此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全县农药平均施用强度为2.7 kg/hm2左右,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无效流失率高。农药过量施用和无效流失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更使作物主要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用量剧增,加重农业面源污染,并对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 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治理难度大

虽然淳安县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较高,但其仅对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由于淳安县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率不高,散养户占绝大多数,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养殖废水大都采取直排方式进入附近水体,直接或间接地对水体水质造成影响,造成总磷、总氮浓度明显增加,使入湖河流水质不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2.3 废弃农药包装物缺乏回收机制

由于缺乏相应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机制,淳安县目前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主要是通过清洁乡村建设,由乡村收集处理,这种收集处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操作不当,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2.4 保障体系及科技支撑能力尚需加强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环保”思想影响,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农业环保队伍不健全、扶持措施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深入发展。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秸秆的利用、病虫抗药性监测和科学施肥用药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和创新突破。

3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 推行农田清洁化生产技术

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引导、培育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建设,把统防统治技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上扩展。重点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规模化种植基地进行应用示范,以点带面提高统防统治应用技术覆盖面。

3.2 进一步优化农业用肥结构

扩大配方施肥的应用范围和施用面积,将配方肥施用对象由水稻、蔬菜、瓜果等作物逐步向茶叶、蚕桑、果树等经济作物拓展,根据作物营养需求特性生产高质量的专用配方肥料,充分发挥配方肥在化肥减量、农田减污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的补贴力度,改变传统的施肥结构,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比重,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4]。

3.3 多层次开展畜禽养殖业综合治理

全县建立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综合利用机制,根据养殖规模,多层次开展畜禽养殖业的综合治理。通过新建有机肥厂消纳中大型规模养殖场干粪,同时建立一个覆盖全县规模种植基地的液肥配送网络,把规模养殖场的污水有计划地配送到种植基地作肥;对小规模养殖场则充分利用淳安县山区资源优势,鼓励种养结合就地就近消纳畜禽排泄物;对全县7万余户的散养户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充分发挥户用沼气池的消纳作用。

3.4 建立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

积极推广应用可降解农膜,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一个覆盖全县以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协调监督、农资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回收运输主体集中存放运输、交付有处理资质单位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置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集中回收处理工作,促进其再生利用。

3.5 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实施一批沼气入户、发电,太阳能供热、光伏发电示范村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扩大清洁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5]。加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推行“猪―沼―作物(果)”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探索新的应用模式。

3.6 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加快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转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是在全县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创建,通过示范带动,推动该县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6]。

4 参考文献

[1] 周良.镇江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3(2):157-160.

[2] 刑妖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5):112-113.

[3] 严成银,吕伟娅,李蒙正,等.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技术[J].农技服务,2013(30):76-78.

[4] 杨林章,冯彦房,施卫明,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1):96-101.

[5] 薛旭初.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4):98-99.

[6] 肖人太.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58.

上一篇:春玉米膜草两段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庆元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化推广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