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研究

时间:2022-09-09 05:13:46

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年完成税收收入6310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5241亿元,增长9.1%,其中企业所得税完成12157亿元,约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0%;2010年第一季度,国家税收26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41.1%,比国家税收总体涨幅高出大约10个百分点,可见所得税在我国国家税收中所占的地位有多重,而且这种“巨无霸”的地位,将在我国税收体制中持续下去。因此所得税会计工作的显得非常重要,是保证我国所得税征收的重要工作,需要正确面对。在新时期,我国也制定了新的标准来管理所得税会计工作,本文将简单的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税收;差异

一、概述所得税会计

税收是一个国家得以维持的最大保证,没有税收,国家就无法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也无法推行国家政策,税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像鱼和水的关系,国家是鱼,没有水的维持,将寸步难行。在国家税收中,所得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在欧美国家的表现尤为突出,是其国家福利得以维持的最大保证。在我国所得税同样也很重要,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福利的取得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所得税在国家税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一方面是我国市场经济极大繁荣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加强对所得税管理的结果。税收的取得,需要国家的管制,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追求最大利润的,以增加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如果国家管理有所缺失,所得税的征收将会大大减少,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根据我国新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党和政府制定了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所得税标准,以有效的对国家税收进行管理。所得税会计,是指对所得税的计算、记录、交纳和跨期摊配。在此需要区别一个问题,那就是所得税会计是不同于财务会计的,这两者在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方法上有一定的相通相似之处,但是在总的要求上来说,还是存在着不同,因此在会计工作之中不能将二者完全等同。

二、所得税会计的性质

所得税是由政府相关机构所收取的一种税收形式,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捐,也是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地位在我国税收体制中非常重要。所得税的征收,不是随意的,而是在相应的法律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税收征收形式,其征收依据是企业财务会计的记录数据。企业会计数据的记录,也不是随意的,也是在一定的法律参照和规范下进行的一种数据记录工作,其目标是公允的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纳税时要将会计上的税前利润调整为应税利润。所得税会计是税务会计的一个分支领域。反映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整套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涉及到所得税的性质、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的处理、所得税的跨期分摊、营业亏损抵免的处理及期内所得税分摊等问题。

三、新标准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几点认识

新标准下,所得税会计工作的处理办法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是有一个基础的,只有在相应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客观的处理方法,促进所得税会计工作的开展。

1.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主要存旧式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以及新式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现对其作如下分析:

(1)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问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应付税款法不要求所得税跨期核算,不确定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其理论依据是认为所得税是收益的分配。它是处理永久性差异的唯一方法,但在处理暂时性差异时,它却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

(2)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主张所得税跨期核算,它在持续经营假设下,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将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归人该差异影响期内,作为各期所得税费用的组成部分,旨在剔除税法对税后净利的影响,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纳税影响会计法可分为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按损益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更符合负债和资产的定义,更有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现行比较通用的所得税会计计算方法,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贝Ⅱ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其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第二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三步倒挤出所得税费用。可以看出其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思路与应付税款法下是一致的,关键就是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也就是说,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所得税费用的金额是倒挤出来的。其特点是: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更加全面的核算所得税差异,更加真实的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为决策提供更加相关的有用信息。

2.在我国税收体制中,所反映的是我国经济领域的各种情况,而税收与会计工作是其中两个分支。此二者所遵循的原则不同,所规范的对象也不相同,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要怎么样来选择适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办法,现根据具体实际经验,作如下分析:

(1)制定总体方案,降低实施成本   鉴于我国以往一些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界定为股份公司或上市公司。因此,我们应该制定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政策。应该制定只适用于股份公司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直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其他企业仍然采用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其适应范围。这样,就可以减少改革的阻力,降低各方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改革成本,也容易推行,而且有利于资本市场国际化,所得税信息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可比性。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更应该转变观念,从全面收益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只关注目前的盈利指标,应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

(2)加强相关细则和补充规定,降低人为的可操作性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政策和公允价值都将给企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确认和计量留下更大的操作空间,导致各期所得税费用受到影响。因此,还要对会计准则进行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细则和补充规定,规范企业资产负债和所得税的会计确认、计量与相关信息披露。对新准则加强实施监管,尽可能的减少由于新旧准则的过渡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企业将资产减值、应提应摊费用损失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事项转移到以后年度,借机操纵利润。

(3)提升所得税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会计人员必须对之前较熟悉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重新的认识,这种剧烈的变化可能导致会计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因此,应该对企业从事会计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摆脱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同时企业也应该帮助所得税会计从业人员尽快适应新准则的要求,强化所得税会计观念,改进会计核算流程,设立专职所得税会计岗位,建立规范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辅助备查账簿、工作底稿,以正确计量和全面反映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状况。

所得税会计工作,关系到我国所得税的征收,而税收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所得税会计工作。所得税会计工作,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工作,有自身要求的处理办法。不过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情况下的,因此所得税会计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也是由不同要求的。新时期我国党和政府制定了新的所得税会计标准,规范管理此项工作,加强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企业所得税增长速度虽然近几年有所减慢,但是其在我国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没有因此减少,其“巨无霸”地位在一定时间内不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所得税会计管理工作。所得税会计管理工作利国利民,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也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经验及借鉴 下一篇:习惯联想与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