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监测卵泡发育在治疗小卵泡排卵所致不孕症中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09-09 04:40:30

B超监测卵泡发育在治疗小卵泡排卵所致不孕症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卵泡

小卵泡排卵所致不孕占不孕症的68.7%,即卵泡在发育至平均径线未达18mm时便提前出现LH峰并排卵,为探讨小卵泡排卵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笔者对68例小卵泡排卵所致不孕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不孕门诊就诊的68例不孕患者,平均年龄(31.1±4.1)岁,平均不孕年限(3.1±2.4)年,并具备以下条件[1]:(1)输卵管通液或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2)黄体期孕酮≥31.8mmol/ml或子宫内膜活检有分泌改变且无分泌推迟。(3)丈夫检查符合WHO的正常诊断标准,即计数≥2000万/ml且活动力>60%,其中前向活动力>25%。(4)临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征,包括无痛经的症状及体征,B超或腹腔镜检查无子宫内膜异位症。(5)后实验正常及后宫颈黏液酶高倍镜下>110个前向活动。其中符合小卵泡排卵诊断者29例。

1.2 监测方法 排卵监测采用HDI-4000型超声仪,频率3.5MHz,于月经来潮第9天左右开始由专业人员隔日监测卵泡发育,测量卵泡3个径线并记录卵泡的透亮度,边界是否清晰;卵泡平均径线达15mm时每日监测。根据患者月经周期在预计排卵日前2~3天或卵泡最大径15mm时用喜可妮测排卵试纸每日测尿LH峰,以卵泡突然消失或缩小为排卵。

1.3 小卵泡排卵的诊断标准 尿LH(+)日优势卵泡的3个径线平均值<18mm,LH(+)日后24~48h卵泡消失或明显缩小。

1.4 治疗方法 克罗米芬50~150mg/d,月经的2~5天开始口服,连服5天;绝经后促性腺素(HMG)或卵泡刺激素(FSH)75~225u/d,于月经第3~5天开始肌注,同时B超监测至主导卵泡平均径线达18mm或LH(+)日,注射HCG 1万u,2天后如B超确定排卵发生,即给予肌注黄体酮20~40mg,qd,以支持黄体。

2 结果

2.1 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 共监测122个周期,LH(+)日的平均卵泡径线为(15.1±2.7)mm,最小的卵泡平均直径8mm,除卵泡径线<18mm外,还表现为排卵前的卵泡透亮度及张力差。

2.2 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结局 29例小卵泡的患者接受了48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共有12例妊娠,妊娠率41.4%,周期妊娠率为25%。其中有1例自然流产,其余均为活产,在促排卵治疗周期中,妊娠组平均卵泡直径为(19.1±1.6)mm。

3 讨论

3.1 B超监测加尿LH测定是诊断小卵泡发育的主要方法 发育不全的卵泡一部分自然闭锁,临床表现为无排卵,或由于卵泡发育不良导致继发的黄体功能不全,比较容易诊断;但大约有一半发育不全的卵泡发生排卵,黄体功能是正常的。顾玲芬研究发现在小卵泡排卵的患者中只有57.1%的内膜发生分泌延迟。既往的研究也发现,小卵泡发育的患者只有3%~3.4%表现为LPD[2],大部分患者用常规的不孕检查手段不能发现这种异常;因此经B超监测发现LH(+)日卵泡平均直径<18mm,有时也表现有卵泡的透亮度及张力较差,不论是否有LPD,即可诊断小卵泡发育。由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存在着高比例的小卵泡排卵,故笔者建议应将B超监测卵泡发育列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以利于进一步的对症治疗。

3.2 促排卵是治疗小卵泡发育的有效方法 采用促排卵药物治疗可通过增加内源性或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水平促进卵泡的发育,提高卵子的质量,从而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邓晓惠报道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采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后妊娠率可达33.3%,估计其中存在一部分的小卵泡排卵。本组资料表明促排卵治疗的妊娠率可达41.8%。促排卵药物是治疗小卵泡排卵的有效方法[3]。

小卵泡排卵是造成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B超监测卵泡发育加尿LH测定是诊断小卵泡排卵的主要方法,建议将B超监测卵泡发育列为小卵泡排卵所致不孕患者的常规检查。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对小卵泡排卵的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罗丽兰.不孕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0-358.

2 顾玲芬,张丽琳.卵泡发育类型和黄体功能关系的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539-542.

3 邓晓惠,许燕雪.小剂量HMG和克罗米酚治疗不明原因性不孕的效果.生殖与避孕,2000,20:114-115.

上一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中发生卵泡未破裂黄... 下一篇: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功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