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本土特色文化中展现自我

时间:2022-09-09 02:28:00

让幼儿在本土特色文化中展现自我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一座享誉海内外历史文化的名城,其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为幼儿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将本土文化的精髓融注和浸润到各领域的教育之中,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美化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更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一、创设独具匠心的特色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已成为我园每位教师的共识,教师们独具匠心地将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渗透到幼儿园的共用环境和班级环境之中,创设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幼儿园特色环境。

1、巧用三维空间,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我们立足本地区传统文化,巧妙利用园内的围墙、活动室的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布置着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图片和作品,让幼儿耳濡目染,感受吴文化民艺术的美。例如:长廊边的围墙上绘画了“水乡”巨幅水墨画、花园里建造了小桥、池塘、假山等园林小品、走廊上悬挂着民间艺术图片、门厅里陈设着剪纸作品、楼道上张贴了幼儿参与民间活动的照片,幼儿园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唤起了孩子们作为苏州人的自豪。

2、布置主题墙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在开展特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将弘扬本土文化穿插在教学活动中,因此每个班级都设置本土文化的主题墙饰,绘制了图文并茂的民间主题教育网络。走进每个班级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本土文化气息。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利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这些主题墙饰不仅是教师的创意,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想法。他们通过动手、动脑收集、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沐浴着吴文化的雨露。

3、利用区角环境,提供幼儿表现的平台

区角活动具有可操作性、随机性、自由组合、互动合作和自娱自乐等特点。为了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中去体验、理解,在操作中去表达、创造民间艺术之美,我们鼓励各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民间活动区角。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兴趣、认知以及主题教育的内容,在语言区、指偶区、图片区、美工区里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道具等,供幼儿操作、摆弄、拼贴、尝试,孩子们在这里做做玩玩,协同合作,积极尝试,大胆创作,使区角成为可供幼儿表现、展示、创造的艺术平台和民俗乐园。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教育家乌索娃曾说:“正确地组织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就意味着正确地教育他们。”我们以民间语言、体育游戏、手工艺制作为主要内容,挖掘各种民间文化所承载的教育元素,开展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

1、身临其境的参观游览活动

苏州的文化遗产很多,“园林”、“评弹”、“苏绣”、“昆曲”……可谓林林总总。经过老师精心筛选的内容更贴近了幼儿的生活,成为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教育的绝好教材。我们带孩子们游览苏州园林,参观民俗博物馆,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刺绣研究所、昆剧团、剧装戏剧厂进行实地观摩,婉约优美的姑苏风情让孩子陶醉其中,民间艺人的精彩技艺更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2、精彩绝伦的演出展示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分享自己传承本土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果,我们多次举办了作品展示和节目演出活动,诸如桃花坞年画、剧装、剪纸、泥塑、中国结、苏扇……这些出自幼儿之手的美术、手工作品,常常能让展厅四周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孩子们身穿富有水乡特色的蓝布印花服饰,打着整齐的节奏,唱诵着朗朗的童谣,着实让观众们重温了一遍儿时的欢乐时光,阵容庞大的集歌舞、朗诵、舞龙表演于一体的“朗朗童声话民俗”节目,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更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3、情趣盎然的节日文化活动

民俗节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也是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以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为契机开展活动。例如:中秋节里,让孩子们在品赏月饼等中秋美食的同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体验各家团圆的人间欢乐;元宵节时,我们引导幼儿装饰花灯、制作园子;清明节来临,邀请点心师傅来园教孩子亲手制作青团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端午棕飘香”主题活动,更让我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端午的节日气氛:活动室中悬挂着串串师生共同制作的五彩纸粽,小朋友们在奶奶们的指导下,学起了包粽子的本领。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节日文化活动,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快乐的同时,更丰富了我园本土文化的教育特色内涵。

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而其中的精华又汇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流。让本土文化的精髓深深融入到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不仅能使家乡的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心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爱家乡的种子,更能使幼儿展现自我、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导学案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