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思维艺术的运用

时间:2022-09-09 02:23:42

类比思维艺术的运用

摘要:语文是个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诸法中,类比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去伪存真,可求同存异。在较枯燥的语法教学中,这种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类比思维运用语文教学

类比是一种思维方法,它可以去伪存真,也可求同存异。在实际的教学中,类比方法在理科运用较多,在文科中运用的较少。我认为,类比这种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也应经常运用。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体载特点等,尤其在较枯燥的语法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语法《并列复句》时,就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解决本文的难点――并列复句的特征。

首先,出示短语“想和做”,学生很快根据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平等的联合,没有主次之分”的特点判断出是个并列短语。

然后,我把这个并列短语扩展成复句“一边想,一边做。”然后问学生“‘一边想’‘一边做’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说:“‘一边想’主要是说‘想’,‘一边做’主要是说‘做’,想和做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应该是并列关系。”接着写下一个例子“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同学们很快说出两个部分也是并列关系,理由同上。我又继续引导“那么这两个例子和‘想’和‘做’,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思考一会说:“‘想和做’这个短语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而后两个例子则都是由句子组成的”。此时,我给出了并列复句的定义,并帮同学们进一步辨析二者的异同,同是并列关系,但并列短语是由词组成的,并列复句则是句子组成的,每个分句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类比方法来解决本课难点。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复句,掌握起来要慢一些,而学生学过了并列短语,所以,在我用类比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并列复句的特点,并加以运用。同时,学生在学习并列复句的过程中,也学到了类比这种思维方式,学会了“举一反三”,而这些对他们各种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有帮助的。

语文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笔者认为应用注意以下几点:

1、所比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

人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定势、惯性。这种惯性往往会阻碍人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但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些惯性,是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的。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类比思维的运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熟悉的内容来启发、引导他们学习新内容,在“温故”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法“知新”,效果很好。并列复句的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对并列短语较熟这一因素,运用类比思维方法进行教学,他们很快就接受了。

2、不仅要在“异中求同”,更要在“同中求异”。

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相同点要多,这样便于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要多在异中求同。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方法。所以在求同的同时更要求异,找出新的知识点,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我在上例中不仅中求同,更通过求异,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并列复句”的特征,并能加以运用。而这种同中求异的方法,更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开发,使他们能够不拘一格的去学习、生活。

3、教师在类比运用中应占主导地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教学规律。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在用类比思维进行教学时,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中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一些定势,但还有思维活育跃的一面。所以,在运用类比思维方式时,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否责学生就会海阔天空、信马由缰的任意想象,就会造成离题万里的不良后果。俗话说“树不修不直”,正是这个道理。上例中老师能及时引导学生辨析、概括正体现了对这一规律的运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于类比思维的运用,只是个人粗浅经验。有位专家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是的,我们不应该只教知识,授人以渔胜以授人以鱼,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当今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郑州市中学排球传统学校排球课程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