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多维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9 02:13:22

刍议多维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在向着现代化的多思考、多角度、多性能、多功效等多维发展。多维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单一的课堂静态传授化为多维互动课堂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新时期下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多维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多维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系统、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与鼓励,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判断、概括与思考的能力,以拓展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向决定着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制定,初中语文多维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增强学习积极性。教学情境可以一直在气氛活跃、开放有序中进行。多为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 创造多维化教学情境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例如:《春》这一课,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图片,悬挂在黑板的两侧,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这些生动形象的景色、春色盎然的色彩,使学生们春意袭来的感觉油然而生,谁能形容出这春天的景色?学生们踊跃发言,开动智慧的头脑,各抒己见、争先发言。接着教师进行引导,我们来看看今天学的这一课《春》的作者朱自清是怎样描述的。学生们在春天的美景中学习《春》,接受知识会更快,学习起来轻松自如,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鼓励质疑为核心 引导学生多元化思维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明代学者陈献章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知识就是学问,学的起点是一问,有疑问才能学会。教师要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异议的问题,掌握到“引而不发”。引,是引导,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不发,是不能急于下结论。鼓励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认真探讨课本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真正内涵,有利于学生探索新知中使多元化思维得到拓展。例如:《天上的街市》一文,诗人郭沫若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诗中“那朵流星”的“流星”本来应该用“颗”的,为什么用“朵”呢?通过“提问回答”,不仅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有代表性地品味到了诗歌的语言魅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灌输、激励,使他们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多维化思考,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三、以学生为主体 多维互动式课堂学习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个性以及差异、培养学生的悟性与灵气,加强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鼓励与赞赏,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都有着使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互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例如:《小石潭记》中,本文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是唐宋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小石潭记》既是作者的山水游记作品之一。将全班同学分为几组,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由拉姆顺序描写的?找出课文中是有什么写发写景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找出准确描写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以及点睛之笔的动词(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找出描写小石潭全貌的语句(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组学生都紧锣密鼓的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将正确答案交给教师。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平等、互助、合作、互动中进行,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多维教学法在初中语文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多维化教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挥多元化思维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多维化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秉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并形成多维思考、认真分析、简要概括的优秀学习习惯,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徐龙年.论语文训练[J]. 教育探索. 2006(12)

[2] 郑建周. “提问管理教学法”初探[J]. 语文学习. 2011(06)

[3] 曹勇军.略说语文课的设问与应答[J]. 中学语文教学. 2011(05)

[4] 高建波.语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建立的理论与方法[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7(08)

上一篇:浅谈人文关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应用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