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人工栽培经济效益高

时间:2022-09-09 01:05:47

蕨菜人工栽培经济效益高

蕨菜又称龙爪菜、拳头菜、龙头菜、如意菜等,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由叶芽生长出来未展开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山菜,有"山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对日本等国出口的畅销果蔬食品之一。蕨菜人工栽培为种一次收益多年的长效项目,省功,不愁出售产品,年收入每公顷2-3万元。蕨菜没有休眠期,栽培形式多样化,即荒地、耕地都能栽培,露天、设施都能栽培,经济效益高。

(1)蕨菜的特性:是低等植物,无种子,以孢子繁殖有性后代。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很少发生病虫害,大多数动物也不吃,所以管理方便。性质稍耐阴,喜湿喜暖,耐寒耐旱,忌涝。蕨菜的繁殖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目前大多菜用无性繁殖。其方法是将地下根茎挖出,野生蕨菜地下部分较浅,根状茎一般在地下10-15厘米处生长,每年可长7-8厘米。4月上、中旬从山上挖取根茎。根茎以14~16厘米长的产量最高。采挖根茎时,根茎沾着的附土要尽量保留,这对根茎的成活及持续发育大有益处。选健壮株分株栽植,行距70~80厘米,株距50~60厘米,在苗高15厘米时定植。

(2)种苗准备:可以由农科院购买,或自己上山采挖解决。自己采挖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种植一亩地。每亩需要5千棵左右的种苗。自己采挖的蕨菜苗要注意以下几点:根基长度30厘米以上,且没有受损伤部位;一棵苗应具备一个根茎生长点,两个叶芽以上;带一定量的须根。在野外挖蕨菜苗后装入二层袋内,以防干燥。运输,保管,储藏过程中切注意防止根茎、须根的干燥。

(3)整地着床。蕨菜原生地是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天性喜肥,适于土壤疏松地带生长。由于很多年不能施用底肥,所以第一次种蕨菜时要施用大量的农家肥。最好是鸡粪和腐叶土以1:2的混合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施用量5立方米以上。如果缺少农家肥,可用发酵发肥来替代。每亩尿素20千克,磷酸氢二铵20千克,草木灰50千克,木醋液10千克,腐叶土1立方米混合堆积发酵而成。没有腐叶土可用烂稻壳或烂锯末子。翻地要达40厘米深,使底肥混入底层。南北向做床,床宽100厘米,按15厘米行距与床横向开12厘米小沟,将蕨菜根茎放在沟内覆土,埋到原根地表根迹,踏实。由于蕨菜喜肥水,又多在林下生长有喜阴的习性,所以,根茎栽完后,要覆稻草遮荫保湿,最后再罩上幅宽120厘米的遮荫网。

(4)定植。春秋蕨菜休眠期进行定植。密度10棵/平方米,栽深5-10厘米。栽后床面盖稻草5厘米左右,以草保湿。盖腐叶土更好,其它可用稻壳,锯末子,农家肥等。移栽当年管理注意以下几点:a.要及时中耕除草;b.加强肥水管理,还苗前注意水分管理,还苗后浇2次以上稀肥水。每次水带肥,每亩尿素10-15千克左右。

(5)田间管理。栽后及采收期间要经常喷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易发生春旱地区,更要注意床上喷水。夏季孢子散落后要保持土壤潮湿,以利孢子发芽。当年铺的草过伏已腐烂,次年春要再铺一层,每年的4月初开始喷水,促进提早萌芽。光照是蕨菜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光照过强,细胞伸展受阻,叶柄短小,食用价值低;光照弱时,叶柄浅绿,光合作用差,光合产物积累不足,品质差。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0-13000勒克斯。因此,在田间管理时,根据日照变化、天气阴晴,适时用遮荫网调节光照强度。温室大棚用揭帘放帘的时间长短控制光照强度也能收到高产效果。

(6)保护地生产蕨菜。为了提高蕨菜的产品价值,增加收入,也可生产反季节蔬菜。参照上述方法在温室生产蕨菜,在大地封冻前在蕨菜保护地扣塑料大棚,蕨菜都可在新年、春节期间上市,抢占市场,增值增收。

速成栽培:秋季挖蕨菜根栽到温床里,进行速成栽培。在温床里铺蕨菜根茎厚达30厘米,用土埋好,再上盖5厘米左右的稻壳。温床里的温度要达到25摄氏度左右,3周就能收获。温床可用火炕,电热炕,发酵床等。前提是养好根茎,宽达7mm以上。

大棚栽培:在大棚里直接种蕨菜,早春生产,由于面积有限,最大限量的养好根,生产时每平方米出300个蕨菜为准。设施栽培遮光率一般都70%以上为好,注意水分。

(7)采收。蕨菜种植1次可采收10多年,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厘米,叶柄幼嫩,小叶呈拳钩状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其食用价值,并对当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完一次后,隔10~15天可采收第二次。春季收获3-5次,出菜细弱慢时结束收获,再过一段时间又恢复生长,达到一定的密度后又可以采菜到8月。夏秋季不采收,则床面蕨菜过密而易倒伏,须支架拉线来防止倒伏。

上一篇:刺绣绣出商机来 下一篇:特色酒吧――纸醉金迷中月入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