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

时间:2022-09-08 11:52:0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节奏突飞猛进,人际关系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类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现象日益盛行,整个社会大环境也变的日趋复杂。这一洪流冲击到了人们的心灵,也波及到了每一个校园、每一位学生。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好的正面的引导教育会使人正言正行、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反之则对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为此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加强品德教育尤显得十分必要。下面我来浅谈一下小学品德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诚其意,而实学

1、引之以“趣”。品德教育中要抓住这切入点。如绝大多数学生爱听故事,那我们就从讲故事入手,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首先是一个诚实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自己知识缺乏眼界窄,承认自己阅历不足经验浅,从而脚踏实地学习。如,讲《狼来了》的故事,让他们在听故事中得教育得真谛。

2、动之以“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情感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都具有支配和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外在的客观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主观学习需要,动之以“情”。即要用情节、实实在在的行动感染学生,引起其情感共鸣。而产生共振收到实效。如果条件具备,可以组织服刑人员讲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聆听中动情,在动情后学诚,进而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二、正其心,而思进

1、解析嫉妒之弊,照亮进取之途。一方面列举深陷入嫉妒之渊,出于诽谤,而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共勉进步,与别人友好相处。

2、营造关爱之氛围,化解嫉妒之成因。小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非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普施师恩,遍洒师爱,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出于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帮助引导那些学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终归正途而迎头赶上,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成因。

3、正面肯定重引导,强化信心促进取。在帮助落后学生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亮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获得自尊心,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有实验表明,善于表扬家长的孩子总体上优秀于不善于表扬家长的孩子;在修改阅览学生作业时,多写评语,多划对号的老师所教的课程往往爱学习的学生多、平均分高。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措施往往比家长的表扬、肯定、奖励有更大的作用。

三、修其身,而广得

1、情景再现得感悟。教学《好一个家》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可以从阎维文的歌曲《母亲》、《父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陷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为你擦、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父亲是那登天的梯子、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再苦再累不张口”,句句经典歌词定让很多学生动情含泪。然后顺势提问:“听了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2、时事引入树榜样。由于网络、通讯和影视技术的发展普及,现在的学生对社会关注度很高,所以正面引导很是重要,这时候就可以讲中国首善陈光标、立志成才朗朗等等,紧紧把握榜样主导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志成为一名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通过为社会努力工作、做贡献,来回报社会、回报亲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达到个人、家庭、社会共赢的目的。

上一篇:小学孝德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