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机遇与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08 11:21:2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机遇与问题分析

摘要:为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和转型的重要作用,以解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征为基础,探讨该战略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究认为,在该战略背景下加强中国服务贸易产业发展,应从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产业、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速转型升级、充分评估各类风险、加强人才培养等着手。

关键词:“一带一路”;服务贸易;产业转型;服务产业;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6)0200550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货物贸易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逐年下降,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服务产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该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1]。虽然中国服务产业起步较晚,但我们很快就意识到第三产业和服务贸易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1994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的重点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近年来,以中国服务产业为依托的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1994年的322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6 0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7%(算术平均值)。尽管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与世界服务贸易竞争力强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2],如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滞后、缺乏竞争力、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贸易市场较小、区域合作不紧密、法制建设不完善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国内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转型,更需要国家的战略支持,探索适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道路。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战略理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地区文化交流,创造共同发展新机遇。在该战略背景下,中国要抓住区域合作的契机,重点加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国服务贸易的市场份额,进而带动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一带一路”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探讨其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延续较快的增长态势,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6 043亿美元,较上年的5 3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图1)。

从增长率来看,1998年和2009年,由于受到国际环境影响,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下降3.44%和8.85%,其余各年均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图2)。

图11994~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图21994~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服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4.32%,较2013年上涨10.50%。但是,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总贸易额的比值较美国、日本还有一定差距。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该比值却高过美国、日本,2014年印度服务贸易占比高达38.76%。

2014年,中国三大传统服务贸易(旅游、运输、建筑)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比重较高,已达到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62.3%。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占总服务贸易比重较小,分别为1.6%、3.0%、3.9%和7.1%。另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高附加值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速远远高于传统服务贸易的增速。

从中国跨境服务贸易分行业进出口情况来看,2013年,中国占世界同类服务贸易总进出口百分比较高的行业有: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和咨询服务,占比分别为33.4%、24.5%和11.9%。自2002年以来,此3项服务一直是该比值的前三名,说明中国传统服务贸易行业有相对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在增长率方面,2013年金融服务以66.2%的增幅排名第一,其次是电影音响服务,增长34.8%。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而通信服务、建筑服务增速放缓并在2013年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二)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所占在对外贸易占比较低,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调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中国服务贸易只占对外贸易的14.32%,远低于美国、日本、印度等服务贸易强国,中国对外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依赖程度仍然很大,国内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大量研究表明,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国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转型、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解决环保等方面问题,而较低的服务贸易占比意味着中国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二,出口结构上仍然较偏重传统服务贸易。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无论是传统服务贸易(旅游、运输和建筑)还是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金融服务、咨询服务和专利服务等)都快速增长。但是传统服务贸易进出口仍占据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一半以上,2014年达到62.3%。高附加值服务贸易业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规模相对较小,仍然处于初级发展水平。

第三,服务贸易在区域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为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服务贸易的地区过于集中,一旦这些地区和国家出现经济危机,或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将对中国服务贸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3]。如图2所示,1998年和2009年受到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大幅下滑,出现负增长现象。开辟新的服务贸易市场是解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中国

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在当下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区域合作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为了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战略,在加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探明了新的路径。但是机遇的来临往往也伴随着风险,地缘关系、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服务贸易竞争关系、金融风险、法制建设等都是中国服务贸易在“一带一路”体系下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以国内服务产业为基础,加快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一,要从国际战略的高度重视国内服务产业的发展,国内服务产业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要不断提高对服务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在发展服务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对生产的投入力度,通过鼓励兼并重组来打造大型的生产企业,带动生产产业的发展,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生产产业的国际化,对重点发展的生产企业和项目给予适当的政策或资金支持[6]。此外,要大力促进中国服务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手段促进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最终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一带一路”的司法体系建设,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引导,中国应加强与沿线各国进行司法合作,制定符合该区域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的司法协议。具体而言,相关法规的建设应该重点保障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切实保障区域内各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地区市场主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援助,建立完善、有力的司法体系。依法落实当地政府、服务贸易市场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服务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第二,对涉外案件的司法审查和审判工作应当建立规范化的法律准则,做到国际范围内的有法可依。依法打击国际恐怖暴力犯罪、民族分裂活动以及宗教极端活动,维护该地区市场环境的基本稳定。

(三)加速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高的服务产业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比重

在中国服务产业现有的规模下,紧跟时展步伐,积极转变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式,不断调整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逐渐改变中国服务贸易主要依赖传统服务贸易的现状,将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逐渐转移到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的产业[710]。优化服务产业结构,鼓励服务产业相关的技术创新,加速产业集聚与兼并重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兴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四)规避因为文化差异或地缘关系而造成的各类风险

第一,要与沿线国家进行多边合作,实现风险的共担和收益的共享,共同成立战略基金,制定合作协议时尽可能考虑到各方利益,保证地区的基本稳定[1114]。第二,多与沿线国家进行交流,增强各国间的政治互信,充分分析各国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第三,成立专门的相关贸易风险评估部门,有效地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如政治风险、环境风险、冲突风险、社会结构风险等。

(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充分利用中国教育资本的优势,建立“产业―学校―研究”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15]。同时,鼓励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进行深入、全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完整的人才评定标准,对于达到相应标准的人才给予认证或奖励。与此同时,吸收海外的高素质人才,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和配套政策。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同时,还需要完善人才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服务产业的高端人才,可以采用税收、股权激励等措施给予一定奖励,维护其自身利益,尽快建成一支符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五、结语“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完善中国服务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在紧抓机遇的同时,要充分认识机遇所伴随的问题。针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和特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完善区域市场机制、健全区域法律法规、严格控制风险、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峰.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旅游影响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宋国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亟需发展服务贸易[J].上海企业,2009(7):2023.

[3]孙伟.后危机时代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导刊,2010(8):7273.

[4]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5]赵小杰. “一带一路”区域内服务贸易推进研究[J]. 商, 2015(11):94.

[6]马兵.发展我国生产业对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2829.

[7]孙艳.入世以来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6(2):2933.

[8]戴翔.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变迁及国际比较[J].中国软科学,2012(2):5259.

[9]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1):3340.

[10]赵放,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07(9):4248.

[11]吴建南,杨若愚,郑长旭.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态势对比分析[J].情报杂志,2015,34(11):7983.

[12]王珂,顾捷.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扎实推进[N].人民日报,20150805(001).

[13]理查德・图尔克萨尼,邴雪.“16+1合作”平台下的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及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J].欧洲研究,2015(6):36.

[14]陈伟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19(006).

[15]方德英,徐凯波.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机制浅谈――从高等教育的视角[J].前沿,2012(8):68.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service

trade in the context of “OBOR”LI Xiaofeng, SONG Yaqi

(Research Center for Coordination and Innovation of 21st Century Marine Silk Road &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ortant role of “OBOR” strateg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ervice trad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oblems that might encounter in the process of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ervice trade.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domestic service industry,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s,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ully assess all kinds of risks, and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ervice trade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this strategy.

Key words: “OBOR”; service trad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trade

上一篇:提高政治课复习效率“三法” 下一篇: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