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提高语文学习效益

时间:2022-09-08 09:49:48

架设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提高语文学习效益

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展现生活,强化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高度,从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开发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三个维度来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关键词:语文;生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76-1

一、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1.寻找教材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

把对文本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借助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和积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加深学生的感悟,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如学生刚学完拼音,就把家里的家具、自己的生活用品标上拼音,获得极大的成就感。“生活识字”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生字、最爱吃的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可乐瓶上的字、广告上经常看见的字、熟悉的路牌、商店名等收集起来与同学交流,学生的兴致极高。

2.利用多种形式,创设生活场景。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在低段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很多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如邮递员送信、摘苹果、过生字桥等。在中高段教学中,主要用以下形式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活动:(1)访一访,观察生活;(2)赛一赛,激情生活;(3)演一演,再现生活;(4)做一做,体验生活;(5)学一学,对比生活;(6)议一议,品味生活。

4.作业设计生活化。

如何让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一种乐趣?比如国庆长假,就是一张作业单,作业单上设计了以下题目:

(1)你在假期里读了哪些书,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用一句话写下你的读后感。

(2)假期里你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参加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3)假期中你认识了什么新鲜事物,用简短的话介绍一下。

(4)假期里你帮家长做了什么家务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效果怎么样?

(5)用简短的话说说你这个假期的感受。

二、创造性地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

1.“思维热身”。即每节课前五分钟进行开火车,用一句话表述一个主题,如:我今天的心情;上学路上;我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今天想……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让学生很感兴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喜欢,常常可以听到学生很精辟的极富创造性的语言。

2.口语交际训练。每周安排一节口语交际课,专门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可以单人演讲、讲故事、介绍新鲜事、说新闻都行,或者几个同学、小组一起进行口语对话也可以,这个时间,让学生充分描述生活、评论生活、实话实说、自由表达,学生的目光被引向了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抄一佳句,读一篇文章,写一段话。这个活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弹性很大,学生通过在生活中日积月累,语文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三、开发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

1.开发校园学习资源。

学生在生活校园大环境中,这里有老师,有学习伙伴,有学习的气氛,课堂内外永远是学习的好时间、好地方。我们努力开发校园学习资源,有以下形式:

(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利用早上和下午课前二十分钟播放儿童喜爱的故事,诗歌、演讲、音乐等录音资料,让学生静听,并展开想象。在训练听力的同时,也使高雅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2)每周五的中午是同学们的“一周新闻”时间,学生自己组织,以演讲、提问、对话等形式,对家庭、学校、社会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为校园绿化设计宣传标语、现场直播、模拟法庭、演讲赛、竞选大队委等等。

2.开发家庭学习资源。

我们对家长提出以下要求:(1)家里要有孩子的书柜,有条件的家庭给孩子雕刻藏书图章,一定的图书量是课外阅读的保证。要求学生在家每日读半小时课外书,并做一定量的读书笔记,中高年级学生每人设一本“采蜜集”,摘抄积累优美词句,并写读书笔记,配插图,培养多方面能力。(2)新课程力求建立全面的、发展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我们把家长评价纳入到主体评价之中,积累背诵、作文修改与评价、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等,让家长参与、见证孩子学习的过程,并根据学习态度、效果给予等级评价。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查找学习资料。(3)家长每天要和孩子有30分钟以上的交流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快乐、烦恼……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使孩子有健康的家庭生活体验。学校定期开展亲子课堂、亲子读书、亲子运动等活动,使家长走进孩子的生活,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环境。

3.开发社会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或家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观访问、公益劳动、民间采风、社会调查……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多元智能,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人化与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我们还开展了做生活记录和班级日记的活动,教师定期阅读,对学生的文章予以点评,并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与图书馆联系,为学生办理借书证,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了好去处,在书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学校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儿童诗的阅读和指导 下一篇:浅谈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