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先进教育思想创建

时间:2022-09-08 09:20:01

高教先进教育思想创建

一、建立高等学校相对独立的教育管理体制

我们在英国听了十九次教育专家的讲座,有几位主讲人都不约而同的强调过,英国的高等学校享有充分的自,政府不直接干涉学校的管理,学校的事情由学校自己来决定。第一位给我们讲座的约翰•卡特先生就强调:“英国的大学都是相对独立的,任何政府对大学都没有监管的权力,大学只对投资人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英国的经济负责”。英国大学的相对独立,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本身形成了一套民主管理体系。学校有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当于学校的立法机构,下设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除需教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的事项外,一切事情都是由校务委员会决策的。这个委员会的构成一般为25人左右,并且有相当比例的校外非行业内人士参加。这个由学校选择的委员会,集体对学校负责,相对稳定,不因个别的成员变化而变化,保证了学校管理思想、管理形式、管理制度的持续和稳定发展。牛津大学历千年传统不变、办学理念不变和历史积淀形成的办学特色不变,并且始终站在世界高等教育和科技的前沿,这一管理体制的保证应该是至关重要的。这与我们国家当前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书记、校长,学校集权与书记、校长于一身,一所大学办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书记、校长本人的素质水平和责任心。领导的任期有限,很难真正从长远来考虑学校的建设,领导一变,从头再来,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我们国家的大学,发展的速度很快,很多学校的规模可排世界前列,但历史的积淀很少,而受当前形势的左右却很大。与英国的世界名校相比,建立我国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完全必要的。二是国家对学校的投资,不是由政府直接决定的,而是由相对独立的教育基金委员会来实现的。这个基金委员会受政府委托,但它不是权力机构,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实现教育投资分配的,这与我们国家由政府财政部门直接预算拨款的方式形成明显的对照。当然,这里所说的英国大学享有充分的自,也是相对的。高校不能游离于国家之外,国家对高校实行管理各国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英国的政府不直接干涉学校的管理,而是通过委托专门机构来完成,而我国实行的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的直接管理,这不仅是管理形式上的差别,而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二、建立适合高等学校建设的科研体制

国家的科研项目主要由谁来完成,也就是说谁是科研创新的主体,各国的作法不尽相同,但在英国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国家的科研主体是在高等学校。像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级名校,都定位为研究型大学,比较知名的学校也都定位为教学科研型大学。科研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所获科研经费的多少,既是学校科研能力的体现,也是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主体,在这一点上中英两国是一样的,但在科研项目的确立、科研经费的分配上确是完全不一样的。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科研项目的拨款,二是与企业的合作研究。我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国家科研经费的管理体制和方法。据我了解,我国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还是采取分部门的条条管理,科研部门、行业部门、教育部门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立项的内容和方法,但基本都是采取项目申报法,各校都在组织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但申报的主体不是学校,具体项目都是由个人、项目组或团队来申报,评审的依据也是个人或项目组的有关情况,与学校的科研水平关系不大。所以各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实质上只是在做一些组织、宣传、协调、统计等管理工作,并非是以学校的名义来完成科研任务。英国的科研管理体制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国家特殊的机密项目外,科研项目是由基金委员会来进行管理和分配。在基金委员会下设一个专门的科研评估机构,负责对各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的评估,而评估的结果就是基金委员会进行科研经费分配的依据。据主管科研评估的罗伯特教授介绍,英国高校的科研评估是每五年一次,按星级进行分等,最高为五星级。全国173所高校,五万多名科研人员,全部参加科研评估。这里与我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评估对象是学校,不是科研人员个人,更不是评估具体项目。拨款的对象也是学校,不是个人。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在严格具体的指标体系之下进行评估,体现了公平性原则。二是按实力对学校拨款,能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效益,也使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有了资金保障。三是学校作为科研工作的主体,由学校对所获得的科研经费和项目进行再分配。科研不再是项目主持人的个人行为,主持人不单要对所主持的项目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学校负责。这不仅解决了科研人员满天飞的申报项目之苦,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科研的整体实力。学习中我已体验到,既使像牛津这样世界顶级的学校,对五年一次的科研评估也是高度重视的,不敢马虎,准备得相当认真。四是科研评估中把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都作为硬指标,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科研水平,发挥科研投入的最大效益,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有相当多的人搞科研、报项目,并不是真正为了科研在科研,而是为了争名分、凑资格,项目一旦申请下来,能正常结题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能不能推广,能不能形成生产力,并没有多少人关心,我国有限的一点科研经费,大部分做了无用功。

三、建立质量第一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牛津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听到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就是享誉世界的导师制。导师制在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培养中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为什么没有牛津大学导师制那么完整,那么得到社会认同呢?这里关键就是坚持质量第一的人才培养理念。牛津大学也有经费不足的困难,也有高薪聘用人才要增加成本的苦恼,但1.7万名学生,7500多名教师,就足以说明这个导师制的实质。牛津大学有39个学院,各自相对独立,但有一个方面是统一的,就是牛津大学的考试院。不论你是哪个学院的,哪个学科的,最后都要经过考试院的考试,你才能说我从牛津大学毕业了。这样的考试是要进行多次的,只有通过了最后一科的考试,你才能从一个通向由石块铺成的大路的门出去。据陪同我们的人员讲,每一个从这里出去的学生,都跳跃欢呼,击掌欢庆。给我们讲课的大卫教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令我久久回味,不能忘怀:“如果能通过牛津大学考试院的考试拿到文凭和学位,那就说明这个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很艰苦的”。

四、建立多渠道的高等学校资金经费筹措方式

没有去牛津大学前,在我的想象中,这样世界级的名牌大学,又是在富有的英国,他们的学校肯定不会因为钱而发愁,事实上跟我们的想象是大相径庭。从他们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的高等学校也面临我们同样的问题,国家经费投入不足,也是要多方面筹措资金,来支撑学校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的需要。以牛津大学为例,国家拨款只占总经费的32%,其它款项分别来自于科研拨款、慈善捐款、教学及教学辅助专项拨款、投资收入和其它方面。在我们访问过的东伦敦大学、西英格兰大学、布鲁克斯大学、肯特大学等都是这种情况。所以,不论哪所学校,千方百计的筹款,用各种办法增加收入都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牛津大学非常重视五年一度的科研评估,主要目的就是保持五星级的地位,多得到国家的科研拨款。各校在接待我们时,都非常热情,不遗余力的宣传自己的学校,主要目地就是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海外学生。招收海外学生,已经是英国各高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东伦敦大学在五年内能筹得四千三佰万英镑(大约合六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筹款的渠道不可能相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我国,从社会筹集办学资金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过分依赖国家的理由。依靠学校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是每个高校的生存之道,任何埋怨和等靠都是没有出路的。

五、建立严谨的治学态度

笔者这次到牛津大学,是参加一个短期的培训班,但牛津大学做得很认真,据他们介绍,每期的培训内容都在前一期的基础上有所调整,这次培训班的最后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一课的内容是所有负责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总结,这个总结不是作报告,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做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我们刚开班的时候,就发给我们两个调查表,详细列举所要调查的项目,总结会前,老师一再强调这两张表一定要填好上交。总结会上,首先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分头讨论,要提出在学习期间你认为最受欢迎的三个讲座和你认为最没有必要的三个讲座,并且每个组都要有一个代表到前边发言。这不是在做秀,是真正的教学反馈。这使我联想到,我们在做教学质量检查时,学生的反馈意见到底应不应该作为检查的主要依据而引起的争论时,借鉴牛津大学的做法是最有说服力的。

六、建立崇尚文明与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近一个月的学习考察中,除了在课堂上听讲座与交流外,也深深感受牛津大学和牛津城“古老”。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雄伟的教堂,回荡的钟声,让你亲身感受到一种文化,一种气息。他们不因为古老而感到落后,他们因古老而自豪,他们是在追逐现代科技前沿的同时刻意保护他们古老。戴卫德教授在讲座中,特意强调在英国如何重视人文科学,如何教会人们的理性与思考。我们刚到牛津时,辽宁工学院的一位到英国做访问学者的老师与我们闲聊时,就谈到了她的切身体会。她说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是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平和的处事心态,这是我们除经济之外和人家的最大差别。在公共汽车站上,即使很多人在等车,他们也都不急不噪,排队等车上车。在商场里,人再多的场合,也都是和风细雨,低声交流。早上起来,即使是不认识的人见面,也都客气的问声“早上好”。我们在英国的所到之处,楼外的大钟没有一座是停摆或走时不准的。不论你走在城里还是在乡下,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精心雕琢的花草树木。在希思罗机场安检时,几百米长的队伍,很少有人去插队,对老弱病残者和登机时间较近者,反复广播,提前安检。这种“后门”开的大家不但没有意见,还从中感受到一丝温馨。和人家相比,我们每天忙碌的身影,急躁的情绪,浮躁的心态,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确实应该改变。我们经济不如人家,我们不比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但是我们可以去掉浮躁,加强文明,让每一个人都持有一个利于社会利于自己的平和心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吧。

上一篇:高等法学本科界定 下一篇:市区教育培训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