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单杠教学案例的反思

时间:2022-09-08 09:04:41

新课程下单杠教学案例的反思

新课标的水平目标只给了教师一个框架内容分类,不是具体学习内容规定,这给基层一个选择的空间。笔者根据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五个领域目标的全面达成,选择确定“蹲悬垂、分腿倒悬垂、后屈体悬垂、单挂膝悬垂、双挂膝悬垂、仰卧悬垂、俯卧悬垂转体180°成仰卧悬垂、向前挺身站立8个单个悬垂动作,在学习以上8个动作的基础上创编悬垂组合”为具体学习内容。

一、研究方法

我们选择高一(2)(4)班为对照班。对照班简介:每班68人,采用“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高一(6)(8)(10)(12)班为实验班。实验班简介:每班54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体育教学模式。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同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采用不同教法、学法、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

二、结果与分析

(1)采用“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班,未能达到单元教学目标。实验的四个班在第一课时时,采用“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教学模式,运用竞赛法,把全班分为四组。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较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中进行组间竞赛,每组选出8个动作最佳的同学展示小组实力,由同学、老师共同打分评比,评出冠亚军。此时,学练气氛最浓。赛后进行友伴、帮教分组,练习队形不限,掌握技能较好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帮教,但一节课下来,效果不佳,再上一课时,技能掌握效果仍然不佳。按单元计划应在三课时完成悬垂组合,可三课时下来,实验班只有30.5%的同学在掌握8个悬垂技能的基础上能创新编排完整的悬垂动作组合,其他同学则未能掌握全部8个悬垂技能,但能进行部分动作创编。

(2)采用“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的对照班,达到单元教学目标。对照的两个班,在“导学式”的“传统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下,运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个别辅导、练习等教学方法。学生的练习队形有规有矩,保护帮助一应俱全,学生练习有条不紊,只用两课时8个悬垂动作94.8%同学掌握。第三课时,按笔者所编排的组合顺序90%以上同学完成组合练习。对照班完成单元计划,在学习技能上体现出高效率。

(3)课堂参与态度比较。通过教师课堂观察,实验班掌握所有悬垂技能的同学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各项活动,未完全掌握技能的同学会偷懒,参与热情不高,比较被动。对照班则完全等待教师安排,跟老师做。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有40.7%的被调查同学表示能积极参与练习,而对照班只有19.1% 被调查同学表示能积极参与练习。

(4)小组合作及凝聚力比较。实验班小组凝聚力强,特别是在帮助未掌握技能的同学时,表现突出。对照班则按教师安排进行机械的保护帮助,缺乏交流,小组凝聚力一般。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有53.7%的被调查同学表示在遇到困难时周围有很多同学帮助自己。而对照班只有1.4% 被调查同学表示在遇到困难时周围有很多同学帮助自己。

(5)同学间评价行为比较。实验班同学间能全过程主动相互评价。但也有“起哄”现象。对照班在被动状态下有所表现。调查显示,实验班有72.2%的被调查同学表示上课时能相互沟通、讨论、评价,但也有同学表示有同学笑话他动作。而对照班只有25%被调查同学表示上课时能相互沟通、讨论、评价。

三、结论与建议

从实验数据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实验班在课堂气氛、合作、交往、探究、创新等方面优于对照班。而对照班就单一的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而言,目标达成率远远优于实验班。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复述、模仿出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师的说教下,被动地进行机械模仿练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的确存在着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现实问题。

(1)学生一时不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新的学习方式,归还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相当多的学生反而无所适从。由于多年来系统的被动的传授式教学,使学生习惯“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导致在新课标实验初期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漠然,不适应。让新的学习方式融入学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班级人数过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创新思维。但现实是班级人数过多,教师照顾不过来,较难做到让每个学生受益。

(3)学期计划能否完成的不确定性。对照班为每班68人,而实验班每班为54人,器材场地一样,教学模式不同。对照班人数多,智力水平一般,用三课时顺利完成单元目标。而人数少,智力水平较高的实验班未能在三课时达到单元教学计划目标。在此之后的教学,采用“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班,达到单元教学计划目标,耗用9课时。像这样,本应简单易学的动作要超出原定计划6课时,那么如果其他单元教学也超课时,加之场地器材有限,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最终势必影响教学计划的制订、调整和完成。

(扬州市高邮市甸垛高中)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之探究 下一篇: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