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小学课程整体结构的转变

时间:2022-09-08 08:55:12

展望中小学课程整体结构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学科课程为重心,这是本末倒置的,不利于有效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中小学课程整体结构应该转变,而且可以实现转变。

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因为:第一,个人美好生存的首要条件是自身的素质;第二,社会发展、繁荣、和谐的首要条件是社会成员的素质;第三,素质发展本身也是重要的内在目的,因为人都希望自己素质高;第四,我们现在较普遍地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人并不是空洞的躯壳,人的基本内涵是人的素质;第五,基于上述四点和教育的本质特征,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应该是发展学生的素质。这里的“素质”取广义,指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主要包括性格、价值观、知识、技能、智力、学习力、创造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等。

人的素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本素质,这些既是其他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终身直接起根本性作用的素质,主要包括性格、价值观、智力、身体素质等;二是学科素质,主要包括内化在个人身上的各个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等,如数学学科中的知识、技能与研究方法;三是综合素质,这是基于各种基本素质和学科素质等的综合,主要包括学习力、创造力、实践能力、职业关键素质、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等;四是特殊素质,这是适应特殊情境之需要的素质,如野外逃生能力、书法特长等。

中小学课程整体结构,应该兼顾这四个层次的素质发展。在此前提之下以促进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为重心,主要理由是:第一,就总体情况而言,人成功与幸福、人对社会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其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第二,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可以训练的,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第三,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都需要及早的训练;第四,至于学科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在中小学阶段,一般只要学习最基本的部分即可,比较高深的学科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放在大学和大学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结构,需要整体转变。

这种转变的基本目标是,逐渐构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基本导向,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其中重点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完整发展。因此,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完整地包含基本素质课程、学科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特殊素质课程这四个层级,其重心应该是基本素质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份量居第二的是学科课程,份量居第三的是特殊素质课程。当然,这个体系应该是多元化和弹性化的。

无疑,这一转变的实现需要较长期的努力。目前,校本课程是实现课程整体结构转变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因此学生除了学好国家课程之外,还可以学习较多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就可以以基本素质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为主了。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有集中的一面,即在专门的课程中实行专门训练;同时,可以适当地渗透于学科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可包含性格发展指导课程、智力训练课程、价值观课程、身体素质课程等领域,每个领域下面可以设若干个课程门。例如,笔者领导的团队为河南一所小学开发了多元智力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可以包含学习力课程、创造力课程、实践能力课程、职业关键素质课程等领域,每个领域也可设置若干个课程门。例如,笔者指导和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发了创造力训练课程。

现在日益注重综合素质评价,这就可以为中小学课程整体结构转变提供一定的导向。课程革新前景广阔。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研究员,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上一篇:你能陪我站一会吗 下一篇:让文化像植物一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