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思考

时间:2022-09-08 08:41:44

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思考

[摘 要]农村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农村物流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在分析了制约因素后,提出了完善湖北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湖北;农村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51-03

1 引 言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服务的总称。农村物流的效用主要是创造农产品的时间和空间价值,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市场对接,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解决好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动中部地区迅速崛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发展农村物流的意义

农村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物流,搞活农村流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破解“三农”问题,一方面在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一方面在于如何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在农民收入增加的条件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农村能够更好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配合新农村建设,构建新时期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就成为我们当前以致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建设新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可以克服小而分散的经营状况,为农民省时、省钱、省心。通过规模经营,让农村市场也能实现规模效益,降低商品价格,给农民带来实惠。一是通过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对农村市场进行监管,保证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与农资产品质量,杜绝过去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的状况,促进农村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农民身心健康;二是农村是我国最广大的市场,通过构建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最大限度扩大农村市场销售量,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和吸纳农民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能够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五是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物流相关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和分散农民经营风险;有助于推动农村市场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

湖北是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北特色的双低油菜、优质大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果特产品六大产业,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物流网络通达全国。在密集的交通物流网络覆盖下,湖北已建成了各类农产品市场4000多个,其中既有大量的城乡集贸市场,也有近百家批发市场,还有众多超市和连锁店。仅在武汉区域,比较知名的就有四季美、白沙洲、舵落口、皇经堂、华中粮油、武东、沙湖水果批发、大东门水产和种子批发、香港路茶叶批发、集家嘴干鲜调料批发等一批经农业部批准的农产品定点批发基地。在武汉农业物流区域,湖北还建有荆州农业物流中心、宜昌农业物流中心、黄石农业物流中心等。在四大农业物流中心的基础之上,湖北物流最终将构筑以武汉为核心的四重物流服务时域圈,即面向“武汉1+8城市圈”重要商品集散地、城市消费功能区的2小时区域配送核心物流圈;面向省内城市的6小时区域分拨及配送物流圈;面向国内经济中心城市的24小时干线终端配送物流圈;面向远东、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72小时国际中心城市终端配送物流圈。湖北要在中部崛起,必定要大力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之路,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并涌现一批农产品专业运销公司和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

3 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给予农民大量的优惠政策,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以快于非农经济和非农人员收入的速度增长,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消费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这是一块亟待开发、亟待整合、亟待突破的处女地,如果能够利用好,将进一步改善湖北省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再则,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完善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出现了合作经营、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等新的经营模式。随之而产生了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使农村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产品极大的丰富,为农村物流业向城市发展,向国内其他市场发展,向国际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产品基础。双向联动、城乡联结,新的物流格局正在形成,启动国内消费,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时刻已经到来,大力发展湖北省农村物流业刻不容缓。从湖北省目前农村物流发展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是辐射全市乡村的农资配送服务网络粗具规模;二是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正在形成,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三是农产品市场日渐繁荣,农村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不断规范;五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六是一系列鼓励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已经出台,如《湖北省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全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意见》(鄂政发〔2008〕48号),湖北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全省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会议纪要》,《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推动全省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85号)等,极大地推动了湖北农村物流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单一、模式经营简单、模式发展滞后、深度合作不够、衔接不畅、配合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制约因素:

3.1 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务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调查中发现,仍然有部分县市区的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现代物流、大物流,特别是农村物流意识,因而对政策的执行力不够,一些农业大市(县)急于抓GDP,急于抓财政的贡献率,只重视抓工业,抓大项目的引进,抓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而忽视农村物流的建设。而一些经济大市、工业强市,由于农村物流所占比重较低而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把发展农村物流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的县市区少之又少。

3.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受财力和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湖北省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一些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的交易仍主要依靠传统的集市形式,大部分农村物流企业,农村商业网点都是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产物,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信息不畅通,农产品的流通主要局限在狭小的区域内,一旦区域内某种产品饱和,就会出现前几年出现的桃贱伤农现象,特别是湖北省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副产品,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极大挫伤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3 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信息技术能力不强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的理念,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2008年3月28日,CNNIC的《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7.1%,在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有23.1% 的人是因为没有上网设备,有53.3%的人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那么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或利用计算机网络购买生产资料的农户,甚至借助互联网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数量就微乎其微了。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中农副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湖北省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开拓市场能力弱,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商品价格动态信息,难以把握农产品卖出和商品购进最佳时机,难以从物流业中获得最佳收益。

3.4 缺乏物流龙头企业,农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度偏低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而村镇销售网点严重不足,商品质次价高,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均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目前农村的中介组织多是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者,难以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成本下不去、质量上不来加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由于受自然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供应不稳定,又不能实行标准化生产,这就加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和经营的成本,因而就制约了农村物流业大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物流模式的发展。

3.5 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偏慢,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完善

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村的不良影响。但是目前湖北省农村主要是家庭分散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在互联网上信息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国外较为盛行的订单农业、农产品定制化服务在省内数量不多,加之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完善,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

3.6 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3.7 物流政策不到位,农业物流标准化相对滞后

近年来,虽然农村物流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物流的相关问题,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农村物流的系列文件,但还是落实不到位;同时我国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能够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基础类、技术类、服务类、信息类和管理类标准体系仍未建立起来。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机制,协调性较差,这也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物流模式发展的一大瓶颈。

3.8 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村物流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人才,从初级到高级都非常紧缺,了解和熟悉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外,针对农村物流层面的研究和投入微乎其微,而农村物流的主体农户和中介组织合作社普遍缺乏专业的物流教育与培训,导致农村物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的管理人才。

4 完善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教育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知识普及是基础,观念的树立是根本,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领导干部的观念是决定因素,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对农村物流的意识,树立大物流、现代物流的理念,并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工作坚持好发展好。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小册子、专题讲座等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逐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现代农村物流教育,在大学开设农村物流方面的专业或课程,造就一大批熟悉农村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4.2 制定科学的农村发展规划

从农村各种货物的流量、流向、流时,商品的物流成本及物流对商品流通的综合影响等方面入手,摸准农村物流的规律,制定农村物流综合体系的发展规划。协调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加强物流中心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制定物流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物流建设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创新。

4.3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和完善村村通公路工程,完善农村道路网络,为农产品的输出和农资等工业品的输入提供便捷的通道。在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在湖北省农村建设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把物流业延伸到全省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业经济区域。加强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像普及电视、广播那样,实现村村通互联网,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为农村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4.4 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区域调整

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提升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夯实农村物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的承包和延包政策,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在原先一村一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使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被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所代替。加快制定国家或省级各类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档次,吸引第三方物流的进入。

4.5 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培养供应链核心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可以采取“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物流运作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减少恶性竞争;大力扶持和发展个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农村物流企业。

4.6 加强农村物流的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由于农村物流的差异性特点,使农村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显得非常重要。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必须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大力推行和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保证农村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规范有序。

4.7 加强政府对农村物流的服务职能

政府在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在制定农村物流宏观指导计划、收集农村物流信息、制定农村物流市场规则,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做好这些服务性工作,能够更好地营造和保证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政府在服务农村物流过程中应积极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从事农村物流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企业,让企业在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改造、改革与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以适应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的要求,从而改变目前我国农村流通企业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迈进。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商、中间商等中介组织。

4.8 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结合农村的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创新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基于网络的农村现代直销型物流模式、契约型农村现代物流模式、第三方农村现代物流模式、农村邮政物流“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经营模式、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等。

5 结 论

总之,完善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物流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密切配合,政府推动、行业联动、企业行动,共同创新农村物流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2010研究项目《湖北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阶段性成果,受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资助。

[作者简介]熊文杰(1970―),男,副教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商贸学院副院长、现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产学研基地主持人,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商业文化。

上一篇: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军队工程建设项目主体收益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