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生活用水现状和节水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08 08:08:08

泰来县生活用水现状和节水对策分析

【摘 要】节水是实现泰来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工程体系、合理调整用水结构等内容。要实现泰来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型社会。

【关键词】泰来县;现状;节水

一、泰来县用水现状

1.泰来县概况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全县幅员面积3996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8镇2乡、 83个行政村、532个自然屯。有汉、蒙、满、回、朝鲜等20个民族。泰来县地处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素有“塞北江南”之称。年平均气温4.9℃,1月份平均气温-17.6℃,7月份平均气温23.4℃,年均活动积温2930.6℃。平均降水量392.6毫米。年均无霜期135天左右。地处松嫩平原西部边缘地带,地势由西北逐渐向东南倾斜,中部较为平坦。海拔高度在137160米之间。境内有耕地191.2万亩,草原109万亩,林地62.4万亩。境内一江(嫩江)五河(托力河、呼尔达河、二龙涛河、小绰尔河、小青河)纵横交错,其中嫩江流经长度约140公里,水域宽广。 2.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由《黑龙江省泰来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可知: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5.3亿m3,地表水水量年平均为241.82亿m3。地下水总补给量多年平均为4.08亿m3,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3.69亿m3。泰来县水资源总量为4.37亿m3,水资源年可供水量为5.9亿m3: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3.2亿m3,地下水可供水量为2.7亿m3。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补给不足从而使我县可供水资源量减少。

3.地表水可供水量

泰来县上挖潜配套工程后近期可供水3.19×108m3。其中提水工程可供水2.21×108m3,引水工程可供水0.98×108m3。泰来县地下水总补给量为40830.92×104m3,补给模数为10.41×104m3/a.km2,地下水可开采量36877.24×104m3/a,可开采模数为9.40×104m3/a.km2,地下水可供水量近期为27345.12×104m3/a,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74.2%,占地下水补给量的67%。泰来县水资源可供水量为59229.12×104m3/a。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31884×104m3/a,地下水可供水量为27345.12×104m3/a。

泰来县各行业年用水总量51526.66×104m3。其中地表水量20848.0×104m3,占总用水量的40.5%,地表水开发利用率15%,地下水量30678.66×104m3,占总用水量的59.5%,地下水开发利用率83%。各业用水结构中生活用水占2.85%,农业用水占97.0%,工业用水占0.13%生态用水占0.02%。

二、节水对策分析

1.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根据当地灌区和水源的特点,改革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重点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成立农业用水户协会,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用水权、水量、水价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二是建立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确定各用水户实际灌溉面积;复核农业灌区用水量指标。三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制定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分级负责制度,逐级分解落实水量控制指标,明确考核、奖罚措施,确保总量控制落到实处[2]。

2.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建立符合本县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一是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对主要种植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加强抗旱品种选育工作,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及管理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严禁开荒、控制打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限制发展高耗水工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重点行业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城镇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的城市绿化和景观,控制选用耗水量大的绿地植物,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3.建立相应的节水工程体系

合理规划并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和取(用)水及量测自动控制设施,提高水资源管理与调控能力。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加快县内工业开发区、建材等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县内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失,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二是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加大节水力度的前提下,减少机电井数量,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采取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以恢复地下水良性循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建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由于科研技术服务远落后于当地节水需求,制约了县内节水事业的发展。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特点,大力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节水科研队伍建设。四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回用,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结合城镇供水,积极建设和完善城镇排污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等级,增加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4.用水结构的调整

各行业用水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高达90%,第二、第三产业用水仅占10%,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应的节水措施,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农业方面要实行田间节水,利用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结合,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利用经济杠杆,制定合理水价,促使各行业自觉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制定合理水价,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等措施,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总 结

泰来县目前尚属于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局面,为改善环境并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泰来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节约用水,必须采用资源节约型农业灌溉方式,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立足于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的水土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工程体系、合理调整用水结构。

参考文献

[1]学忠.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31-32.

[2]王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策研究[J].地下水,2010,34(4):13,146.

[3]张祥宏.浅析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0(5):67-68.

上一篇:通信电源设备的常见故障分析 下一篇:低温等离子体催化降解有机废气的应用前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