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逢春:永远跳跃的生命意象

时间:2022-09-08 08:05:19

“2008年5月1 3日清晨7点30分;罗汉寺,这个刚刚经历了大地震的千年古寺,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哭声很晌,那个哭声让我很振奋,抱起孩子来亲了一口,眼泪止不住就流了下来。”

从去年5月13日诞生下第一个“罗汉宝宝”开始,桂逢春,什邡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院长和她的同事们在古刹罗汉寺接生了108个宝宝。今年5月13日,在北京援建的什邡北京小学,什邡市要为108个“罗汉宝宝”集体过生日,举行抓周祈福活动。桂逢春说“那时,我一定又会忍不住眼泪,但那将是幸福的眼泪。”

传奇:108个生命的诞生

这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座本应晨钟暮鼓的千年古刹内,108个小生命,如同震后阴霾中的一丝光明,在禅床凑成的“手术台”上呱呱坠地。

特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桂逢春正在什邡市电视台参加“5・12”护士节庆祝活动,在地动山摇的惊恐中,她第一时间冲向妇幼院,因为那里还有20多个孕产妇和新生儿。

当桂逢春匆匆赶到医院时,医生、护士正紧张有序地转移病人。考虑到有两个待产的孕妇可能当晚要生产,而且还可能要实施剖宫产手术,桂逢春冲向了已经成为危房的住院部五楼,抢出了部分接生包和手术包。地震后天气转阴,产妇、新生儿不能没遮风挡雨的地方,她想到了保健院附近的罗汉寺,便立即与寺庙里的住持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援助,罗汉寺的大师们打破了清规戒律,表现出了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的本色,在危难中接纳了她们。

转移到罗汉寺后,下起了暴雨,如注的雨水倾泻而来,掀翻了临时搭建的帐篷,而产妇和新生儿千万不能淋雨啊!情急之下,医务人员自发地在帐篷的周围手牵手围成人墙,在风雨中整整坚守了一夜。

产妇要生产,没有产床怎么办?搬来禅床和禅桌!要手术,没有专用照明怎么办?就在手电筒下实施剖宫产5月13日凌晨5点,一名产妇难产必须立即手术!僧人们把3张饭桌拼在一起,上面垫一些卫生纸,简单消毒后就当产床。保健院的医生们用电筒、手机照亮,手术在极其简陋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着。7点30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罗汉寺的沉寂,这是第一个在罗汉寺出生的婴儿。

那一声啼哭是桂逢春听到过的最动听的声音,她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并立即给市委领导发短信说:“罗汉寺里诞生了新生命,为我们灾区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骄傲:为我们的“白衣天使”

在转移病人的过程中,桂逢春和她的团队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有位产妇体重达90余公斤,几个女医务人员硬是把她从五楼上抬了下来。一趟又一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她们坚定地对惊恐哭泣的病员说你们不要怕,请放心,只要我们医护人员还在,你们就是安全的。此情此景,令在场的所有产妇家属都感动得哭了。

那几日,中医院在第一时间派出去3支医疗队,队员们几天几夜没吃没睡,带队的钟兵副院长晕倒在手术台上,经过急救苏醒后又开始了紧张的救治工作。待他们回来时,一个个蓬头垢面,又黑又瘦,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桂逢春心疼至极,大家相拥而泣,那一刻,他们的心是那样的近。

地震突然来袭,许多大型医疗设备如X光机、血透仪无法从危房中搬出,如果肾衰患者不立即进行血液透析,将会有生命危险。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病员做血透和X光检查。桂逢春多次劝他们撤离到安全地带,可他们说“我们不能丢下患者不管,即使要死,也要与患者死在一起!”从去年5月12日至今,血液透析和X光透视从未停止过工作……

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桂逢春的同事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作为院长,她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感悟:亲历灾难,更懂感恩

亲历灾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悟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更懂得了感恩,对桂逢春来说,更是如此。

当妇幼保健院迁进罗汉寺后,住持素全立即开始指挥僧众接待受灾群众,他给僧人们提出了三个“无条件”无条件接纳受灾群众,无条件提供饮食,无条件提供一切物资。僧人们打开了仓库,300多张空床和被褥全搬出来了,38名僧人又抬出自己的床、被褥给群众使用。夜雨中,连续劳累了10多个小时的僧人们打着伞,蹲在地上过夜。53岁的释能照师傅,负责食堂的伙食和进进出出的物资。“孕产妇的身子虚弱,必须得吃点好的!”半夜12点,当一碗碗热腾腾的稀饭和一个个鸡蛋送到孕产妇面前时,大家简直不敢相信僧人们居然想得如此周到。

谈到素全法师,桂逢春很激动。她说本来担心佛家戒律,但素全法师表示“见死不救是最大的忌讳,其他的忌讳都不是忌讳了。”

谈到,桂逢春很激动。随着“帐篷产房”撤离,罗汉寺也渐渐安静下来。桂逢春望着越来越空旷的寺庙后院,有些怅然若失。他们的邻居,是一支医疗队,共同抢救一名危重产妇的经历,让他们从陌生到熟悉。“部队撤离时,为了不打扰我们,都是半夜悄悄走的。”但那天晚上,桂逢春他们仿佛意识到什么,一听到吹哨声立即都起来了,“在场的医生护士,都坚持送了战士们一程。”

谈到援建的同行,桂逢春也很激动。北京医疗专家来什邡援建,义诊时来看病的群众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把门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非常感谢北京中医医院和总医院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顶尖级专家来义诊,既为灾区群众看病,又促进我们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

嘱托:我不竭的动力源泉

走进什邡市中医院的板房会议室,迎面就会看到墙上挂着一张胡总书记与桂逢春亲切握手的照片。

震后第7天,5月18日,总书记来到什邡,看望正在救治伤员的医护人员。总书记握住桂逢春的手说:“医务人员辛苦了。”桂逢春激动地说:“总书记辛苦了!”桂逢春望着总书记,热泪盈眶。“胡总书记慰问我们医护人员,让我们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备受鼓舞。”这成了桂逢春过去的一年和未来的日子里不竭的动力源泉。

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战斗中,由于连续多日的劳累和超负荷工作,加之缺少应有的休息,吃饭、喝水无规律,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的桂逢春胸痛、咳嗽、发烧,病痛时时在折磨着她。但她不敢躺下,一边输着液,一边还要安排工作。

在桂逢春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在地震一年后,在美丽、整洁、功能齐全的板房医院里,妇幼医疗业务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能保证为灾区群众和地震康复伤员提供便捷。他们还特别提出了“妇女再生育工程”计划,对从灾难中挣扎出来的特殊群体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耐心细致的关怀服务。

在离罗汉寺不远的地方,一座现代化的医院大楼正在兴建中。

在离未来不远的日子里,桂逢春将在这里迎来更多的新生命,生命的意象将永远跳跃。

上一篇:王理效:用爱重振北川干部队伍 下一篇:陈岩:执著而幸福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