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08 07:33:23

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阐释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探讨了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一套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等院校 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 策略

[作者简介]张莉(1977- ),女,江西上饶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病理产科;李萱(1982- ),女,江西上饶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病理学教育。(江西 上饶 334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74-02

一、引言

实践是衔接高等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的重要纽带。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实践出真知。高等院校学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动手能力,离不开实践活动。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对大学生自身、高等院校、社会有着十分深远而广泛的意义。本文主要谈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关于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实践能力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作环境中,表现为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贡献水平。在生活环境中,表现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经验性。实践能力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突然获得的,更不是在课堂上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二是理论性。在积累经验方面,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与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不同的。一般地说,有理论指导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会更加有效和迅速。因此,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不可忘记理论的重要作用,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毕业生,其实践能力更是应当在理论指导下形成,由有认识意义的实践经验构成。三是综合性。由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如在社会活动中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需要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遇到新问题时需要良好的分析研究能力等。

三、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持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社会很多企事业单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岗位不断减少,给高等院校学生提供的岗位更少。由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明确要求应聘人员具备实践能力。没有实践能力是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要求的。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拒绝应届毕业生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2.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国家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特别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需要。只有真正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目前,高等院校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发展后劲。

四、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心理学认为,能力是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实践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而习惯上,人们经常把实践能力与“动手”联系起来。实际上,“动手”是技能而不是能力。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转变为“自动化”、完善化的动作系统。虽然能力与技能都是个体巩固下来的概括化的东西,但技能是行动方式,而能力是心理特征,是高层次的东西。由于人们没有区分清楚能力和技能的概念,导致对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正确的思路,主要表现在偏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树立全面发展的新型素质观。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是由其教育观决定的,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树立新型素质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时,教师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生自己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实践能力。21世纪,人才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而人才竞争中最根本的还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竞争。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知道死读书,缺乏实践能力,那么这样的人才是不合格的。长此以往,学校的发展在社会上就站不住脚跟。

2.注重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除了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外,在学习结构和学习方法上还要加强培养。马克思说过,理论引导着实践的发展。理论是先行者,没有理论,实践就没有指航标。高校大学生要提高实践能力,首先要注重吸收理论知识。

高校大学生要重视加强外语学习,因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和世界各国进行频繁的科技交流需要外语;将来阅读各国资料文献、及时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工作转移需要外语;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动态需要外语。每位高校大学生都要重视外语学习,并制定强有力的学习措施。要认真学好教师在课堂讲述的内容,适当高标准、严要求。每日的自习时间至少要拿出2个学时复习外语,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外语课余活动,形成浓厚的外语语言环境。如积极举办外语晚会、编排外语小品、看外语录像、进行外语朗诵比赛、开展外语角、进行外语会话等。在实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外语学习。作为一名大学生,至少大学外语四级考试应合格,毕业后经常不断地强化外语的读、写、听、说及翻译技巧,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在专业课方面,高校大学生要根据各教学阶段的特点,认真学好专业课程。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是接近成熟的青年,正是一个人由他控走向自控的阶段。因此,明确学习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集中精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大学生应从整体上了解专业各学科的概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医学生为例,必须首先学好正常人体学。医学院基础课一开始就从形态方面开设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机能方面开设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医学生一定要学好诊断学和临床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为以后走上临床打好基础。当然,大学生虽然主要以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但还要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光吸收理论知识,不应用,就算学到手也是死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为此,高校大学生要上好学校安排的实习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在实践中积极运用自己的知识,以便验证理论,帮助理解、巩固知识,初步培养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

3.加强实践性教育。人的发展离不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一个人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间接经验要依靠直接经验才能获得,没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无从谈起。这充分说明实践能力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拥有足够的实践能力,能够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对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养成起“催化剂”的作用。高等院校必须促进实践性教学,为学生安排实验、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高等院校不能忽视毕业设计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载体。日本的高等教育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十分强烈,师生之间互动十分密切。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就课堂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只是总结,不妄加指责。此外,教师还会布置演习课,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课题进行自由讨论,然后进行报告。整个演习过程完全由学生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研究和报告能力。在学生发言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让学生自己论证自己的研究结果。当然,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表扬。经常看日本电视剧或电影的人可以看到,日本学生在多人面前发言时不会感到胆怯,一点也不会拘束。这与我国学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截然相反。事实证明,正是大胆的实践成就了学生的创造性。

4.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科研实践。高等院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没有科研能力的大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检验和巩固,这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大有裨益。也许有些大学生反映学校中的科研活动不多,其实不然,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是一项重要的科研活动。学生要重视自己的论文研究,以此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到了大二,大学生就应该有意识地参加科研活动,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应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也要为学生多提供科研机会,让学生参加项目,开启思维,积极思考,提高实践能力。

5.尽量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养成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拓宽,缩小自己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检验学生思想品德状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认为学生在课外打工有很多坏处,如耽误学习,浪费精力等。笔者认为,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学生在课外打工是有好处的。打工可以让学生慢慢摆脱以前在学校、家庭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环境,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就是高等院校学生毕业了,在工作岗位上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会与别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为别人着想,这是因为他们平时缺乏社会实践锻炼,与社会接触太少。所以,高等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勇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高等院校可以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出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指导,使实践效果事半功倍。如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见习,提高实践能力。

五、结语

高等院校学生如果仅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许多学生自小就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因此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等院校学生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路.关于现代大学精神的培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

[2]汪溪,李建军.以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农机化研究,2005(2).

[3]顾妍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J].教育探索,2006(11).

[4]伍先明,刘厚才.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教材的建设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5]王璐,张静,张正祥,等.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J].西部医学,2011(8).

上一篇:创新高职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之我见 下一篇:品美国海鲜盛宴,尽享至尊极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