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宗十二庄脚上功夫

时间:2022-09-08 07:15:43

峨嵋宗十二庄脚上功夫

左右任分腿

峨嵋天字庄第三式架子,其重点在“左右”和“分”字上,“左右”的含义是左为血分所居,右为气分所居。血属阴,气属阳,阴分(血分)走得慢,阳分(气分)走得快。所以先左后右,先运动阴分(血分)的气脉,使其在时间和速度上与阳分(气分)配合起来以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据旧说是“时空”的控制方法。“分”字的含义是:“分”有分之道。其操作的方法,把右腿微微的一屈,同时把左腿向前方缓缓地踢出去。一腿出去有八法,这八法统摄了气脉上和武功上的运用。

八法在气脉上的运用如下:

(1)丁字腿:左腿提起,顺势向内一挂。即收腿靠近右脚的附近,用大趾尖继续点着地,变腿。这个动作的关窍在承山穴,以气至穴位,觉胀为度(承山穴在小腿的下端尽头处)。

(2)搜裆腿:把左腿向左前方缓缓地踢起,股膝关节要放松,但脚尖需要笔直与脚背成平行线,才向前踢出,以伸直为度。其作用是练阴阳经的气脉,膝眼与伏兔穴自然地绷得很紧为度。伏兔穴在膝眼正中直上约五寸处,伏兔为钥匙,膝眼为锁。

(3)翘剪式:在将腿踢出伸直以后,随即把左脚掌和脚趾朝上翘,运动太阳膀胱经的气脉,其关窍在委中、承山两处,以觉胀为度(委中穴在膝弯内,中横纹中央)。

(4)海底针:关窍在后踵上,在翘剪式运动合度之后,随即用脚后跟微微地朝前一蹬。其作用是降三阴的气脉,因为三阴的气脉从脚跟上走,运动后踵可以起到阳潜于阴、火居于水的效用。

(5)凤点头:即在海底针以后,就原来的脚掌上翘的姿势,将脚趾向下一点,同时把脚背绷直。其作用引肝脉下行,其次引脾脉下行,再次是引肾脉下行,使其上走之势不致于太过。是调剂阴阳气脉升降平衡的方法, 其关窍在足大趾的大敦(肝脉)隐白(脾脉)。

(6)内转太极圈:将脚掌朝里一转,只用脚胫关节。其关窍在左脚外面上下二池。

(7)外转太极圈:将脚掌向外面一转,与内转的方式相反。

(8)内扣脚:在划圆之后,随即将脚朝里一扣,这时上腿的关窍在环跳,足下的关窍在阴跷根上(即足内侧枣核骨下)。

以上是分字诀足胫、足掌、足趾、足踵的八法,在武功上的运用也甚广泛,能善用分字诀,足就和手一样灵活。而足的力量至少比手的力量大五倍。武功上又分八法,口诀曰“擒、拿、封、闭、钩、弹、针、踢”。单手曰“擒”,双手曰“拿”,虽然以手为主,而足也一样应用。擒拿虽是二法,但不能机械地分开。又就阴阳面来说,“擒拿”是自己的阴面拿敌方的阳面,以自己的阳面拿敌方的阴面,使阴阳经络的气劲相对相制,也就是“异性相求”和“四两拨千斤”的道理。

“封”是封住敌方手足,使其发不出来。“闭”是闭住自己的门户,使敌人打不进来。“钩”是用指头钩敌方的手足朝里内收,或朝外推,足趾翘起往回一收也叫钩,也与手的同样作用。“弹”是先将腿提起,扁着足打出去。弹还含有软的意思,就像弹簧一样,不打着敌,气不发出,是软的,打着敌人,气运到腿上,即硬如铁。“针”是用足后跟朝下一跺脚,再一磨转,就像钻子一样朝下钻。“踢”是朝前面用足尖踢出(所用足背打人)。消力八法,则与此相反,其八字诀曰“吞、吐、闪、侧、推、绑、靠、拍”。这恰恰是解这八字诀的法子,详后面龙字庄十六字诀。

龙鹤两庄合诀浅注

鹤性不争,喻诸凤德。犹龙见首,言拟莫测。

此四句统说龙鹤两庄的总义。两庄的作用,各有分别。“鹤”是以静制动,“龙”是动中有静。因此取喻鹤性不争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姿势来形容其作用。以下是分别解说上四句从初步到第三步的诀法:“鹤性不争”一句着眼在“不争”二字。言静,不特架子静,气机也静。“喻诸凤德”一句,着眼在“德”字。“德”字的意思是说的“治心”。德字是从直从心。用静的方法才能治心,使其不乱。“犹龙见首”一句着眼在“见首”二字,龙字庄的运用,主要关窍在头功上。“言拟莫测”一句着眼在“测”字,“测”字有三义:第一义是说,龙鹤两庄的气脉变化很复杂,不易掌握体会;第二义是说自己体会深测自身作功夫时的气脉运行情况;第三义是用于武功,深审度测对方的气脉。

是庄为用,持戒礼客。法寓化解,攻守两得。

此四句说练气功的人切戒好勇斗狠,然而为了自卫,运用龙鹤两庄,攻守两便。分句体会,则“是庄为用”一句着眼在“用”字。“用”字含义一是用于内练功夫,一是用于武功对敌。“持戒礼客”着眼在“戒”字,其第一义是切戒好勇斗狠,第二义是戒浮躁,练功夫操作架子和运气要以静为主。“法寓化解”着眼在“化解”二字。“化”字的含义,是说气脉的变化和架子的变化是每一节脊骨都要分解开,是重点的重点。“化解”二字连续起来的含义是说武功上的解数要解脱对手的封锁和擒拿。“攻守两得”着眼在“攻守”二字。攻守的含义是以动静相对而言,也就是说这两个庄子都是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的意思。

屈伸消耸,吞吐闪侧。探捞牵挂,靠撞推拍。

这十六个字是十六个诀法,其关键是每一个诀的架子和气脉是内外合一的。又前八字的口诀每两个字是相对相制的,后八字口诀是联系应用的。“屈”字诀是说上中下三路架子的操作都要弯曲合度,这时气机是内合的。“伸”字诀是说上中下三路因外面架子的运动,导致阴阳气脉都要伸舒运行,调节其郁滞,和中其太过而使它平衡。这时念“嘘”字诀开气或“嘶”字诀升气。“消”字诀包括消肩、消头、消项、消胸、消腹、消腿、消步、消肘腕、消阴阳劲等方法。又“消”字的含义,架子和气脉内敛或变换方向和位置叫做“消”。“耸”字诀包括寒肩、缩项、推肘、云行、针脚、弓箭(用膝踵)等方法。又“耸”字的含义,局部的架子和气劲,比较突出谓“耸”。“吞”字诀有两义:第一是说内里的气机,把发出来的真气朝内收敛,这种口诀不能用“哈字诀”而要反用“嘶字诀”,因为“嘶字诀”的急劲,是内收作用,缓劲才是升的作用,因此天字庄用“加字”口诀,要倒念一个嘶字,也是这个道理。从客观来观察,一般人有痛感时会自发性地念“嘶”字音,把气机往里吞。第二义是说架子的吞,凡是念“嘶”字音,肚皮和胸膈会朝里收缩,因此,架子的吞法,凹腹吸胸要配合吞气。“吐”字诀以运气而言,念“嘿”字音符。在架而言,限于朝前突出的部分才叫吐,与吞是相对相制约的。“闪”字诀是纯粹说架子,系用腰腿上的功夫,步法走的是“边门”,内里的气机运用要把气升起来,在武功方面,是专用于躲闪掌,如中三路的排山掌,平心子午腿,弹腿,鸳鸯腿等。腰腿身段要扁成半面含机的架子,二尖相对才能灵活做到闪的作用。“侧”字诀也是专门说架子的,与“闪”的分别是不消步的,而只以身段变化为用,上中下三路都有用法。就上、中、下三路身段的变化方法而言,分做摇头、摆尾、摇肩、跪脚、虎尾、虾背等,都属于“侧”字诀。武功方面,如怀抱琵琶、大背大锁、铁门坎、千斤闸等,都是“侧”字的用法。“探”字诀专讲手脚功夫,以虚变实为用。例如:剑诀、龙探爪、五丁开山腿上八法等,都属于“探”字的用法,凡是这类手法的架子都用得很长很远的。又探字诀气机是合在中宫的,不用时安详内容,要用就用“嘿”字诀叫力发劲。“捞”字诀是属于擒拿法中的一个,但有一项限制,一定要从下向上才能叫捞。而且,一定用阳掌,有一种架子叫“海底捞月”,顾名思义就容易体会了。因此捞的架子必须高矮互变,才能捞得准和捞得深。捞时气机要相应下降。捞字诀有个要紧的关窍,是不能死板地捞,捞着对方的足以后,立刻要翻掌蹦出去,以防对方的鸳鸯腿、二换腿和足的拿法反克住自己。“牵”字诀是专说手的功夫,要利用对手气机开发足够了,而架子收不回来的机会,用擒拿法。

1、如“顺手牵羊”的手法,顺势一牵,把对手牵出去很远,或者跌倒。牵的手又要与身段相反,身段上步向前,而手则向身段的方向牵出去。又关于上步的要领,须上“边门”,不可误上“鸿门”。又这个口诀配合准字、靠字、拍字,口诀灵活应用的机会最多。“挂”字诀也是属于擒拿中的一项,手足都可以应用,而且有一反一正挂法,足上功夫如虎尾腿、丁字腿等;手上功夫如小指的金钩劲,大指的冲天杆等。挂字的用处,是清对手的力和审察对方的气劲强弱,因此挂的力先是虚的,叫劲以后才变成实的。“靠”字诀双方要接触很近才能应用,肩臂肘股臀部等都是用靠字诀的地方。靠的时候不能消步,要把自己的气劲全部用出来,谁的力量大,就可以把对方打出去。但功夫纯熟而力量较小的可以反借靠的力量消步退出威力圈。“撞”字诀是用头和膝的功夫,头功用在上三路的时候多,用于中三路的少。膝功用在中三路的多,用在下三路的少。“推”字诀有双推手、单推手的分别。一般用于袖底劲推的时候多,用排掌推的机会少;单推双推,包括推的时候多,用排掌的机会少。单推双推,包括以单破双,以双破单,和以双破双等手法。推字诀变化下去,与擒拿法是联系的,推与擒拿可以互换运用。“拍”字诀有单手和双手的区别,又有内含掌与鸳鸯掌的区别,两者应用的方向相反,鸳鸯掌用手背朝外拍,内拿常用手心朝内拍,还有一种拍法的变化,用单字拍腿,拍头,拍背心,拍肘尖。拍的作用,一般是消劲,用于被敌人擒拿住了用单掌一拍可以清劲。另一种作用是对手的力用出来了,朝对手的气劲的反面,或用劲的那个劲道上对准其中央的关窍一拍可以借力消劲。

上一篇:浅谈太极功夫 下一篇:道家思想与自然门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