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突破发展困境的思考

时间:2022-09-08 07:11:47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突破发展困境的思考

摘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突破发展困境必须要打破行业分割和部门垄断,营造法制化发展环境,在高校内部实行归口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面向市场、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整合资源,多方合作,形成特色,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继续教育手段。

关键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困境,其中既有校外的宏观原因,也有校内诸多因素。继续教育办学主体也存在着内容不新、方式落后、层次较低等诸多问题。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获得更大发展必须开展一系列内外部的变革。

一、打破继续教育的行业分割和部门垄断,营造法制化发展环境

我国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条块分割、各自独立、行业封锁的格局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不利于提高我国继续教育的整体水平,反而使继续教育成为各行业自我封锁,自主运营,自谋私利的手段,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缺乏改善管理和服务、增强继续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动力,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形式主义和单纯逐利行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拥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但由于行业封锁和地区限制,很难开展高层次、前沿性、整合性的继续教育。

在我国教育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为提高我国继续教育的竞争实力,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教育宏观体制,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社会约束为框架的新体制。打破继续教育的行业分割和部门垄断,建立公平竞争的继续教育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政策,鼓励在职成人参加继续教育,加强部门、行业之间继续教育的协调与合作,理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行业之间开展继续教育的关系,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体制性条件。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制度环境的支持,而制度环境的形成仰赖法律的保障。当前继续教育立法,尤其是与继续教育运营相关的立法势在必行。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起法制化的继续教育运营环境。

二、高校内部继续教育要实行归口管理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管理不规范。许多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是持保留态度的。某大学对继续教育的态度曾经是“两不三为主”,即:不能影响学校声誉、不能挤占学校生源;以在职人员为主、以培训非学历学生为主、以远程方式为主。这种态度实质上是对继续教育发展的一种担忧,要害就是限制。这种限制具有不小的影响力。其根源在于把继续教育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不重视发展。因为认识上的误区和舆论的误导,在对继续教育不重视的前提下,必然衍生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放任。在许多普通高校,教务处、研究生处、各院系或成人(继续)教育学院都可以具有继续教育管理职能,只要向学校财务处上交管理费,就都可以打着学校的旗号来办继续教育。问题也就随之出现:新的继续教育增长点出现后,各单位一拥而上,争相办班,以哄开始,以乱结束,虽获一时之利,却损坏学校形象,败坏学校声誉,降低学校继续教育的整体竞争力。必须要强化高校对继续教育的统一管理,理顺学校与各办学单位之间的关系,将学校利益、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继续教育做到完全的归口管理,就目前而言,应该将继续教育的管理职能全部归到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才能够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各院系专心搞普通本专科教育,研究生处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各培训中心都合并到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从根本上避免政出多门的现象,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形成规范化的发展局面。

三、加强高校继续教育队伍建设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活力与综合实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有一支专业化、市场化的继续教育管理队伍。

当代继续教育具有面广、专业性强、方式方法灵活等特点,要在包括准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各类行业、专业培训的整体继续教育格局中正确定位,要能够发现继续教育新的增长点,能够培育处于发展中的继续教育增长点,成为继续教育的设计者、承担者、推进者、开创者。这一切不是传统的学历教育管理者所能够胜任的,要求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触角和强烈的市场意识,善于发现市场,细分市场,开拓市场,市场营销人才、项目推广人才、策划广告人才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队伍中最为紧缺的人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这是做大作强的根本所在。目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基本上是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岗位上转过来的,继续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理论贫乏,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缺乏面向市场的开拓意识、竞争意识。

鉴于此,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要身体力行的终身学习,切实开展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并且实行不拘一格的人事招聘制度,让确有市场能力的人才切实发挥作用。

四、建立面向市场、灵活高效的继续教育运作机制

我国继续教育朝着社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继续教育办学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学习者丰富多样的继续教育需求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竞争激烈的继续教育市场化局面由此形成。

国外培训实体凭借雄厚的国际化实力和国际品牌,民间培训机构凭借灵活的机制在给继续教育领域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此相适应,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断然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方式,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包括掌握继续教育市场信息,收集用人单位及学员的反馈信息,分析人才市场供需状况,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进行市场细分,选择更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生源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继续教育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市场化运作方式始终包含着满足继续教育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目标,要达到此目标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竞争时代,求知者不可能从趋同化的继续教育信息中感受到普通高校的吸引力,因此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市场化运作中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些层面上的局部竞争、低层次竞争,而应该在各个层次上进行整体实力的竞争,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同时树立长远观念,在考虑生源群体、课程设计、专业开发、投资收益等方面都要有长远眼光。尤其重要的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取得竞争的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继续教育市场的现实需求,更要拓展学习者潜在的继续教育需求,不断用新的教育技术、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设计、新的项目、新的教育装备来挖掘、引导这种潜在需求成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五、整合资源,多方合作,形成特色

我国继续教育目前极为缺乏自主开发的核心课程和深入了解继续教育需求的教师。这一点已同样成为制约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仅靠普通高校难以满足社会的继续教育需求,必须多方整合资源,共同实施继续教育项目,使继续教育项目成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点,成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好载体,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成为合作办学的桥梁,多方共赢,共同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要把重点放在高层次继续教育项目上,深入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开发适合本校资源优势的继续教育项目,充分体现高校的特色,形成有竞争力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特色。

六、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继续教育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地域的局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继续教育既不挤占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反而能扩大普通高校的办学空间,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潜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教育装备,创新继续教育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双边、多边互动的教学形式,使继续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直接有效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峰.新世纪成人教育定位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05,(6)46―47.

[2]王筱萍.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相关问题探讨.机械管理开发,2006,(2)151―154.

[3]赵权.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整合机制的探索.石油教育.2006,(2)31―32.

[4]郜岭.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继续教育.2006,(2)20―23.

上一篇:关于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 下一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