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温凉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08 06:29:28

昌宁县温凉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摘 要]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通过精确定量设计,科学合理的确定株行距、基本苗、施肥水平、灌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系统工程;通过叶龄进程,精确定量的施肥,水分调控,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加实粒数,提高千粒重,最终达到节本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 水稻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55-01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保山市。境内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年平均气温15℃,海拔1500米至1700米之间的地区为温凉区,此区只宜种植的粳稻品种。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研究、实践、总结出来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项新技术,是解决温凉区水稻创建高产增效的重要途径。这项技术是根据目标产量要求对氮肥进行精确定量,并依照叶龄模式对水稻全生育期过程进行调控,最终实现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的定向目标,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环保的效应。2008年昌宁县农科所引进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在昌宁县田园镇右文村浪坝寨白泥田,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示范样板10.2亩,平均单产达867Kg,比非样板区亩增产267Kg,亩增效益534元,化肥用量减少15%,后期灌水减少30%,化肥利用率提高十个百分点,达到了节本增效,科学施肥,保护环境,不浪费资源的目的。

目前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该技术已在全县不同海拔区域获得成功,示范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旱育秧准备

1.选用良种

良种要具备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等特性,在昌宁县温凉区可选用昌粳系列、楚粳系列等品种。

2.种子准备

每亩大田备用良种1.5Kg,播种前在阳光下晒种1~2天,精选出饱满、发芽率高的籽粒后用浸种灵兑适量水对种子进行72小时浸种处理,每小包(10g)处理种子3Kg,可有效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稻瘟病等常发性病害。

3.苗床地选择

育秧地块应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疏松肥沃,便于管理的地块。每亩大田备用秧床15㎡,用壮秧剂进行秧床消毒、灭虫、培肥。秧床做到土粒细均,土、肥、药充分混合均匀,播种前浇透秧墒底水。

4.培育壮秧

采用旱育秧操作规程培育带蘖无病虫适龄壮秧,4月上中旬播种,均匀播种后用筛好的细土盖种厚1㎝,用丁草胺加杀虫剂兑水喷在秧床除草防虫,采用拱架薄膜盖秧床。拱架薄膜待幼苗“立针”后注意通风降温,防止烧苗,苗长至“二叶一心”揭膜。适时抓好浇水、防虫、防病,培育分蘖壮苗。5月中下旬移栽,移栽前一周用杀虫剂加三环唑打一次杀虫防病药,使秧苗无病虫移栽。

二、大田移栽

1.整田

大田要深耕细耙,做到田平泥化。厩肥在犁田前施,化学肥料和每亩用1Kg呋喃丹拌匀后在最后一次耙田前均匀施入田内,平田后移栽秧苗。

2.规范化条栽

采取单行拉线条栽,做到浅水移栽,合理密植,昌粳8号、9号株行距4×9寸,其它品种规格4×8寸,每丛栽1-2苗,保证高肥力田块亩栽1.8万丛,一般肥力田块亩栽2.1万丛。秧龄35天左右。

三、科学配方施肥

在温凉区水稻全生育期亩施厩肥1000Kg,尿素总用量20Kg,普钙肥50Kg,硫酸钾7.5Kg,硫酸锌1Kg。具体施肥时间分为:底肥尿素12Kg,普钙肥30Kg,硫酸钾2.5Kg,硫酸锌1Kg;保蘖肥栽后20天内结合化学除草亩施尿素4Kg,普钙肥10Kg,硫酸钾4Kg;促花肥(到4叶期)亩施尿素2Kg,普钙肥10Kg,硫酸钾4Kg;保花肥(到2叶期)亩施尿素2Kg。

四、大田科学灌水

采取寸水活苗,浅水间隙灌溉促分蘖,苗足晒田,深水保孕穗,湿润壮籽,灌浆期干干湿湿交替灌溉的田间水分管理方法。

五、抓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稻螟虫是温凉区易发生的主要病虫害,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水稻生长进入分蘖、拨节、抽穗灌浆期,容易发生稻飞虱、稻螟虫、叶瘟、穗颈瘟等病虫害。在水稻病虫害易发生的关键时期,采取以下三点防治措施,确保水稻高产丰收:

一是分蘖盛期、拨节前期用杀虫药及75%三环唑兑水各防治一次稻飞虱、稻螟虫及叶瘟。

二是在水稻整体田块抽穗5%左右,每亩用杀虫双200~250克,加井岗霉素1包(25克),富士一号1瓶(80毫升),75%三环唑20~30克,兑水30公斤(2桶)均匀喷雾。用于防治水稻螟虫及穗瘟。

三是在水稻灌浆期,每亩用富士一号1瓶(80毫升),三环唑1包(20克),井岗霉素1包(25克)兑水30公斤(2桶)进行均匀喷雾。用于防治水稻穗颈瘟及稻曲病。

六、做到适时收获,九黄十收,颗粒归仓

上一篇:北方寒地水稻育苗技术浅谈 下一篇:隆垦速效液态硅肥在玉米上应用效果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