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教育构建幸福课堂

时间:2022-09-08 06:11:39

追求幸福教育构建幸福课堂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进行了课堂改革,主要从课堂的“自主度、参与度、有效度、快乐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构建了“1+2型课堂”,探索了“无师型辅助课堂”与“小组走班PK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探究;课堂改革;幸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142-03[ZW(N]

[作者简介]何东洋(1968―),男,广西岑溪人,本科,岑溪市实验小学教师,中学高级;赖婷(1974―),女,广西岑溪人,本科,岑溪市实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黎敏(1978―),男,广西岑溪人,本科,岑溪市实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2013年11月,岑溪市实验小学率先在全市启动了课堂改革,着力打造自主高效课堂。该课堂以教学为切入点,打破以往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演“配角”的课堂模式,通过“学案”引路、学生独学、小组合作、学生展示、教师辅助等形式,弱化教师主导作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师提问、强化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打造高效率的个性化课堂。一年多来,学校践行“追求幸福教育,构建幸福课堂”的课改理念,从最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地抓出了样本,抓出了成效,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课堂改革,在千呼万唤中果敢起步

实验小学是一间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全市各个地方,也有一部分来自区外与岑溪周边地区。到我校读书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寄予厚望。

2013年春学期,办公室接到了一位优秀学生的家长的电话,家长反映,他的孩子星期天在做作业的时候把试卷狠狠地搓成一团,放在地上狠狠地踩踏发泄。随后家长质疑,是不是学校作业过多,学生厌烦了?后来我们在全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在课堂不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就是做题目,不喜欢上课。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课,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上课都没事做,课堂只是几个尖子生与教师的课堂,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很少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便开始厌学。这些问题引起了教师的思考:作为岑溪基础教育的窗口示范性学校,我们的课程应该如何着力,学生才会喜欢?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与市教育局沟通,通过讨论达成了共识,决定进行课改。时值新课标刚刚,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变革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手段是课改的关键,也是课改的着力点。如何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量,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是课改研究的重点。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提出,听讲、阅读、示范这些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学的内容保存下来的小于30%,其中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效率最低,两周后剩下5%。相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实际运用中学,特别是当“小老师”教别人,学习效率成倍提高,学习内容保存率达到90%。由此可见,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有了对课改的认知,还要有坚决果敢的行动。2013年11月,我们在市教育局的协助下,聘请山东济南学景教育集团,在其指导下开始了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幸福课堂”的研究。“幸福课堂”是指“和谐、快乐、自主”的课堂,其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感受到快乐,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不再为作业多而烦恼,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学学习生涯。如何让我们的设想理念落地,实现构建的宗旨呢?“幸福课堂”的基本做法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练习反馈―整理反思。

二、课改课堂,在群策群力中日臻完善

实施课堂改革以来,胡正明、杜金山、金锟、许世国等教育专家先后到校讲学;岑溪市市委书记覃颂、市长覃震西、主管教育的市委常委及副市长尹哲、教育局局长李旭亮、局党委书记罗华孔、副局长陈展涯、市教科所所长林琳等先后多次深入课改课堂,指导课改工作;一线课改教师齐心协力、精益求精,课改课堂在群策群力中日臻完善,“幸福课堂”的课改理念深入人心,反响强烈。我们课堂的构建主要是从两方面展开推进的。

(一)探索“四度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阵地,我们从课堂的“自主度、参与度、有效度、快乐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提高课堂的自主度

我们要求课堂时间要以学生为主,倡导学生多说、多做,教师少说、少做。我们规定,上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能多于10分钟,教师要勇敢地放手让学生学习,当学生说得不到位时不要急着补充,而要让学生讨论,讨论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导学案,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做好探究记录,汇总情况并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只是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关注小组的交流,倾听他们的不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

2.增强学生参与度

我们从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长短、范围大小、热情高低、程度深浅来衡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们要求训练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热情参与,我们通过灵活的课堂评价,让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肯定、表扬等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学校也进行各种星级人物评比,以此来加大学生的参与度。

3.提高学生的思维度

我们在教学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全过程,不做旁观者,不做边缘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全程学习、全程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找准教学起点,不要太浅也不要太难,要能引起学生的多方思考;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通过质疑、补充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4.增强课堂的快乐度

按照我们“幸福课堂”的理念,快乐的课堂是我们的追求。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轮流展示,走出座位,走动着学习,人人都有机会展示,大家互动着、快乐着。

(二)构建“1+2型课堂”

根据“幸福课堂”的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参与课改的教师进行了创新,探索了“1+2型课堂”,“1”是我们常见的有教师在的常态课堂,“2”是指“无师型辅助课堂”与“小组走班PK课堂”。

1.“无师型辅助课堂”

在小学进行“无师型辅助课堂”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我们只是把它当成其他课堂的补充,在必要时使用。我们学校女教师多,教师比较年轻,请病假、产假的教师特别多,其他教师代课也只是让学生写写作业、看看书,管好纪律就行了。这时,“无师型辅助课堂”就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这种课堂里,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临时老师的角色,整节课由“小主持人”调控进度,严格按照“出示课题―认读目标―独学写导学案―对学、群学交流―预展写板书―小组展示并质疑、补充―达标检测―整理反思”的流程进行。这样的课堂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没有专业教师代课的问题,经过多次验证,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很好。

2.“小组走班PK课堂”

这种课堂是从各个班分别抽一个学习小组,组成一个新的班级,用PK的方式共同学习一个内容,在“小主持人”或者教师的主持下自主学习。这种方式使得各班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思维得到了很大的碰撞,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不同班级的学习小组走到一起临时组成一个新集体,共同学习一个新内容,不同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得到了全面展示,教师不同的授课方法得到对比,缩短了学生学习的差距,也使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差距逐步减小。

三、幸福课堂,在不懈追求中成为习惯

追求幸福的教育,构建幸福的课堂,让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一年下来,这种追求已经慢慢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在课改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让我们大开眼界。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经过课改的洗礼,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这主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学、群学,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果说独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那么对学、群学则自然地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整个流程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的书写在不断的板书、展演中逐渐优化,学生的表达在持续的展示、总结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在同伴的质疑、补充中变得活跃,学生的倾听在参与的过程中变得专注,学生的自制力则在观察员的监督、提醒下不断增强,“学困生”在每节课的对学中不断进步,“学优生”则在每一次的组织预展中变得更加优秀。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逐渐养成。

(二)课堂活了起来

相比以往传统的课堂,现在的课堂活多了。“我有质疑”“我来补充”“我来挑战你的朗读”“我来回答”“请问你能解答吗”,这样的声音代替了过去教师讲话的声音,课堂成了学生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老师感受到了幸福

教了几十年的教师说:“喉咙从来没有如此轻松过,说话少,声音变得清晰起来了,改作业的次数也少了,感受从来没有如此惬意过。”大家都体会到了课改带来的变化与好处,教师开始体会到“幸福课堂”的魅力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王凌,陈瑶.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12(2).

[4]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5]李世朝,姚柳.区域课改典范・蒙山样板[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一次园本教研观摩的始与末 下一篇:声声儿歌,传唱幼儿成长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