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VAIO Duo 13、Pro 13超极本专题测试

时间:2022-09-08 04:45:24

索尼VAIO Duo 13、Pro 13超极本专题测试

索尼VAIO Duo 13、Pro 13超极本专题测试

精致反击

早在英特尔全面推进外形纤薄、重量轻、待机时间长的超极本概念之前,索尼的VAIO笔记本电脑中就不乏以此为卖点的机型。与上游厂商通过调整核心零部件规格并推进整个产业链为同一目标的创新不同,来自单个OEM厂商的创新往往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和成本。采用这样创新技术的产品,往往面临着用户接受度低、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所导致的终端产品高价与低量并存的尴尬局面,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产品往往是赔本赚吆喝、费力不讨好。

在传统笔记本电脑仍在流行的时代,索尼VAIO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品牌,特别是在轻薄小巧以及创新形态的机型上面,它总是走在时代潮头。不过,随着笔记本电脑普及后的平民化以及平板电脑的兴盛,VAIO突然失去了方向,传统技术优势在平台翻天覆地升级中不再明显,而相对较高的价格及大众已转移的兴趣,都让VAIO的产品销量低迷。

如今市场情况已与几年前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今天的索尼还有什么吸引消费者的法宝呢?在索尼紧随英特尔基于Haswell平台的产品之后,其“唯便携不破”的产品战略凸显无疑。无论是高端定位的Duo、Pro系列,还是面向主流市场的Fit系列(测试详见本期杂志新品测试),都有着比同类竞争产品更轻薄的身形。不过在测试完Duo 13和Pro 13两款产品之后,“VAIO”真正的价值,也是其他产品无从超越的价值——精致才逐渐显现出来。

精确定位

在超轻薄笔记电脑领域,索尼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和领先业界的产品及技术,这主要依靠其出色同时又独特的零部件设计制造能力。同时索尼还敢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并且在产品使用模式及形态上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经典的505系列代代引领着轻薄风潮,Z系列更是创造了顶级性能、顶级便携性和顶级功能的超级合体。辉煌的历史具往矣,技术驱动型的VAIO面临着成本的巨大压力,较高的价格使它始终难以成为市场主流,直到超极本平台出现。

超极本的出现,对VAIO不算是个好消息。曾经花巨大代价解决的高性能处理器散热问题、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的问题都被平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索尼的自身优势不再明显。虽然没有明着抗拒,但是事实上索尼对第一代超极本并不热衷,毕竟没有多少人会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中主动革自己的命。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全力跟进超极本,但是索尼从来就不缺少采用低功耗处理器的轻薄机型,作为试水的T系列超极本就是从过去的机型简单改造而来。

对VAIO品牌,索尼有着非常精确的定位,就是精品战略。一款普通的T显然不能在超极本大潮下突出VAIO的价值,标新立异是差异化品牌的初级阶段,而创造新的使用模式甚至是新的产品类别才是高级阶段。随着变形/2合1超极本形态的日渐明朗,“Duo”所代表的平板、笔记本电脑双用的使用模式成为当时英特尔提出的8种变形超极本形态中最具索尼特色的一种。

超极本产品屏幕规格的选择是门艺术。13英寸的产品有着更大的屏幕表现空间,无论是分辨率还是附加功能(如手写笔)都更易提升,更别说较大的机身对电池容量增加所带来的益处。Duo 11作为索尼率先尝试新形态的产品,首次出现便带来了最便捷的Surf Slider变形机械结构、功能强大的手写笔、多种内置传感器、NFC等特性,瞄准了当时还不够明确的商用超极本领域。

在最新的VAIO产品中,Duo 13的出现,不仅是简单的屏幕尺寸放大,即便与11英寸的机型相比,采用13英寸屏幕的Duo 13体积和重量也并未明显增大,而换取回来的是更大的用户群和更为出色的电池续航时间表现。

如果说Duo系列是VAIO做到的人无我有,那么Pro系列就是人有我优典型的索尼信条表现。不说别的,仅13英寸机型Pro 13不到940g(无触摸版本)的主机重量一项,就可“秒杀”所有竞争者。同样的设计和技术还被索尼延展到11英寸机型上,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衍生出更轻薄的无触摸版本和功能更前卫的触摸版本,再加上索尼的定制服务为每个尺寸的Pro都提供了两黑一白的外观色彩选择,使该系列瞬间能为众多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个性化选择。

Duo和Pro两个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到极致的产品,很好地满足了移动商务精英人士对“笔记本电脑”这个工具稳与变的需求,可谓是诱惑力十足。

精心设计

如今变形概念对超极本来说已不新鲜,但是如何能在变的产品形态与不变的使用需求之间获得平衡并不容易,较具代表性的矛盾包括变形方式与便携性、变形方式与可靠性、变形方式与便捷性等。对Duo 13来说,它选取了优先便捷性、兼顾便携性的产品设计思路,并通过出色的工业设计和功能设计,满足了其目标使用人群对此类新兴产品的常识性使用诉求,并且不改变他们既有的产品使用、携带习惯,可谓是以设计的精致复杂换取最容易逾越的改变。

Duo 13采用了非常特别的楔形机身设计,在平板模式下使屏幕形成非常自然并且易于阅读的倾斜,虽然这样的设计看似令整机的最大厚度增加到20mm,但由此也获得了相对更多的机身后部接口。Duo 13优化了Duo 11使用的Surf Slider变形机械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屏幕展开时两个角落的合金挂钩能很好地保证稳定性,从而将机身更多的空间让给电子器件,如增加电池容量至6 250mAh(7.4V)。该机13.3英寸Full HD屏幕背部没有设计成更易做到超薄的平整结构,而是下部突起,将部分PCB线路隐藏于其中。突起的部分从上至下逐渐变小,正好与主机键盘区域的两侧高、中间下凹设计相吻合,并配合了整机厚度的变化,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机身空间。在这样的设计下,留给电池的空间更加方正,相对于屏幕的自然倾斜,键盘仍保持与桌面水平。键盘两侧的机身纵向向内削薄的设计影响了接口布局,但是成就了Duo 13能在如此轻薄机身内安放超大尺寸的扬声器的设计。这对扬声器不仅单元直径大、功率大,而且低音反射腔体更大,扬声器开口也更大,与索尼Clear Audio+醇音技术配合,可实现相当出色且洪亮的音响效果。

虽然Duo 13屏幕尺寸更大,但是该机改进了外壳材料和转轴设计,从而将重量控制到了1.35kg,仅比Duo 11重58g。但不要忘记,Duo 13的电池容量足足高了30%,碳纤维材料在外壳上的广泛使用和Haswell架构带来的电路简化设计功不可没。

除了造型和结构特殊之外,Duo 13还保持了特殊的手写笔功能。它没有采用无线无源的Wacom电磁压感技术,其手写笔需要安装一节AAAA Size的电池以至于直径达9mm、重量有20g、无法插入机身,但是索尼把这样的笔做得近乎于艺术品,不仅有精工巧做的金属笔身,而且有舒适的握感、左右键功能、防滑的胶圈、可更换的笔尖以及多功能的笔挂。在Duo 11的设计中,这支笔没有合适的固定安放位置,除非购买扩展电池或专用皮套,而Duo 13使用精巧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作为平板电脑使用时,只要将随机附带的挂件安插在右侧扬声器旁的专用孔位中,手写笔就可以用笔挂挂在主机上,拔下时还可激活Duo 13中的手写便签功能,相当自动化;而作为桌面电脑使用时,同样的位置则可以拉出扇形的笔座,手写笔就能优雅地立在屏幕旁边。

精湛工艺

与Duo 13通过精巧的机械机构和功能部件实现在紧凑空间中的产品形态转化不同,“传统”的Pro 13则更简单、粗暴地用略带转角的刚毅线条刻画了产品极尽纤薄、轻巧的机身。Pro 13更为广泛地使用了Toray(东丽)所提供的UD碳纤维,并结合使用特殊喷涂工艺后形成的表面质感明显有别于金属材料,相对来说更为细腻柔和,平抑了造型的冷峻。作为点睛之笔,Pro 13使用了一块由铝材拉丝加工而成的六边形底边,调剂了整体呈哑光效果的机身表面质感,该设计继承于经典的Z系列,同时继承下来的还有可将机身略微倾斜支撑的下沉式“V”字形转轴。

如果不是测试样机附带了触摸屏,那么Pro 13整体将更为纤薄,电气结构也更为紧凑。它的最小重量仅为940g,其机身内部被“巨型”电池所占据,借助略微呈楔形的机身,两组厚度不同的电芯被封装在一起,尽最大可能将容量扩充到

4 740mAh(7.4V)的水平。考虑到减振和隔热的需要,Pro 13的电池表面均匀对称地贴有海绵,充分表现出索尼对产品细节的关注。除了电池,主机的后半部份完全被PCB所占据,主板上直接集成了Haswell平台的长方形单芯片以及4GB的低功耗内存芯片,而为了降低线路厚度,Pro 13的NGFF接口SSD模块和MiniPCI-E的WLAN模块都采用了平插式接口,同时唯一的一条散热热管也被压扁。

Pro 13的散热结构设计非常特别,可以说它整合了下沉转轴出风口设计、侧出风口设计的优势。在传统的机身前侧进风或者键盘进风设计中,风道长度较长,在超薄机身设计中,这样的结构不利于提高散热效率。Pro 13巧妙地将常见的下沉转轴出风口设计为入风口,而出风口仍保持在传统的机身左侧。通过这样的调整,散热气流行经路径仅仅有半个机身宽,并且进入后直接为CPU及内存散热,散热效率更高,同时下沉式转轴中间的位置又很好地解决了尘土进入和柔软封堵的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此外,在Pro 13这样的超薄机型中加入立体声扬声器是非常罕见的,而索尼更夸张地为它配备了两个体积巨大的低音共振腔体,扬声器开口在屏轴内侧,因此听音效果丝毫不逊色于机身空间更大的机型。

显示技术是索尼的优势,特别是其BRAVIA电视的技术更是可圈可点,如今这些技术也被移植到了VAIO上。Pro 13和Duo 13都采用了索尼独有的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特丽魅彩移动显示)技术,图像处理引擎也是来自BRAVIA的X-Reality(迅锐),不仅提供了鲜艳模式、自然模式、文本模式等多种色彩增强模式,同时还为不同设备的显示进行了优化。虽然使用的技术相同,面板也同为13.3英寸的Full HD IPS面板,但是Pro 13的设定更趋向于呈现色彩,水平视角为保护隐私而刻意收窄,实测屏幕最高亮度为320cd/m2;相比之下,因为Duo 13有水平和垂直两种使用模式,同时户外使用概率更大,因此其屏幕调整更趋向于亮度,水平和垂直可视角度表现一致,其实测最大亮度超过360cd/m2。

精致产品

即使功能再好、设计再优,Duo 13和Pro 13始终都是要用的产品,索尼自然没有忘记这件事,从产品表现到功能应用,处处体现出对“用好”这一特性的关注。

如前所述,Duo 13有着同级别产品中较大的电池容量,但是和动辄电池容量达50Wh的传统造型超极本相比,其容量又是偏小的。同时不要忘了,它还有着超高亮度的高分辨率屏幕,因此在测试结束之前,我们真为它的电池续航时间捏着一把汗。然而测试结果却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其最长电池使用时间(文本阅读、页面浏览模式)可达1 703min,即28个小时!对Windows 8系统来说,Duo 13是平板电脑,即没有关闭屏幕(Dim)模式,或者说关闭屏幕即休眠,因此这个成绩是在屏幕始终工作的状态下得到的。相比之下,Pro 13的最长电池使用时间就“只有”1 287min了,而且屏幕还不时地关闭。除了电池容量差异,Pro 13需要花费更多的电力在优化屏幕色彩芯片和更频繁地启动系统散热装置上,因此有这样的表现也难能可贵了。

除了电池表现,Duo 13还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产品,为未来移动生活所设计的它,融合了大量新科技。如简单的内置传感器,通常平板电脑会带有方便自动旋转屏幕的重力传感器,而Duo 13还提供了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GPS、NFC等功能,为移动支付/数据交换、导航、动作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另外其200万像素Exmor R前置/

800万像素Exmor RS后置摄像头也拥有索尼独有的技术。

另外,在Duo 13和Pro 13等高端产品中,索尼使用了有别于主流产品的电源适配器,两者不仅接口不通用,而且实际细节差异巨大。这两款产品使用的电源适配器为国标三插接口,附带地线和通电指示灯,同时还带有专门的USB供电接口,1A的输出能力可为手机等设备充电,充分体现产品的整体便携和多功能特性。

错位竞争

索尼一直不缺乏出彩的产品,Duo 13和Pro 13也是如此,它们带来的极致表现确实令人咋舌。然而难以将产品优势变成市场胜势,一直是困扰索尼的梦魇。在短时间内VAIO不改变品牌定位状况下,合适的产品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对于走到便携性极端的Pro 13,Duo 13的设计和定位显得适应性更强,功能也是应有尽有,不过说服消费者购买这样昂贵的电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出色的设计、出色的功能、出色的性能和出色的便携性叠加在一起仍不能和出色的产品划上等号。在当下变形/2合1超极本使用格局未定之时,Duo 13借使用模式的兼容性优势抢得先入为主的优势,并在后期的产品更新中保持差异化定位,并增强实用性,或有与平板电脑一较高下的能力。Pro 13增加触摸屏或许只是顺应潮流,但对提升品牌价值没有作用,何况用户还需要为此多花800元的成本,以及多出10%的重量,这样就不如直接选取最为体现极致便携性的无触摸屏配置了。

上一篇:智能计算的灵魂 下一篇:13%Google搜索被指不务a正业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