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老工业基地主题公共艺术案例研究

时间:2022-09-08 03:44:41

辽宁老工业基地主题公共艺术案例研究

【摘 要】随着当今辽宁老工业区振兴战略的紧密实施,老工业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也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沈阳工业重镇铁西区的老工业基地和阜新海州矿山公园为例,通过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特色文化、特征元素的提炼分析,重点探讨主题公共艺术项目建设所带动的辽宁地域文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辽宁;老工业基地;公共艺术

作为东北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和历史缩影,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当下的工业文化建设也独具划时代意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始终是老工业区走向现代化的原动力,而历史文化建设更是老工业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为当下迅猛发展中的老工业区注入文化内涵,恢复老工业区历史记忆,建立城市人文与场域精神。同时,满足老工业区住民的区域精神诉求,营造美观宜居、富有情趣的生存环境等文化建设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起来。开展主题公共艺术项目建设,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城市毋庸置疑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的新战略决策。从中国开展高速城市化进程近30年以来,城市建设的显著特征是从规模向质量转型,城市文化水平和文化氛围便是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依据。而公共艺术作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环境规划里的一个表现样式,正是通过与公众互动产生精神与物质成果,并以此形成对区域文化的暗示和影响,从而带动起城市文化潮流。主题公共艺术项目的建设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来说尤为重要。

1 沈阳铁西区老工业基地主题公共艺术项目建设

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始终是沈阳铁西走向现代化的主要动因。在老工业基地加速全面振兴的进程中,铁西区选择以主题公共艺术项目的开发建设来点亮老工业区的历史文化色彩,在推动铁西区振兴发展中寻求到老工业基地在当下的新境界、新领域和新高度。以工业文化长廊、重型文化广场、中国工业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铁西1905创意文化园、劳模园为代表,形成“一廊、一场、两馆、两园”的工业文化格局。

1.1 “一廊一场”所形成的老工业区场域文化

2011年5月,“晨曲”、“暮歌”、“工业乐章”等主题鲜明的公共雕塑亮相铁西建设大路,形成了以公共艺术景观为轴线的工业文化长廊。和工业文化长廊相连接的是充满了工业文化气息的沈阳铁西重型文化广场。此广场是以高26米、总重量400吨的动态主题雕塑“持钎人”为标志、以沈重集团原址改建而成的大型广场。广场上的雕塑、公共设施大部分是工厂没搬走的废旧物品改造的。例如废弃电炉盖创意成了休闲座椅,三通管摇身变成果皮箱,巨型螺栓成为市民广场的护栏等。纵观“一廊一场”,无论是迁移改造,还是整合重建,无不呈现出老工业基地特有的场域感。

1.2 “两馆两园”建设再现文化创举

“两馆两园”一方面实现老工业文化场馆在经济振兴战略中的重构,另一方面是针对文化展示与民众生活要求进行建构园区的整体规划。因而涉及到历史建筑在重构过程中针对新的建构条件与使用功能进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在内的二次设计。“两馆两园”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了文化教育资源与空间。公共艺术建设项目以“场馆文化”的形式带动起一股来自铁西老工业区的文化热潮,“两馆两园”成功地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向工业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挖掘和开发。这无疑为铁西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上的振兴注入了无穷的动力和活力。

2 从“百年老矿”到“国家矿山公园”的涅重生

辽宁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有4个煤电项目建在阜新。具规模于上世纪50年代的海州露天煤矿就是其中的重点工程之一,作为亚洲第一、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在一百多年的开采历程中,海州露天矿创造了无数个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堪称中国现代工业活化石,为共和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海州露天煤矿于2005年因煤炭资源枯竭而宣布破产关闭的同时,人工废弃矿坑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城市失业人员骤增、经济迅速衰退等深层次问题也随之而来。国家政府对这个废弃的百年老矿重新规划了未来,的这座衰败沉寂的矿山建成富有朝气、绿色环保、永续利用的工业遗产旅游区,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世界工业遗产旅游城。2005年,海州露天矿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首批28家之一、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2009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其批准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时至今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立的集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科普实践、传统教育、工业忆旧、探险体验于一体的世界现代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

矿山主题公园位于露天矿坑北,由公园正门、生态恢复示范区、矿山文化广场、矿山博物馆、矿山主题纪念碑、矿坑观景台6部分组成。其中矿山文化广场、矿山博物馆、矿山主题纪念碑作为主题公共艺术项目进行建设实施,对露天采矿遗址的历史、特色文化、特征元素加以提炼,形成极具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的老工业基地。

矿山文化广场集中展示了海州露天矿生产期间穿孔爆破、采装和运输三个关键环节中广泛应用的挖掘机、电机车、潜孔钻机等五种大型机械设备。老旧机械设备和现代广场的共融,使展示效果呈现出雕塑和装置的艺术效果,形成工业气息浓厚的场域感。公园内设有博物馆,分为科普馆和人文馆,两馆之间有地下通道连接。博物馆以“科教强人、地质保护、科技节能”为设计理念,共建有20多个功能区,涵盖地球和生命的起源、煤矿利用与人类生活、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岩石与矿物赏析、工业遗产与旅游开发等内容,是阜新历史上第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地质矿山博物馆。

两座博物馆中间正南方,矗立着一座书写“海州矿精神永存”的纪念碑,总高度为24.5米。纪念碑主体仿岩石组合造型,岩石缝隙中开出变体电镐,电镐上面是4组矿工群雕,主题分别为:创业豪情、宏图壮志、辉煌岁月、情暖千秋。寓意煤矿工人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和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纵观公园全貌,可谓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了矿山历史与文化、高端休闲与大众娱乐、现代元素与怀旧情结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魅力。

3 公共艺术项目建设与城区改造建设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辽宁老工业区全面振兴改造建设,沉寂已久的辽宁老工业文化产业需要以此注入新的活力,这正是公共艺术文化产业与城区改造项目面临的最佳历史机遇期。辽宁地处沿海,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科教优势明显,具备了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基础,更应该抓住契机促进城区历史文化建设和城区改造建设双赢局面。

辽宁是东北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和历史缩影,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有利于全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将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践表明,主题公共艺术项目所带动的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以公共艺术项目建设促进老工业基地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辽宁工业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须拓展转型[N].人民日报,2013-10.

[2]王珏.老树新芽:城市工业遗址的现状与创意开发[J].公共艺术,2011,5.

上一篇:浅谈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内在关系 下一篇:建筑工程财务成本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