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是为了更好地绽放

时间:2022-09-08 03:05:56

一、磨砺中提升境界

学校要在人力、物力、精神上都给予参赛老师莫大的支持,就要科学合理地做好人员调配,善于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激励鼓舞教师团队的士气。

组织好老师参与到磨课的过程中,与参赛老师一起成长,这是校本研训的大好机会。赛课是一次打磨自己的好时机。平时事务性的工作耗掉了许多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正好利用这些磨课的机会,全程、全情、全方位地参与,在痛苦、蜕变后都得到精神的洗礼、思想的激荡和专业的提升。

二、磨砺中增长智慧

赛课是青年教师茁壮成长的创造性舞台。历经数月的赛课准备 “炼狱”过程,是刻骨铭心的。教学智慧,是在一次次磨课中逐渐被挖掘出来的。因为赛课的具体课题是在赛前三天才公布,要想打好有准备之仗,我们只能一篇篇细细设计、慢慢琢磨、一一尝试。在反复尝试、修改的过程中我们渐渐领悟到:教研不是人云亦云的东西,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去模仿和照搬,唯有静下心来自己去想清楚。于是“学习”“追问”“思辨”“建构”这些元素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慢慢地,大家似乎也有了思路。当然,这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事,解开一个疑团,往前走走又会发现新的困惑,那是常有的事。正是在这样“受阻-学习-思辨-研讨-实践-归纳提升-解惑明朗-发现新问题……”的循环往复和螺旋上升中,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更透彻。当终于盘通现有问题的时候,大家心里有了飞翔的感觉,眼前的那片天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正是这种一次次“痛苦”的经历,促进了教师们自身专业的成长,增长了教学智慧。

磨课,磨的更是人。磨课当中的苦与乐,参赛老师是最清楚的。四位老师在备赛过程中几易教学思路,脑子在不停地运转,不断听取专家和同伴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修改建议,然后要马上理解消化,选取整合到自己的设计中,并付之于实践,再根据试讲情况再次听取建议,又重新调整。“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来回许多次,需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专业基础。初赛时,品德科从接到说课内容到参加比赛仅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对于从未有过品德科参赛经验的“新手们”来说异常困难。好不容易准备的初稿,被专家一下子就无情地“枪毙”了,又得从零开始。在专家不断的“敲打”之下,经历了磨课过程的种种“煎熬”之后,参赛老师都有各自的感悟和收获。

三、磨砺中相约共进

磨课,磨的更是教师团队。它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是集体智慧的交融,是团队素养的并进。一个和谐的团队,让每一个成员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并快乐着,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也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奋进,迎接挑战,取长补短,相约共进。

在整个备赛过程中,各备课组的老师们都全力以赴投入到磨课当中,与参赛老师一起,从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教师的语言教态、教师的评价语、课堂的生成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大家经常为了某一环节的设计绞尽脑汁、反复琢磨,甚至为了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反复推敲,感觉就像自己参赛一样。那份热情,那股钻劲着实令人感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启发,产生思维碰撞,所发挥的作用绝对不是1+1=2这么简单。备课小组成员既要完成自己班级的教学任务,又要参与备课过程,和参赛老师同样辛苦,但仍然全力以赴。品德科备课组的老师们连续多天奋战加班,直至晚上九点多才离开学校,但大家都毫无怨言。如体育科的赵乐娜老师一直陪伴着朱江老师备赛,家里幼小的孩子都顾不上,也是晚上九点多才回去,期间还要忍受着朱江老师因备赛压力造成的不良情绪。

语文科公布课题刚好碰上“五一”劳动节,在那三天假期里,备课组的老师哪都不敢去,留守在广州,以便集体备战。5月2日,公布课题是《寓言两则》,这犹如晴天霹雳,因为与大家之前的设想背道而驰!大家一个多月的准备难道就这样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可赛课就是这样的,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参赛者的上课水平,更考验背后团队的合作精神、备课能力。于是大家重振士气,马上备课,一起仔细商讨每个教学环节。

上一篇:建立高效的农村小学课堂 下一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