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意大经营,来自身边的买卖人

时间:2022-09-08 02:31:10

小生意大经营,来自身边的买卖人

“买卖家儿”“照顾主儿”“童叟无欺”……这些独具京味儿的词汇对于很多人并不陌生,而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买卖人的精明以及贯穿始终的德行。这不仅让我们想到了老舍先生笔下茶馆掌柜的王利发,天下第一楼中坚持信誉的经营作风,以及《玉碎》里的大仁大义,还有话剧《王府井》中,无数北京买卖人的经营理念。

时至今日,有人慨叹买卖人的优良传统哪儿去了?太多的经营者被金钱迷失了方向,或是虚假宣传欲盖弥彰,或是以次充好损人利己,然而如果您有一双肯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而又温婉的心灵,定会发现老北京买卖家儿的优良传统并没有走,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足以让您感动,足以抚慰您内心的买卖家儿。

品味,北京家的味道

曾几何时,很多北京的饭馆喜欢冠以“北京人家”的称号,但正儿八经的北京人不用说试水,只要是稍着点边儿便能知道此地是不是真的富有北京之家的韵味与魂魄。作为一个极具北京味道的特有地区,新华街一直以来成为了北京以及北京某一历史阶段的缩影,在这浓厚的京味之地,永宁胡同以其独具祥和味道的名字,静静地迎接着京城的日升日落。

爆肚金的名号,虽在北京餐饮界不怎么响亮,但在新华街附近居民乃至京城老饕中,却早已名声在外。当你漫步于幽深的胡同,你被北京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浸染、所陶醉的时候,一家不起眼儿的小店,一家连门号都没有的小店,却在10余年的坚守中赢得了无数回头客,结识了不少爱吃的朋友。

结识爆肚金掌柜纯属偶然,遛着遛着胡同,寻人而来,寻味而来。如果不仔细看玻璃上的“清真爆肚”二字,真会在不经意间与这貌似普通民居般的小店擦肩而过。然而,当您真正挑开门帘儿,步入室内,绝对会被这久违的、浓浓的北京家的味道所折服、所感染。

谈起小店的创业,掌柜的意味深长,您信吗?咱这小店最开始只是个包子铺。10余年前,金掌柜为了照顾母亲,毅然利用自家的平房做起了清真包子,而且只有牛肉及素馅两种。“开业第一天的情景我至今难忘,用咱老北京话儿说,砸了,真砸了!”当提及创业过程时,金掌柜意犹未尽,那时候用的是煤气炉子,因为满怀憧憬,一下子在炉子上架了三屉包子,可没承想,这火盯不上劲,入锅前本来很骨力的包子,出锅却变得软软塌塌。当时真是迎头一棒,不过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胡同里的一位大妈不单直接点破了其中的问题,更是不计较卖相地买了不少包子,开张头一天因为有了街坊四邻的帮助,生意居然持平了。

后来吸取经验教训,包子的生意越来越火,加之家中祖传的手艺,逐步引入清真酱货和爆肚,小店可谓越开越火。

当被询问一家连字号都没有的小店如今为何能够顾客盈门的时候,一位食客抢着回答:您说现在像这样的店,像这样能给咱北京人家的味道、家的感觉的店能有几个?的确如此,在爆肚金的经营日志中,刻意的宣传与造势几乎为零,所来的顾客均是口口相传,自己寻觅上门,而又由新朋友成为了老朋友。

有位食客说得好,在这里除了不变的味道外,招人儿的还有一点――“亲”,北京人讲话儿,来这儿就觉得亲!虽说在这儿忙活的只有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但不见外的感觉是别的馆子很难找到的,想吃凉菜,老板忙不过来,自己拌,合口儿又舒坦。几个朋友想吃正儿八经的清真饺子,提前打个电话,人家就给包……正是这如北京人性格一样的洒脱与随和,才使胡同里这家小小的爆肚馆儿获得了无数口碑。这不,“两会”刚一召开,远在上海的媒体朋友可算有机会再来北京,与这长安街畔的“无名”美味再次重逢了……

体会,胡同里的特殊邻居

“故土难离!”当提起家住南三环外的杨北海师傅为何每天要蹬着三轮车到西城皇城根儿摆摊修自行车时,他用了这样沉甸甸的四个字。老宅位于皇城根儿附近的惜薪司胡同,因为拆迁,几年前他搬到了南城,然而西城的人,西城的地气儿,使他总也离不开这一居住了几十年的土地。

杨师傅的买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小买卖,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而修车的业务通常也就是打气换车条等一系列简单的业务,加之杨师傅为人憨厚,能少收就少收,能不收就不收,以至于他这修车的营生几近公益性质。

“这都是老街坊,我每天到这儿修车图的就是一种亲切感,一种街里街坊岁月积累的情分。说心里话,每天能在这儿看着老邻居出来进去的,能够时不常地打着招呼,心里面儿舒坦呀!”杨师傅回忆着曾经住在胡同里的岁月,眼睛里放射出了特别的光:您问我无冬历夏为什么蹬那么远的车跑这儿来修车,情感是主要层面,而价格便宜更是出于咱对老街坊们的那点诚信与感情。咱这岁数了,越活越觉着良心最重要,今天刮风您不来了,明天太热您也不来,街坊们车坏了没人修,您说您这不是给别人找麻烦吗?再有,现在有的修车铺换条带就敢要好几十,这钱拿到手里到底烫不烫?

一位经常找杨师傅修车的大妈直截了当地坦言,在杨师傅这儿修车,图的就是踏实。就拿简单的换车条打比方,别的地方换根车条少则四五块多则六七块,而杨师傅这儿最多不过三两块一根。此外,换完车条后,杨师傅并没有草草地将自行车交给主人,而是细心地拨动车轮,观察每根车条的受力情况,慢慢将车条松紧调至最佳状态。

对此,杨师傅坦言,既然咱有这手艺,干吗不好好利用,干吗不让它发挥最大作用哪?“这么多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惜福,我老家在房山矿区,高中毕业我到了西城工作,那时候在大胡同的西城服务公司,当时的服务公司什么修自行车、黑白铁、理发之类的业务都管,也就是在那时候我长了不少本事,为日后的谋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生活好了,个人的举手之劳能够为更多人提供方便,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幸福,挣多挣少也就那么回事了,其实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况且,这么多年了,我修车的手套都是街坊邻居们送的,每年八月节、端午节老邻居们还会送来应景儿的食品,这样的人情交往不是所有买卖家儿都能够享受到的。”

简单的举手之劳,却汇聚成了邻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小小的修车生意,因为有了这份独特的北京情思,多了几许温暖与柔软。

管窥,经济发展有余香

“甭看你们白领整天西装革履,劲头比谁都足,说心里话早晨吃没吃煎饼果子,中午啃没啃双夹?”这句来自一部电视剧的经典台词说出了当下白领们的生活状况。

作为海淀区双旗杆的一家普通饭馆经营者,于慧敏对此深有感受。虽然自己的小饭馆不是很大,但“留有余香”的名号却在附近公司白领一族心中成为了美味午餐的代名词。虽然饭馆位于北三环路边一条幽深的胡同深处,但每天看着顾客盈门的场面,这位女老板心中有着一份独特的欣慰。

“甭看我这饭馆小,来的客人可都不俗,时间长了我们都成了好朋友。”提起自己的饭馆,于老板打开了话匣子。说心里话,没有周围的发展,我这饭馆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可以说饭馆的成长是与周围发展同步的。

最初这家饭馆开在了离这儿不远的中国文联宿舍,几十平米的小屋子,最多只能放下屈指可数的几张桌子,那时候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夫妻店。每天老公开着小奥拓负责采购,自己一面负责员工管理,一面维持着饭馆的正常运营。因为小饭馆的出现,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不少方面,而因为小区特殊的人口环境,更给小店赋予了特殊的发展机遇。“您想呀,文联的住户大多不是俗人,身上的文艺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敏感度都有独特的认识,当然对口味的追求同样不马虎,要是能伺候好周围的居民,必须有学习精神。”于老板意犹未尽地回忆着创业阶段的往事。当时除了开展为住户送餐的业务外,积极听取住户的建议成了小饭馆发展的特殊推动力。二号楼的刘大爷年轻时经常与京剧界名流交往,他肚子里的美食菜谱能编本书。四号楼的李奶奶不单山水画儿画得好,关于饮食的讲究懂得更不少……正是这些热心的居民,在提高小店菜品质量的同时,更让小店的名声传出了小区,引来了不少小区外的顾客。

随着三环路周边经济的发展,马甸商圈也成了北京市著名的经济热地,北京出版集团的入驻、国美等著名商业机构的开业,以及周围写字楼的拔地而起,让小店迎来了新的生机,小店也从小区内搬入了附近的一条胡同中,经营面积得到了扩大。

“这家店的味道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留有余香’,别看店小,味道和我们平时午餐时的快餐绝不一样。”食客们大多来自周围写字楼的白领一族,吸引他们的除了这里味道纯正的菜品,还有这位热情且服务周到的老板娘。每天中午,穿梭于顾客中,时而帮着服务员上菜,时而算账结账,忙得不亦乐乎。而常客们也时不常地与这位忙碌的大姐打着招呼。“大家都很喜欢叫她大姐,在这儿吃饭虽然人不少,但有了这位做事麻利的大姐在,总显得井井有条,每位顾客照顾得都很到位。”

日升日落,企业在发展,周围的经济在前进,“留有余香”与于老板每日都会迎来送往着奔波的人们,在为他们提供这份特殊午餐的同时,也感受着经济的日新月异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听说最近她的小饭馆新增了来自丰宁的“柴猪肉”,白领们更是把这条消息发到了网上,说是吃出了童年家的味道。

感动,人情编织出的大经营

与之前的几个买卖家儿相比,刘瑞秀做的事情真算不得真正的买卖,因为从头到尾就不存在买与卖的关系,甚至于这位大家口中实在的刘大妈往往会不惜成本地搭进去很多金钱与精力。不过,单就其事业本身来看,门庭若市的拜访者,出自她手的件件作品带着祝福与幸福传递到无数人手中,如此之高的追捧度,又不得不说她所做的是一个“大生意”。

“民间老艺人”是刘瑞秀的另一雅号,虽然没有经过任何系统化训练,又没有任何有宗可寻的传承,但硬是凭借着骨子里一种不服输的念头儿,自学而成的编绳技法,让与她交往过的人不禁有种“非遗传承人”或是“手工艺大师”的错觉。不过她还是喜欢别人叫她大妈:听着亲切,而且咱确确实实也不是什么高人,充其量只能算是自娱自乐罢了。而另一称呼――刘居士,更是她愿意听到的称呼,多少带着点慈善的亲和。

刘大妈与其他退休者一样,刚离开工作岗位那会儿,也有点五脊六兽,颇有些无所适从之感。难道退休真的就是衰老的表现?难道退休真的就意味着离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机缘巧合,她到了离家不远的广济寺做起了义工。别看这是份纯义务的工作,但充实的工作节奏,仿佛让她又寻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从维护寺院正常秩序到看护大殿中的佛像,直至成为流通处的一名服务人员,几年下来不单人未显老,心理与精神还因为这里特殊的宗教环境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净化。

“其实真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长了这么大本事!”谦虚的言辞中,刘大妈透着一种特殊的自豪。“刚到流通处那会儿,经常有人来问这里能不能帮忙把松了或断了线的佛珠重新穿好,于是我试着帮有需求的人串珠。而后我发现,佛珠上的各种中国结非常好看,而且寓意很深,如果能在穿珠的同时,以一个漂亮的中国结作为收尾,那绝对是锦上添花的事。”

想的容易,做起来并非那么简单。关于编绳技巧与打中国结的资料找了不老少,可老眼昏花,手上又总跟不上的问题成了最大障碍。“年轻时在西单菜市场上班,三九天卖大白菜,手冻出了多少口子,那日子都过来了,这点小事咋就不能克服?”骨子里北京老太太的韧劲儿,促使她坚持了下来。柔软的皮筋不听使唤,小钢丝成为了好助手;打中国结的步骤不好掌握,一笔一画记录在案;珠子孔太小,老花镜放大镜齐上阵。七星阵、降魔杵、金刚结、幸福扣儿……外形多样、花色不一、配饰亮丽的件件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出来。

因为刘大妈的作品日益增多,受益者也发现了身边居然还有这样一位“高人”,来广济寺流通处找刘大妈编绳的人也越发多了起来。这下子老太太可找到了“成功人士”的幸福感,每当有人来访,总会边穿绳,边和别人唠着家常,更会细说着每一步的手艺,在诸多的赞叹声中,寻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分文不取!刘居士算是个另类。”一位经常找老太太串珠的老朋友这样介绍她。别看每天找她的人不少,可她一分钱不挣,一点利益不得!而且皮筋、彩绳、工具等都是老太太自己预备的,甚至有时候老太太有了新作品,索性结缘赠送。她现在的粉丝绝不比明星少,怎么也算个“非著名老艺人”了!

“谁说我不得利益?我最享受的生活就是一边编着自己喜欢的各色彩绳、打着各式各样的中国结,一边看着我家的小狗懒洋洋地陪着我度过一下午的时间,肆意让钟表滴答滴答地走着。想着手里面的作品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欢乐,想着它们能够体现更多的价值,这种幸福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最近听说,有位朋友还把我的作品送给了著名作曲家阎肃老师,那可是我最喜欢的老艺术家,要算算我这‘人缘’生意可不小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许从事这样小生意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一份独特的经营理念,为北京的生活延续着矢志不渝的古道热肠与经营传统,他们用自己独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为丰富且柔软的体验感受。这些小生意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或许还有那份只属于北京的味道与魂魄。

上一篇:课改进行中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美国阿米绪人和赌城拉斯维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