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用来喝的

时间:2022-09-08 01:12:08

家里有瓶未开封的梅酒,那是好友从地震前的日本带回来的,据说即使震前也只在日本当地买的到,送的两瓶已经喝掉一瓶,剩下的这个舍不得开启,瓶底青青的几粒梅子,让人总是忍不住拿出看看。酒架上躺着的每一瓶酒都有各自的来历。看着它们就会联想到它们的原产地。继而回想起是谁送给我的以及当时拿到这瓶酒时的心情,它们历经遥远的旅途最终安然落脚在我这里。带着世界各地的水、葡萄、那年的阳光,这些瓶中的液体酝酿着时光、承载着记忆。

有多少中国人如我这般地标榜爱酒却不常常喝酒呢?!虽然近些年在Vinexpo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身影,但是相对于公元前6世纪就开始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法国人来说,中国人和法国及其它西方国家人们对于葡萄酒和烈酒的文化认知、鉴赏传统、品味水准肯定不在同一层面。虽然,正如我们这期为你展示的,在全球各地,葡萄酒和烈酒已经横跨时尚,空间、设计,收藏等诸多领域,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参与者沉积的深厚文化,而绝非简单的联合。

Vinexpo执行总裁罗伯特・贝纳特即使面对近几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市场局面,仍然持审慎的态度――“法国葡萄酒生产者不要过度被中国市场诱惑住。我预计美国在下一个十年依旧能保持世界第一大葡萄酒市场的地位。”他这样告诫全球葡萄酒投资者:“如果你有10美元用于投资,将8美元放在美国,2美元放在中国,而不能颠倒过来。”而这个建议来自于最简单的一个当前数据统计――“美国人均年消费葡萄酒为12升,英国为27升,而中国只有1升。”

也就难怪,即使在葡萄酒已经越来越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成为高档宴请中必不可少的主角、成为人声鼎沸拍卖场上的明星、出现在昂贵的私人酒窖或者成为富豪们三五好友聚会时便开启一瓶的佳饮,罗斯柴尔德男爵拉菲集团CEO克里斯托夫・萨兰却在今年亲自来到中国为拉菲正名!在他眼里。拉菲可不是什么金融投资产品,拉菲也不准备为很多国人借收藏名义利用拉菲投机负责任。“买酒是用来喝的!”显然,拉菲在中国的声名大噪,如果是因为酒的滋味而不是其拍卖价格,会让克里斯托夫・萨兰先生更加欣慰。

虽然,谁也不能否认,爱酒也可以利用观赏而不是品味的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体验必须亲历才能认知,有些认知必须亲历才能获得。所以,我会试着让自己逐渐变成“酒鬼”,成为一个真正懂酒的人。

上一篇:一种手法两种故事 下一篇:汇展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