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在阅读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9-08 01:01:42

【摘要】教师要创设和谐、融洽、合作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多鼓励、少批评、多指点、少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设氛围 主体作用

教改至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点滴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以下一些具体做法可供参考。

一、让学生明确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核心,统帅着整个教学过程,也是课堂教学效果衡量的标准。把目标交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的总体要求有初步了解,使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用目标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探索求知。把目标交给学生,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地说:

1、在教学开始时,把本堂课应掌握的目标交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的总体要求有初步了解。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13课《草原》第二课时时,我就告诉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认识草原的美,学习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先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体求知的主动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把细化分解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并操作。仍以《草原》为例,当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目标以后,然后细化分解总目标,出示提出:①找出概括草原美的语句,进行品词品句,并有感情朗读。②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草原的景色?③会用"那么......那么......"、"既......又......"造句。这样让学生一步步地进行学习,做到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总之,把目标交给学生,使教师有目标地教,学生有目标地学,有助于师生协作,达到教学的统一,也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讨论疑问

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前者的"无疑"是囫囵吞枣,不加疑问地读书,"有疑"则是积极思维,疑源于思的表现,而后者无疑是思考醒悟后无疑。这个"无疑一有疑一无疑"实际是读书的三步曲,揭示了学生的求知规律。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学生有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这样"疑而能问,以求得知识之半"。有些知识,教师即使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质疑、探讨也能分析理解,其效果可能比教师直接提问或答疑更好。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极大的解放,教师应高度重视并训练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质疑解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尽量问,问得好的给予鼓励。如教学《穷人》时,为了让学生读好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和她与渔夫的对话,我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发言积极,提问范围较广。有的问:"'嗯,揍我一顿也好!--嗯,是个问题!--嗯,你看怎么办?'"中的三个'嗯'各是什么意思?有的问:"哦,是你!--哦,鱼打得怎么样?--哦?什么时候?'中的'哦'各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等等。

会答的基础是会问,问的目的是答。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答问呢?像词语的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等较为简单的问题,可以马上让其他学生来帮助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如:"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这些较难的问题要给学生讨论时的要求、步骤:先自读,再交流,最后有感情地读。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决定,可以是个先自学再互相交流:也可以是同桌间商量小组内交流;或者说优等生帮助带动学困生,读一句,理解一句等等。这样,每一组的同学在认真朗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借鉴他人发言的"闪光点"同时,大胆发表意见,主动纠错补漏,完善各自答案。最后,小组讨论好了,再用全班交流的形式来达到共同理解,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的讨论、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参与了讨论,并以充分的时间为保障,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让学生评价好坏

学习过程离不开评,自主学习更需要评,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该由谁来评呢?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己评为宜。教师只起导评作用。评不是提意见,而是说理由,说看法是表达自己的一种见解,只要学生讲得合情合理,有事实根据,教师就应给予表扬,确不可包办代替:如教学《草船借箭》,本课要求复述课文。课文的背景: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故事由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拉开了序幕。在每一个学生复述完课文后,我总让学生来点评,有的同学认为复述得太详细像在背课文不好。有的同学认为详细点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有的认为,课文里没有的就不必添加了。有的认为对于一些人物的神态、外貌、衣着,不必复述,有的认为交代清楚人的神态,动作、打扮,使得课文内容更丰富,也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有的学生认为对一些与课文主要内容,中心关系密切的地方,应进行适当地想象。因此说,评价是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评价、相互间扬长避短,提高了认识,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四、让学生养成习惯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朗读课文时,读的学生做到声音响亮、语音标准、咬字清楚;听的学生作到专心认真,对读错的字、词、句待读完后能举手加以纠正。在默读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随时圈划。在小组讨论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静心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发言时先举手,表达要清楚,语句要完整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素养,才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目标。

当然,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还要尽量创设和谐、融洽、合作的课堂氛围,绝对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多鼓励、少批评、多指点、少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朗读指导 下一篇:默读,不该被语文课堂冷落